南王曼

Goldwalnut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3e5194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南王曼村志</a><br></h3> <h3>南王曼位于黄骅市城西,毗邻市区,与中王曼、慈庄、西胡庄接壤,总面积13. 2 平方千米,南有骋宇铁路、朔黄铁路、石黄高速,东临国道205线、南由沧海路(原国道307线),出行方便,四通八达。</h3><h3>南王曼属温带季风型气候,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奇寒。年平均气温12.9℃,最冷的1月份平均-3. 3℃,极端最低气温-21.6℃,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6. 9℃,极端最高气温41. 8℃。无霜期平均为194天。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夏季偏凉,冬季偏暖。</h3><h3>南王曼历史悠久,大约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沿至民国25年(公元1936年)置新海设治局,后为新海县,新青县管辖,民国34年(1945年)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牺牲于新青县内的黄骅烈士,新青县改名黄骅县。</h3><h3>1985年南王曼属岭庄乡管辖,总人口 1850人,村内均为汉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广阔的土地,温和的气候,给予了动物、植物繁衍和生长的良好条件,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是当地的特产。南王曼具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解放战争时期,村里有2名青年踊跃参军。为支援鲁南战役先后有30余人组成担架队、支前队,抢救伤员,运输军需,前仆后继,一往无前。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代南王曼村人在新中国的阳光雨露滋润下,发扬“勤劳、朴素、团结、实干”的精神,开创着社会主义新业,涌现出大批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青年突击手,还有部分南王曼籍人在全国各个角落工作,其中有党政军高级干部,有学有专长的科技人才,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聪明才智,为家乡争得荣誉。</h3><h3>南王曼是传统的农业村,历史上由于恶劣的生产环境、粗放的耕作技术,加之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束缚,农业生产极端落后。1949年后,在对农业经济制度改革的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30多年的根除水患和改造盐碱地的宏伟工程,使南王曼初步形成了涝能排的水利网络,旱、涝、碱局面基本得到改观,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基本改善。南王曼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1984年至1987年间,先后组建砖厂、日化厂、织布厂及农机站等。</h3><h3>南王曼素来以“地碱、水咸、人好、心甜”为人称道,形成一家有难全村都伸出援手相助的良好村风。</h3><h3>传统的民间艺术“旱船、竹马、龙灯、高跷、小车子会”得到发扬光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h3><h3>改革开放给南王曼带来了春天,人民生活实现根本好转。如今一幢幢新民居大楼拔地而起,人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有大幅度的改善。</h3><h3>南王曼有辉煌的过去,她的明天会更加美好!</h3> <h3>南王曼(2017年)</h3> <h3>南王曼(2010年)</h3> <h3>南王曼(2003年)</h3> <h1><font color="#ff8a00">大事记</font></h1><h3></h3><h3>1404年,尹姓和吴姓在老村旧址北移500米建立新村(今南王曼)。</h3><h3>1738年,吴仕哲考取岁贡生。</h3><h3>1806年,村民们防匪、防盗,开始修建围子,全长2600米。</h3><h3>1838年,王振甲考取拔贡,后任邯郸县令,三满九载。</h3><h3>1850年,王曼建起一座大型尼姑庙。</h3><h3>1945年9月24日,新青县县城解放,随即为纪念黄骅烈士(1943年6月30日,八路军115师6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牺牲在原新海县大赵村),新青县改为黄骅县,从此南王曼属于黄骅县管辖。</h3><h3>1947年7月至9月,响应县委号召南王曼村出动民工38人,支援鲁南战役,岀动大车3辆、担架10付、小推车4 辆。</h3><h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村干部及全体村民组织起高跷、秧歌队,围着村游行庆祝3天。</h3><h3>1950年,抗美援朝,南王曼村民邵宝忠、吴效侃赴朝参战(其中吴效侃在解放大西北战争胜利后光荣退伍,后重新赴朝参战)在朝鲜战场,邵宝忠光荣牺牲。</h3><h3>1951年,春季南王曼村民自愿成立互助组,全村共有7个互助组。</h3><h3>1955年,春季南王曼成立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荣庆社”,有16户农民自愿加入。共有土地400余亩,牲畜16头私养伙用。</h3><h3>1956年4月,南王曼村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h3><h3>1958年7月,开展大跃进活动。</h3><h3>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南王曼属红旗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h3><h3>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h3><h3>1961年5月,南王曼划归岭庄人民公社管辖。</h3><h3>1964年,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全村先后共计出动民工300多人,投入根治海河大军中去。</h3><h3>1964年春,开展“清工分、淸账目、清财务、清仓库”的四清运动。</h3><h3>1965年春,开展“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的细四清运动。</h3><h3>1970年10月,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平整土地、挖沟降碱,当时口号是: “吃在地、睡在洼、完不成任务不回家”。</h3><h3>1972年春,南王曼村投资20余万元办电、家家户户都安上电灯,村集体建起了机磨坊。村民告别了让石磨磨粮的历史。</h3><h3>1973年3月投资万余元在村中央打深机井一眼使全村告别了吃苦咸水的历史。</h3><h3>1976年 7月,南王曼小学第一次迁建南叠道东,共有7个教学班,其中小学五年制5个班、初中二年制,2个班,可容纳285名学生就读。</h3><h3>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唐山大地震,波及到南王曼,部分地块出现裂缝,冒出黑水和泥浆,部分老坯房出现裂缝。</h3><h3>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逝世,村民冒雨参加追悼会。</h3><h3>1981年,南王曼建筑公司成立。</h3><h3>1982年12月,南王曼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h3><h3>1984年春,筹建砖厂,位于村南于家洼,投资50多万元,年产红砖1500万块。