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山东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同课异构专题研讨会”进行到了第二天。来自泰安市泰山区迎胜小学的谷雷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纷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让我印象深刻。</h3> <h3>充满数学味的暖场互动<br></h3><h3>先是学生之间互相猜谜语,接着谷老师的数学谜语很快就把学生拉进了本课。八分之七——七上八下,考试成绩——分数,垂钓——等于,0.01是?学生带着好奇开始了上课。</h3><h3><br></h3> <h3>贴近生活的情景引入</h3><h3>是用长度单位引入还是用人民币知识引入,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考量。本课谷老师就选择了用学生生活经验更丰富的人民币来导入课题,更是拿出了学生每天都用的数学课本来切题。</h3> <h3>借助元角分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快掌握了8.50元的实际意义。</h3> <h3>谷老师为学生诵读了身边经常接触的小数:发短信、体温、身高……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规范读写小数的同时再次体会到了小数与生活的息息相关。</h3> <h3>多位小数的读法是易错点,谷老师及时进行训练强化。</h3> <h3>谷老师引导学生探究0.1元的实际意义</h3> <h3>谷老师紧抓关键点:把1元平均分成10份。为什么?怎么分?怎么表示?学生越说越清楚,越说越理解。</h3> <h3>从0.1元到0.6元,从1元到1米,到1吨,再到1时,最后到1,学生不断的迁移推理,理解也渐渐从形象感知提高到了抽象数字。</h3> <h3>由帮扶到放手,谷老师引导学生及时回头看,总结梳理探究一位小数的过程和方法,将探究两位小数完全交给学生合作完成。</h3> <h3>学生的展示交流环节进行的流畅顺利,这很大部分要归功于前面打下的良好知识基础和方法经验。</h3> <h3>练习题目设计让人不得不佩服谷老师紧抓重点、突破难点的能力!</h3> <h3>量身高巧妙的将整数、小数还有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学生从具体1米,到模糊1米多,再到具体1.3米,体现出的是浓厚的数感和丰富的方法经验。</h3> <h3>不知不觉间下课铃响了,谷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了本课丰富的收获,为学生揭示了课前0.01的谜底——原来是百里挑一。我想如果时间再充足些的话,学生一定能够独立想出答案,为本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