</h3><h3>1985年,南王曼小学第二次迁建村南,7月动工,共建砖木结构教室9个,办公室1个、电脑室1个,小学1—6年级,及幼儿园大、中、小班。</h3><h3>1986年春,安装自来水,结束了村民挑水吃的历史。</h3><h3>1986年5月,村建织布厂和日化厂各1座。</h3><h3>1987年3月,投资百万元兴建农机站,购进大型机械8 台,其中挖掘机1台,五十五拖拉机6台,东方红链轨1台。</h3><h3>1987年5月,村里投资修建柏油路,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h3><h3>1996年,岭庄乡和滕庄子乡合并。南王曼归属滕庄子乡。</h3><h3>2006年,南王曼村民享受国家政策免除农业税。</h3><h3>2007年5月,翻修村内柏油路,并新修村北街和村西通往307国道的柏油路。</h3><h3>2007年3月7日,南王曼学生享受9年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h3><h3>2011年,动工兴建南王曼家园,2013年竣工。</h3><h3>2013年10&nbsp;月,王曼小学新教学楼落成。</h3><h3>2016年5月至7月,南王曼家园门前公路加宽完成,道路两旁安装标准高杆路灯。</h3><h3>2016年9月至12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工,南王曼旧貌换新颜。</h3><h3>2016年12月,南王曼家园门前升华广场建成,广场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文体设备齐全,功能完备。</h3> <h1><font color="#ff8a00">村庄由来</font></h1> <h3>南王曼,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建村。据传,此地为西汉时王曼的封地,故称村名王曼庄。因吴姓居多,又称吴家王曼,后因三个王曼并列南北,该村在南,1952年改称南王曼。(摘自《黄骅市志》)</h3> <h3>西汉末年(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此地为其父王曼的封地,故取名‘王曼’村。原村遗址今南庄棵(黄骅市志考证:南庄棵西堂遗址,历经秦汉,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各代)。后燕王扫北,将老村毁灭。1404年元月,尹、吴二姓先人在旧址往北移500米处建立新村,沿用了过去的村名,即现在的村落王曼。尹姓先到,吴姓后到,由尹姓和吴姓共同建立村庄。再后有其他各姓陆续迁到。因吴姓居多故取村名吴家王曼。后经多年发展,成3个王曼,即吴家王曼、曹家王曼、李家王曼。新中国成立后,因吴家王曼居南,于1952年改称南王曼。(摘自《南王曼村志》)</h3> <h3><b><font color="#ff8a00">南王曼村最原始的村庄布局:</font></b></h3><h3>南王曼村1950年前的房子是泥巴、土坯和茅草构建。村庄的布局分前街、中街和后街,地段地势较高,像一头卧着牛的牛脊呈东西向,祖辈们建起的土房也是沿着牛脊而建。为了便于出行,前后3 条街都比较宽,约8米。后街是海堡通往沧州的海大道。街北有坑塘二个,使用水井二眼,中街两端各有一眼,生活水用井,及坑塘。前街南靠东段,及西段各有一眼用水井及坑塘。</h3><h3>6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三条最原始的街道承载着南王曼各族之根与枝干的延伸,村庄内各族的先辈们都在这三条街道上长大,三条街道至2016年底仍保持着最原始的面貌,它记载了各姓氏家族600余年坚韧卓越的奋斗历程。</h3><h3>三条街的地势是中间高,东西为缓坡,前街、中街、后街是中街高,前后两街为缓坡。</h3><h3>南王曼各族祖先,当年开荒种田的土地是由村庄周围空地挖掘、开垦、平整而来。</h3><h3>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南王曼村民房子的搭建仍在村庄周围,勤劳村民利用春、冬、农闲季节,手推肩挑垫坑塘、填壕沟,子子孙孙不断增添土方形成的宅基。</h3><h3>南王曼各氏家族如几棵参天大树,历经几个世纪的变迁轮回,它用年轮记载着各氏家族祖先原始的农耕和居住环境,低矮昏暗的土坯房,麻油灯灯火的跃动时刻启迪南王曼各族氏人对未来的憧憬,鞭策着后人传承自强奋斗的脚步。</h3><h3>在6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南王曼曾受到兵荒马乱战争的洗礼,土匪盗贼的掠夺,使村民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各氏族长集合商议筑建环村围子,抵御外贼,各氏族人全体响应,全部投入到修建围子当中去。在农闲季节抓紧时机干,齐心协力,用挑、锹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数年的时间完成了环村围子2600余米,囤子内设有炮台、更铺,分别于街西口偏北设一个西大门,后街东头倔北设一个东大门,前街正中偏东处设南大门(1806年一 1816年建成),南大门内偏东有尼姑庙一座,庙内有曾、祖、子、孙四代尼姑,随着时代的变迁除曾字辈去世外其他三代全部还俗嫁人过着幸福生活。</h3><h3>经过数百年的洗礼各大门更铺及围墙残缺无已。</h3><h3>后街西端有土地庙一座。</h3> <h3>历史延革</h3><h3>清朝初年,沧县、盐山县同属河间府。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沧州升为直隶州。雍正九年(1731年)盐山隶属天津府。南王曼隶属盐山县。</h3><h3> 民国2年(1913年),沧州降格为县,与盐山同属直隶省渤海观察使。民国3年改属津海道,民国17年(1928年),直隶改称河北省。盐山仍属河北省管辖。南王曼仍属盐山管辖。</h3><h3>民国25年(1936年),析沧县东化部和盐山北部置新海设治局。驻韩村(今黄骅),属河北省第七督察区,南王曼隶属于新海设治局。</h3><h3>民国27年(1938年),中国共产党北方局决定把新海划归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同年,中共冀鲁边区工作委员会开辟新海抗日根据地,建立了 新海县抗日民主政府。南王曼隶属于新海县。</h3><h3>民国28年(1939年),日军侵占新海县。在韩村建立伪新海县政府。 民国31年(1942年)1月,冀鲁边区析新海、盐山、沧县3县的边缘地区成立青城县。同年,冀鲁边区于齐家务建津南县。南王曼隶属于津南县。 </h3><h3>民国32年(1943年)11月,新海县与青城合并为新青县。南王曼属于新青县。</h3><h3>民国34年(1945年)9月。新青县解放,为纪念黄骅烈士更名黄骅县。南王曼隶属于黄骅县。</h3><h3>民国36年(1947年)4月黄骅县政区划分为6个区,即扣村、羊二庄、贾象、毕孟、道安、海堡。南王曼属道安区。</h3><h3>1949年初,津南县部分并入黄骅县,8月黄骅县属沧州专区。1958年6月,属河北省天津专区,12月划归河北省天津市。1961年6月1日,黄骅县改属于河北省沧州地区,南王曼仍属黄骅县。</h3><h3>1949年11月,黄骅县辖10个区。即城关、道安、常郭、旧城、贾象,羊二庄、岐口、周青庄、吕桥、齐家务。南王曼属道安区。</h3><h3>1950年7月,黄骅县设7区。即城关、羊二庄、旧城、道安、吕桥、 齐家务、歧口。道安为第四区。南王曼属道安第四区。</h3><h3>1953年3月黄骅设8个区。即城关、羊二庄、贾象、旧城、道安、吕桥、齐家务、歧口。道安属第五区。7月实行区乡制,8个区共设70个乡。 道安区设10个乡。南王曼属北王曼乡。1956年9月并乡撤区,将70个乡合并为3镇37乡。1958年5月将全部乡镇并为25个乡。南壬曼仍属北王曼乡。</h3><h3>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南王曼属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划归岭庄公社。1968年2月全县20个人民公社由管委会改为公社革命委员会。南王曼仍属岭庄人民公社。</h3><h3>1984年全县实行政社分开,基层政权是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同年全县20个公社改为乡,南王曼属岭庄乡。</h3><h3>1989年9月,黄骅撤县设市,改称黄骅市,南王曼属黄骅市岭庄乡管辖。</h3><h3>1996年春,撤乡并镇。岭庄乡和滕庄子乡合并,建立滕庄子乡。南王曼属滕庄子乡管辖。</h3> <h3><a href="https://www.skypixel.com/pilot/photos/share/82f501f8-11e1-4c8b-9127-d14eecc571a8?account_id=djiuser_kuepd3v8fu26&amp;from=singlemessage"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南王曼全景</a><br></h3> <h3>2008年概况,距离黄骅市中心3.7公里,2016人,耕地面积3000亩,粮食产量123.6万千克,经济总收入364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21元。<br></h3> <h3>南王曼是一个汉族村,1949年全村人口有1058人,至 2016年,总数达到2550人。人口变化受不同时期不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呈阶段性不断增长的趋势。1973年,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出生率降低。2016出生率15.7‰。</h3> <h3>家庭</h3><h3>南王曼传统家庭结构形式为多代共居,以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为荣耀。家庭中男性地位高尊,诸种家庭权力多有男性掌握,女性只居于附属地位。</h3><h3>新中国成立后,家庭结构状况有新改变,但仍以大家庭为主。</h3><h3>1983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家庭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已成家的年轻人多与父母、兄弟分家独过,甚至独生子婚后也与父母分家生活。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再合在一起生活。传统的大家庭结构,逐渐解体,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1982年底,全村户数为320户,至 2016年底发展为535户。</h3><h3>封建婚姻</h3><h3>旧中国南王曼男女结合普遍为封建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即定终身,成为夫妻。封建婚姻形式主要有,买卖婚姻、童养媳、包办婚姻,男婚女嫁不能自主,全凭父母包办认定。夫妻婚前多未见面,婚后感情不和也无法摆脱。买卖婚姻为公开买卖妇女和男方索要高额彩礼。童养媳俗称团圆子媳妇,贫穷人家因生活所迫,将未成年女孩交婆家收养。女孩择吉日过门,只拜天地和祖宗。成年后合房。童养媳在婆家多受虐待。</h3><h3>新式婚姻</h3><h3>新中国建立后,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新式婚姻.一般经中间人介绍相识,通过交往互相了解后,决定订婚与否。订婚后男女双方择日到婚姻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结婚。</h3><h3>1980年重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婚姻自主进一步受到法律保护。</h3><h3>姓氏</h3><h3>2016年,南王曼村共有姓氏18个,即尹、吴、王、赵、张、郭、滕、刘、孙、高、郑、邵、卢、崔、石、施、吕、杨。其中千人以上的姓是吴姓,接近百人及以上的姓有6个王、赵、郭、滕、刘、张,其余姓氏为50人以下。</h3><h3>嫁到南王曼的女性姓氏(除南王曼18姓氏外)据不完全统计有:孟、边、贾、邓、商、夏、程、甄、许、徐、胡、褚、黄、马、臧、宁、朱、宋、任、车、司、曹、翟、穆、于、姜、冯、侯、韩、姚、田、李、魏、白、杜等。</h3> <h3>南王曼各姓氏探源</h3><h3>尹姓:上古时候,黄帝有个儿子叫少昊,他的第二个妃子生了个儿子叫殷,后来殷就被封在尹城这个地方,他的官职就是乡正,负责制造弓箭和长矛这样一些东西,因为他被封在尹城,他就把尹城的尹字作为他的姓,这就是尹姓最早的来源,尹殷就是他们立姓的第一代祖先。</h3><h3>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洪洞县一部迁居尹庄。一部迁居大韩村后迁居南王曼。</h3><h3>吴姓:是当今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其源出系周朝,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出奔江南建都梅里(江苏无锡)号称句吴,当地人敬仰他的德行,纷纷前来投靠,之后建立了吴国,至公元前473年为越王勾践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南王曼吴氏祖于安徽璜源迁徙,一路北迁至海丰、大韩村吴家楼后,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迁至南王曼与尹姓共同立村。</h3><h3>王姓:源出有许多,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遂为氏。南王曼王姓,祖籍河北滦县大柳庄,其部号为“天官王”。明永乐二年(1404年)迁居盐山王家帽圈,清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前,迁居南王曼。另支有王大本迁入。再另支由山东即墨迁至宁津,后迁至南王曼。</h3><h3>赵姓:赵姓出自赢姓,皋陶的第十四世孙造父,在周穆王时赐赵城于造父,后称赵氏。其后人赵襄建立赵国。后被秦国所灭,其王室遗族及百姓以国名为姓,另为皇帝赐姓或少数民族改姓赵氏。南王曼赵姓,祖籍河北滦城,明永乐二年(1404年)一部迁居盐山赵家庄,一部迁居大韩村。再由七世祖从大韩村迁入南王曼。另支从狼洼迁居南王曼,再另支从山东宁津迁居南王曼。</h3><h3>郭姓:郭氏源出古代的虢国。周文王封其弟虢叔于东虢。封虢仲于西虢,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虢国,即郭国。东郭国在今河南蒙阳县一带。公元前765年被郑国所灭。西虢国又名城国,在今陕西宝鸡东部。西周灭亡后,支族乃留原地称为小郭。公元前687年被秦国兼并,北部建都于上阳,占据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县一带,公元前655年被晋国 </h3><h3>所灭,几处之后子孙皆为郭氏。唐代回纥定居中原后,改姓郭,以从郭子儀之姓。南王曼郭氏,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洪洞迁入山东无棣。又由山东无棣县郭家桥迁入羊三木后迁居南王曼。</h3><h3>滕姓:滕姓起源说法有两种,一说滕姓出自于姬姓,为黄帝后裔,十二姓氏之一。二说滕姓出于姬姓,为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秀之后,公元前十世纪,周朝灭商,周武王封其弟文王十四子错叔秀于齐鲁之间建立滕国,这是东周滕国的由来,错叔秀便成为滕国第一代国君。滕国自第一代国君错叔秀始,在春秋战国,诸侯攻伐争霸的混乱局面中存在近700年,历31世。滕国灭亡后,其王室后裔纷纷外逃,为了不忘国耻,永怀故土,遂以国名为姓,改姓为姓滕。南王曼滕氏,始祖嫌公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东莱州府即墨县万棵松村迁入慈庄。后由慈庄迁居南王曼。</h3><h3>刘姓:刘姓岀自于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祁氏被封于刘国,其子孙以国为姓,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周成王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出自他姓,他姓改嫁或赐姓刘。刘姓从祖籍山东即墨,明永乐二年(1404年)始祖偕四子二侄迁至聚馆,道口等庄。嗣后一支九世祖刘绍泉于清康熙20年,由道口迁至刘场村,后迁到南王曼。另支祖籍山东,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东滨州迁入盐山后迁居南王曼。再另支由道口迁居南王曼。</h3><h3>张姓:张姓是现今中国最大的姓氏。据史所载,春秋战国时期,张氏,世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代仕韩,后渐成望族。为改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改姓张。又三国蜀相诸葛亮赐南蛮酋长龙佑那为张氏。张氏自汉代以后,人数渐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道教自 </h3><h3>称源于黄帝而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另据说黄帝的孙子挥,仿照天上的孤星,制成了一支弓矢主祀张姓,因姓张氏。南王曼张氏一部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滦州迁入张孙村后迁居南王曼。另支从韩村大街北迁居南王曼。</h3><h3>郑氏:郑氏源自出于姬姓。据史记载,后稷是传说中的农业神,其后代姬友在周宣王时,是郑国的始祖,即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且以原国名郑为姓。南王曼郑姓,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沧州东浮河占高立庄郑家口,16世祖迁居南王曼。</h3><h3>邵氏:邵姓源出于姬姓,以邑名为氏,周文王庶子觀受封于召邑。(在今陕西岐山西南)世称邵公,后又转封于蓟(在北京一带)成为燕国始祖,其后有邵氏。南王曼邵氏,明永乐年间由河南迁滦州后迁盐山,再后迁入南王曼。</h3><h3>崔氏:崔氏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 《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春秋时齐丁公的嫡子季子,不愿与兄弟之间争夺国位,把国位继承权让于弟弟姜乙,自己食采于崔邑,其后遂以邑为氏。南王曼崔氏明代由山东迁河北滦州,后迁盐山,之后迁居南王曼。</h3><h3>高氏:高姓源出于姜姓,以邑为氏。春秋时,姜太公六世孙齐文公吕赤之子受封于高邑(现今河南省禹县)称为公子高,其孙像以祖封邑为名氏,称高像,其后有了高氏。另据史所载,齐惠公吕元之子为公子祁,字子高,其子孙以王父字高为姓。高姓为改姓,北齐文宣帝姓高名洋,当时有鲜卑族人元景安、元文遥因有功,被赐为姓高,北齐时高隆之,本姓徐氏,因其父为高欢所养,改姓高。南王曼高姓,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东吕邑海丰北高家庄迁入。</h3><h3>卢氏:卢氏源出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山东长清)其后人以卢为姓。另以国为氏,据史所载,古庐子国,后有庐氏,庐子戢黎之后。为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所改。北魏莫庐氏改为芦氏,后去草头改为卢氏,吐伏卢氏亦改为卢氏。南王曼卢氏,六世祖明代以前迁居河北李官庄,十三世祖由李官庄迁居南王曼。</h3><h3>石氏:石姓源自姬姓,据史记载,为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石碏对于卫国立有大功,卫王封其子孙世代为卫国大夫。另据史所载,为昭武九姓之一。当时祁连山北昭武城(在甘肃省临泽县境内)有康据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成立了康、安、曹、石、米、何、史、火、寻和戊地等九个小国,称为“昭武九姓",唐高宗永徽年间,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有石氏,为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有三字,姓乌、石、兰氏,进入中原后改为单姓。南王曼石氏,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东青州府诸城县石林村迁居盐山后迁入周郭庄,后迁南王曼。</h3><h3>施姓:夏朝时由侯国叫施国,国亡后,其共族之孙以国为姓,春秋时鲁国由大夫叫施父。其后代以施为姓。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入,河北黄骅东毕孟前排。20世纪50年代末迁居南王曼。</h3><h3>孙姓:孙姓是中国第十二大姓,其源出有三: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惠孙任卫国上卿,他的儿子名乙,字武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另楚国有贤臣孙叔敖,其宗族旁支以祖字为姓。齐国卿士书(敬仲的五世孙,字子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他到乐安,赐姓孙氏。以后此说 </h3><h3>影响较大。南王曼孙氏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浙江绍兴迁沧州大白冢后迁居南王曼。</h3><h3>杨氏:杨氏是中华民族第六大姓,都源自姬姓。据史记载,周武王分封叔虞于晋,传至晋武公时,又赐杨地为食邑,武公之子伯侨被封为杨侯,此为以邑为氏。另有史记载,周宣王的小二子尚文,被封为杨侯,后被晋国所灭,遗氏仍以国名为姓。北魏后,有不少少数民族也改为杨姓。南王曼杨姓与杨常庄同宗,其后迁入岐口1989年迁入南王曼。</h3><h3>吕氏:吕姓源出姜姓。据史所载,夏朝有吕国(在河南省南阳市)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吕国后代子孙仍以国号为姓。另据史所载,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一支部族也改为姓吕。南王曼吕氏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东蒲台迁入沧州后迁至刘官庄,20世纪九十年代迁入南王曼定居。</h3> <h3>村民收入</h3><h3>1979年前,南王曼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的种植业,收入来源非常单一。1985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转移到非农领域或进城务工。村民收入来源逐步由以农业为主向农业和非农业并举,到以农业为辅的方向发展。收入来源日趋多样化,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种植业(粮食、绿化种植、冬枣、蘑菇)、养殖业(猪、鸡)、建筑业、运输业、开办小型企业及外出务工。</h3> <h3>村民消费支出</h3><h3>南王曼村民具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传统,素来提倡省吃俭用,消费行为比较保守,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不断丰富,收入增加,新潮思想渐渐融入到村民的消费观念当中。村民的消费观念呈现出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的趋势。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行为日趋时尚。消费方式更加超前,档次逐渐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拓 </h3><h3>宽,消费目的日趋多元。村民消费结构整体变化呈现出由温饱型需求下降,多元型消费增加的趋势发展。其中教育、卫生、文化生活等消费支出比重加大。</h3> <h3>附:一户村民结婚账目实录</h3><h3>南王曼某户村民家庭,4 口人,有一儿一女,收入水平属中等。2008年儿子结婚,从定亲至举办完婚礼,全部消费87889元各项支出如下:</h3><h3>一、 订婚</h3><h3>1. 男方给女方彩礼20000元,女方退回8000元;</h3><h3>2. 买3金饰品(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计 12000元;</h3><h3>3. 买衣服2件680元、买鞋子一双187元;</h3><h3>4. 男方举办酒席2桌1256元;</h3><h3>5. 男方购买烟、酒、茶、花生等干果、水果、糖果等待客食品630元;</h3><h3>6. 男方给女方的8 色礼(糕点、粉条、挂面、苹果、香蕉、糖、大米、白酒)计花费796元;</h3><h3>7. 男方1个婶婶、2个姨妈、1个舅妈、3个姑姑及奶奶每人给女方200元,计 1600元;</h3><h3>8. 男方父母给女方1000元“改口费”(定亲后女方开始把男方父母叫爸、妈)。</h3><h3>二、 住熟</h3><h3>2008年春节,女方到婆家住熟,婆家给2000元;买菜、水果、干果等招待食品460元;租车200元。</h3><h3>三、 婚礼</h3><h3>1. 男方给女方结婚钱20000元;</h3><h3>2. 拍摄婚纱照1888元;</h3><h3>3. 男方给予女方买婚礼衣服钱1800元;</h3><h3>4. 下礼“10大斤”包括猪肉半片(整猪的一半,带骨头与皮)800元、鲤鱼10条100元、白酒10瓶 300元、烧鸡10只240元、糕点2 大盒100元、苹果10斤40元、香蕉10斤 30元、大米10斤22元、粉条10斤23元、烟4 条400元、另活鸡2 只 (买 1只26元、借 1只),总计2081元。</h3><h3>5、租红色婚车6辆 900元;</h3><h3>6、请婚礼录像200元;</h3><h3>7、买鞭炮、花篮彩带、鲜花等780元;</h3><h3>8、买糖、干果等食品1000元;</h3><h3>9、办酒席26桌 5000元;</h3><h3>10、买烟酒等2070元;</h3><h3>11、新娘下车,婆婆给媳妇1001元 (示为新娘千里挑一);</h3><h3>12、在接亲途中,闹喜者把新娘的鞋子抢走,男方赎回,付 1200元;</h3><h3>13、装修新房16000元;</h3><h3>14、新娘回门,捎带礼品360元,新郎支付给闹喜者800元。订婚、 </h3><h3>住熟、办婚礼以上各项消费总计87889元。</h3> <h3>附:一户普通家庭的丧葬消费明细</h3><h3>刘某兄弟二人,2008年其父死亡。全部丧葬费用35236元各项支出如下:</h3><h3>一、倒头</h3><h3>1、里椁装殓、寿衣等1600元;</h3><h3>2、租赁冰棺300元;</h3><h3>3、丧贴印制200元;</h3><h3>4、火化尸体费用796元。</h3><h3>二、入殓</h3><h3>1、外椁(棺木)3000元;</h3><h3>2、租赁灵棚1500元;</h3><h3>3、租赁植罩200元:</h3><h3>4、买纸草(纸糊的车、马、牛、纸人、金山、银山、元宝、家用电器等,随葬品全部在出那前烧掉)、花圈尊1800元;</h3><h3>5、请乐队、戏班、舞狮队等2500元;</h3><h3>6、请道人、安坛、诵经、渡桥、送路等费用600元;</h3><h3>7、穿伙孝,(主家提供近门孝子的孝帽、孝服等)买白布4700元;</h3><h3>8、吃伙饭,(提供送殡者的饭食,凡来送殡者均入席)1500元;</h3><h3>9、鞭炮1100元、烧纸140元;</h3><h3>10、占用棺木罚款2000元。</h3><h3>三、 待客</h3><h3>饭菜62桌,每桌150元,计 9300元;烟酒饮料等3000元。</h3><h3>四、 发引</h3><h3>租赁车辆10辆1000元。倒头、入殓、待客、发引、以上各项费用总计35236元。</h3> <h3>村民自治</h3><h3>南王曼村自1983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开始实行民主选举,村民年满18周岁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权。首先,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全体村民选出此届选举委员会,由选举委员会成员查阅统计全体年满18周岁以上村民人员名单,统计完成后张榜公布15日,供全体村民查阅审核,确认无误后,择日初选。</h3><h3>初选,初选时在党支部领导下,由乡政府人员配合选举委员会,并由每个队的代表按选委会统计人数发放选票,实行无记名投票方式,按顺序投票,得票数多者为候选人。</h3><h3>候选人选出后,张榜公布5 日,5 日后进行正式选举,正式选举和初选顺序相同投票完成后,由乡政府工作人员、村党支部成员、选举委员会及各队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唱票,得票多者为新一届村委会领导人。</h3> <h3>学校设施</h3><h3>民国初期,由于条件有限,南王曼村只有两三处私塾,只在农闲时开办。参加 </h3><h3>学习的也不论年龄大小,都在一起读书。开设的课程没有文理之分。以识字、写字、背书为主。读的是《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书籍,全村识字的人很少。</h3><h3>从1950年到1968年,由于缺少教室,一直借用民房做教室。室内没有课桌,没有凳子,凳子由学生自己带。课桌由师生自己动手解决。用土坯或砖头在两边垒起两个台子,中间搭上木板,甚至有的用秫秸捆成把搭在上面,然后再泥上泥作为课桌。学生就是在这样简陋的课桌上学习。由于条件所限,晚上不论是教师办公,还是髙年级学生上晚自习,都点煤油灯。</h3><h3>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于 1973年村里盖了新校舍,仍是土房。尽管是土房,可比以前强多了,同时配备了统一的标准课桌。正式结束了学校“土台子泥孩子”的局面。</h3><h3>1983年,村里投资盖起砖瓦房校舍。当时的口号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新校舍建成后,统一配备了标准的桌凳。随后还配备了电脑室。学生在学校不仅能学到以前所学的文理知识,同时还能学到了新的电脑知识。</h3><h3>进入2001年后,由于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对教育更加重视。到2012年又由村里出地,国家拨款盖起了一所三层教学楼的小学(从幼儿园到六年级)并配备了文、体娱乐设施。配备了电脑室、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同时学校设有伙房,供幼儿就餐。教学楼建成后,3 个王曼村的学生集中在这里学习。为出行安全,学生上学往返都配备了校车,专门负责接送学生。</h3><h3>&nbsp;</h3><h3>学制</h3><h3>1950年,南王曼村成立了小学并有专职教师任教。从 1950年至I960年期间,儿童八岁入学上一年级。同时在晚上开办了针对成年人的扫盲班。经过几年的扫盲学习,有很多没有上过学的成年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村里全日制学校,只有小学一至四年级在本村,高年级小学(五年级与六年级)要到离村8 里之外的留老人、岭庄就读。(从1958年开始,五、六年级转为去北王曼中心校学习。)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家庭没有交通工具,学生出村上学步行,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由于人们对学习文化知识认识不足,在 1950年至1960年这十年间,全村只有6 名初中毕业生。1960年至 1962年,因3年自然灾害,南王曼也和其他村一样,根据上级安排,学校停办。</h3><h3>1963年学生开始复校学习,刚复校时只有2 个班。一年级与三年级复式1个班、二年级与四年级复式1个班,学生大约有70余名。从1964年开始教学秩序恢复正常,入校学生随之增多。根据需要国家又给村里增派了教师,一至四年级祁成了单式班。一直到1968年。从 1969年开始,小学学制进行改革,改为五年一贯制,小学的五个年级都在本村学习,一直学到小学毕业,再不用出村就读。</h3><h3>为了学生就近入学,村里从1976年又办了初中班。学生在家门口就能达到初中毕业,不仅初中毕业生逐渐增多,同时也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许多高中生。直至1981年上级提出撤点并校。村里撤去了初中班,初一初二学生去北王曼中学就读。初三学生去岭庄中学就读。从此,村里学生小学毕业后,再到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又得出村学习。</h3><h3>从 1989年以后,小学又恢复了六年一贯制,6 个年级仍都在村里学习,直到小学毕业。</h3><h3>2007年3月7日,南王曼村学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取消学杂费,入学率达98%。</h3> <h3>重大事件</h3><h3>一、互助组</h3><h3>1952年南王曼村民响应政府组织起来的号召。成立互助组,全村共成立7个互助组。本着自愿互助、等价交换、民主办事的原则,处理农户间的关系。由会计做出工作记录,年终进行结算,很受村民欢迎。互助组,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组内有威望高,懂生产者牵头,缓解了农户间劳动力,牲畜,农具不平衡的矛盾。大大增强了抵御天灾、病虫害的能力。</h3><h3>二、初级农业合作社</h3><h3>1955年初,南王曼村成立了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荣庆社。社长是吴芳荣、赵文庆。共有16户农户,土地400亩、牲畜16头。初级社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实行社员土地入股,统一支配,大型农具,牲畜作价归社或私养伙用。收益分配坚持按劳取酬为主,土地报酬为辅,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比例。这种分配能充分保证广大贫下中农的利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h3><h3>三、高级农业合作社</h3><h3>1956年,南王曼村成立髙级农业合作社。吴芳荣任书记、张桂林任社长。社员的私有土地无偿转为合作社集体经营。牲畜及农具作价归集体作为投资,林木也作价归社。合作社的收入在完成国家税收、归还贷款后剩余部分进行分配,分配坚持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合作社一般每年搞两次预分,年终一次决算。</h3><h3>四、大跃进</h3><h3>1958年 5 月,南王曼也和全国一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在农业生产上毁了玉米种红薯、毁了高粱种水稻。后由于水源缺乏又改种旱田。在畜牧生产上,全村的养猪指标为1200头,实际养猪不足200头。</h3><h3>在村里开展大炼钢铁。很多村民把铁制农具,甚至把做饭的铁锅拿出来炼铁。在教育、文化、卫生方面,开设扫盲班、速成识字班。除 “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为完成种麦任务,强迫在盐碱地里播种,规定每亩下种40斤至200斤,名曰密植。为提高地力搞土地深翻,男女青壮年吃住在洼,昼夜连轴转,名曰深挖土地三尺三。成立公共食堂,把村民的炊具、粮食、家畜、家禽全部集中收走,强迫人们去公共食堂吃大锅饭。大跃进过程中,搞浮夸,高指标,瞎指挥泛滥成灾,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和损失。大跃进运动历时3 年。1960年底结束。</h3><h3>五、人民公社</h3><h3>1958年 9 月,城关成立人民公社。南王曼属其管辖。1961年底,改属岭庄人民公社。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南王曼村改称南王曼大队,大队下设6 个生产小队,后逐渐分到12个生产小队。1965年 9 月,四清工作队取代党政职能部门。1968年 7 月,公社、大队成立革命委员会。1971年 4 月,人民公社恢复建立党委。村建党支部。1981年 5 月,取消革命委员会,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即以生产队为分配单位。从 1963年开始,现金分配上执行少扣多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口粮分配在保证“四属户” (军属、烈属、工人家属、干部家属)、“五保户” (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按人劳比例(人九劳一、人八劳二、人七劳三、人六劳四)分配。在劳动管理上实行定额管理,评工记分。这种管理方式十分落后,调动不起社员的生产积极性。1984年2月,撤销公社改乡。</h3><h3>六、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h3><h3>1963年5月,中共中央公布《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9 月,中共中央制定《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当时称“双十条”。依据“双十条”规定南王曼于1964年开展以清工分、清账目、清财物、清仓库为主要内容的四清运动。直接由省派工作队驻村领导社会主义教育运动。</h3><h3>1965年,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公布。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改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简称“细四清”。南王曼由县派“四清”工作队进驻,开展“细四清”。细四清是分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主要学习中央文件《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发动贫下中农积极参加四清运动。第二阶段清政治,主要清理大队干部、小队干部,思想上、路线上有无偏离纲线问题。第三阶段清经济,全村3名大队干部,22名生产队干部,上楼被清。被清对象需在贫下中农大会上做检查,通过了即下楼,通不过还得做2 次或3 次检查。第四阶段系总结提高阶段。</h3><h3>1966年 8 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结束。</h3><h3>七、文化大革命</h3><h3>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暴发。全村大搞“破四旧”“立四新”(四旧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思想上搞斗私批修,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1968年7月,南王曼成立革命委员会,贴大字报、开批判会、揪斗地、富分子。1968年10月,南王曼进驻工作队,开展整党建党、清理阶级队伍、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等工作。1970年 10月,开展“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投机倒把、反贪污盗窃、反铺张浪费)。1973年,开展批林(林彪)批孔(孔子)。1975年至1976年,开展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及评论《水浒》运动。1976年 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h3> <h3>自然灾害</h3><h3>旱、涝是南王曼长期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次为蝗灾,旱或涝几乎年年发生,平均每年有近四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旱涝危害。据 1986年至2016年30年的气象综合分析,依水分余缺量作为划分旱涝的标准,结果表明正常年景占55%,旱涝分别为28%和 17%。据 《黄骅县志》记载,1950年6月下旬飞蝗成灾,大部分庄稼被吃成光杆,粮食严重减产。1955年蝗虫成灾,密度在每平方米10头左右。1956年 7 月 14日至26日,除16日无雨外连续阴雨,总雨量达148.8毫米,其中23日、24日降雨达89. 6 毫米,并伴有8级西北风。</h3> <h3>1958年7月至8月上旬,连续降下3场暴雨,总雨量达314.8毫米。 </h3><h3>1961年7月11日至22日,连降暴雨,降雨量达433.2毫米,受灾严重,房屋冲倒20余间。</h3><h3>1963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连续降雨,暴雨、大暴雨,总雨量达299.6毫米。1964年 7 月至8 月中旬,降暴雨、大暴雨共7次,总降雨量达779. 4毫米,仅8 月 14日一次降雨171.9毫米,农作物全部涝在水中,大地一片汪洋。灾害十分严重,庄稼颗粒无收。</h3><h3>1968年大旱,年降雨量仅为247毫米,庄稼干枯,受灾严重,农作物基本绝收。</h3> <h3>1971年,发生蝗灾。7月24日夜至26日晨降雨346.6毫米,突降一次性暴雨,村上排水设施无法承受,造成交通中断,河水外溢,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灾情相当严重。</h3><h3>1975年6月28日18时降冰雹15分钟,伴有8 级大风,作物受灾严重。</h3> <h3>1977年5月26日4 时,南王曼村为降冰雹中心、冰雹持续20分钟,大的约像鸡蛋,小的像玉米粒,庄稼全部被毁。6月24日至8月上旬,又降暴雨,降雨皇达1200. 8 珏米。一年没有收成,大水包围村庄.全村泡在水中,出入全靠冲船。</h3><h3>1980年5月2日21时,冰雹伴有7 级大风,阵风10级,持续十多分钟,庄稼受损严重,部分作物绝产。</h3><h3>1982年6月17日 5 时 30分,大风夹带冰雹,阵风可达10级以上,农作物严重受损,人们叫苦连天。</h3><h3>1987年5月2日和8月26日,遭受两次冰雹和暴雨并伴有大风,使农作物受灾十分严重,大部分作物绝产。</h3> <h3>1991年7月29日6时至18时遭暴雨,降雨量132毫米,部分地块洼地被淹,粮食大面积绝收和减产。</h3><h3>1997年1月至7月没有降雨,造成严重干旱,农作物无法种植,一年收成有限。</h3><h3>2007年遭遇旱灾,7、8月份的降雨量仅有88毫米,农作物严重减产。</h3><h3>2008年遭遇涝灾,全村受灾面积达85%以上,村里采取自救措施,利用各种能利用的排灌设备,保住了部分农作物,把村民的损失缩小到最小。</h3><h3>2010年遭遇虫灾,玉米粘虫大面积暴发,60%的玉米叶全部吃光,造成大面积玉米减产。</h3><h3>2013年风灾,造成大面积玉米倒伏,果树受灾严重,部分树枝刮断,树上的果实大部分吹落,经济损失严重。</h3><h3>2016年先旱后涝,1月至8月中基本无雨,旱情十分严重,8月21日,突降大暴雨,部分晩庄稼浸泡在水中,蔬菜大部分被泡死,受灾严重。</h3> <h3>南王曼人</h3> <h3>历史名人</h3><h3>吴士哲,清乾隆二年(1738年),考岁贡生;</h3><h3>吴逢宸,清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任从九品;</h3><h3>吴九畴,清嘉庆四年(1800年), 任从九品;</h3><h3>吴殿仕,清嘉庆七年(1803年), 任从九品;</h3><h3>吴钟岐,清嘉庆二十年(1816年),任从九品。</h3><h3>王振甲,清道光十七年(1838年)考取拔贡,后出任邯郸县令,为官清廉,连三满九载。</h3><h3>王振升,清道光二十年(1841年)钦授武德郎。</h3><h3>&nbsp;</h3><h3>王振升传</h3><h3>清道光年间即(1821年一1848)年,南王曼村王氏家族有一位德高望重、为人正直、会武功的人。此人受皇封钦授“武德郎”名叫王振升,当时人称王七爷。</h3><h3>韩村今黄骅镇,当时的年代并不太平,周围各村都到韩村赶集做生意,经常遇到强盗土匪,老人们过去把强盗叫“三儿”,他们无恶不作、横行乡里、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严重扰乱了集市的秩序,闹的赶集的人们人心慌慌,叫苦连天,却又敢怒不敢言,韩村集的混乱秩序急待于治理。</h3><h3>因当时的王七爷在当地很有名气,又有一身武功,为人正直、大公无私、一视同仁、爱抱打不平、敢碰硬钉子,后来经人推荐,让王七爷维护韩村集的治安,当时又称护集,没用多长时间就把韩村大集治理的井井有条,秩序井然。赶集的人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由于他的治理可把土匪们气坏了,他们在集上再也得不到好处了,也不敢为非作歹了,于是怀恨在心,集中到一起决定报复王七爷。</h3><h3>一天,七爷坐着轿车子和马童(马德)二人从集上回家,突然道两旁窜出一帮早已在此埋伏好的土匪。当时的七爷根本没把这些土匪放在眼里,也没想到这些土匪真的敢杀他,在一番争辩以后,王七爷手挑大拇指,说道谁敢动动王七爷,土匪们在七爷的口中没得到他们所听的言语,又被此话激怒,在和其他人争执中,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背后的一个土匪下了黑手,砍了七爷的脑袋,一腔热血喷涌而出。可是头颅被砍掉的王七爷却仍挑着大拇指身体不倒,土匪见状吓得魂飞魄散,四处奔逃,一大胆土匪怕杀人事败露,又把马童杀害。七爷身体依然站立,有人给家人报信说七爷被杀,家人们急忙赶去现场,待家人们赶到时七爷身体才倒在地上,死年只有二十七岁。这时家人们才发现七爷的车上没有带兵器,只有一张射箭的弓。由于王七爷刚毅的性格,宁死不屈,才引来了杀身之祸。可是他太大意了,万没想到土匪敢杀他。如果多加一点防备几个土匪也不是七爷的对手。</h3><h3>至今七爷的马童依旧埋在七爷坟的旁边,主仆二人依旧相伴。</h3> <h3>刘凤良,1963年10月出生,南王曼村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秘书长。</h3><h3>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增长理论、行为宏观经济学。其著作《西方经济学科成教学内容改革及其实践》获199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获2000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论文《现代西方厂商投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论国际资本流入逆转的成因》《数理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与发展》《西方增长理论经验研究的新进展》《行为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意义》等。主要著作和译著有《宏观经济学》《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西方经济学》《货币主义》《行为经济学——理论与扩展》《经济学》等。</h3> <h3>曹瑞臻,女,1963年9月出生,滕庄子乡南王曼村人。河北五鑫花园制品有限公司职工。从事车间包装工作,工作中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经她手的上万件产品从未出现过质量差错。2008年,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被评为“沧州市十大女杰”。其先进事迹被新华网、《沧州日报》等媒体报道。</h3> <h3>吴忠敏,民国25年(1936年)11月出生,南王曼村人。少时家境清贫,仅上过6年小学便辍学务农。18岁时被刚刚成立的北京窦店砖瓦厂招去当临时工。面对建厂初期工艺落后的状况,工厂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任命吴忠敏为组长。凭着一股倔强的秉性,不分昼夜地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产品质量及产量显著提高。通过几十年不懈地努力,由擦油工到业务员,由供销科长到车间书记,由副厂长到厂长,吴忠敏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把一个落后的砖瓦厂建设成国内设施先进的大型砖瓦企业。</h3> <h3>吴英彪,男,1963年 11月出生。沧州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沧州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兼职教授、河北省住建厅市政行业专家、武汉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受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沧州市国学研究会常备副会长、沧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br></h3><h3>沧州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沧州市市政,2013年 8 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英彪。曾先后荣记大功一次、多次荣记二等功、三等功。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创造一流的宗旨,拥有一支技术强、作风硬、素质高的职工队伍,对经营范围内各种结构的高层建筑,大跨度厂房及公共设施,有着丰富经验,对市政公共建设工程、道路工程曾荣获“2010年度”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现公司总资产十亿元以上。</h3> <h3>吴玉生,男,1945年出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油料研究所任职正师级,退休时仍在部队任职。</h3> <h3>王玉明,男,1942年 10月出生。就读于甘肃武威炮兵学校,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学院院务部政治处副主任正师级,现已居住武汉。</h3> <h3>吴英军,男,1964年出生。东海舰队潜水艇艇长,正师级。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由于沉着指挥、果断决策,荣立一等功。</h3> <h3>吴保申,男,1942年出生。曾任部队团政治委员,参加过珍保岛战役。转业后任税务局纪检书记、地税局局长。</h3> <h3>刘风池,男,1938年 10月出生。曾任团市委少工部部长、城关镇长、许官公社党委书记、城关镇党委书记、工商局局长。</h3> <h3>邵宝忠,男、汉族1930年出生,1951年4 月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年仅 22岁。</h3> <h3>吴忠锋,男、汉族1974年出生,1993年于保定51030部队,牺牲年仅20岁。</h3> <h3>南王曼南庄(西堂)遗址,经历朝代:秦汉、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代,位于滕庄子乡南王曼村西南150米 。</h3> <h3>滕庄子乡其他村庄</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3ha33k?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滕庄子乡</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3m45x9?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东道安</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3mmzr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西道安</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3o5dr9?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李官庄</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3p9zr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孔店</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3ptw3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刘七庄</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3qpmbe?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朱里口</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3s573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夏庄子</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3x1k5e?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前庞</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5qdu9g?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后庞</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5qyf7o?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杨春庄</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5rvgq6?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前滕</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5scl0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后滕</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5ttfq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刘家堡</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5unvff?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大浪白</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ba5sx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岭庄</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by6k3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北王曼</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c1gj0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中王曼</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c2u91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慈庄</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e0t0u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西胡庄</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e3bdy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西白庄</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e4arrw?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康庄</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e56mwo?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刘月庄</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e63pw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张金庄</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e6jt7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张赵庄</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0lhu8t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留老人</a><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