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饰造型

A. zy😉

<h3>1. 坠马髻(起源于西汉)</h3><h3>坠马髻是古代女子发髻的一种,始于汉代其式样如同骑马坠落之态,故名之坠马髻。这是当时最具特色,且历史上最富生命力的一种发式。坠马髻,又称 堕马髻,为一种偏垂在一边的发髻。坠马髻一般梳发方法是将发拢结,挽结成大椎,在椎中处结丝绳,状如马肚,堕于头侧或脑后</h3> <h3>2. 灵蛇髻</h3><h3>一种富于变化的发髻式样,随着梳挽方式的不同而衍生出各种式样。曹魏文帝妻甄后所创。</h3> <h3>3. 垂云髻</h3><h3>垂云髻的发型是一种古代女子的一种盘发发型,这一种盘发发型看起来是特别的好看又自然的,秦代女性的发型</h3> <h3>4. 朝云近香髻</h3><h3>古代汉族妇女发式之一。类似叠拧的形式,其编法是将发分股拧盘,交叠于顶,生动而稳定。</h3> <h3>5. 双平髻</h3><h3>多用于宫廷侍女、丫环侍婢或未成年之少女。将发顶平分两大股,梳结成对称的髻或环,相对垂挂于两侧。据记载从秦开始,延续及近代,其中最典型的是双丫髻及双挂髻,这种发式在存世的古画中特别多见。</h3> <h3>6. 飞仙髻</h3><h3>古代未出阁女子梳的发型一般是丫鬟和丫髻,就是两鬓头发和后脑的头发都梳成小辫垂下来,在头上或在额旁梳成</h3> <h3>7. 侧髻</h3><h3>侧髻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属于高髻类型。这种发式流行于隋唐时期。形状是髻侧垂而下,类似坠马髻而稍有不同。其髻比坠马髻高,而且做下垂的形状。</h3> <h3>8. 汉代三角髻</h3><h3>是汉代的一种发髻发式之一。</h3><h3>三角髻,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髻式样。亦称“三髻丫”。《汉武帝内传》:“(上元)夫人年可二十余,……头作三角髻,余发散垂至腰。”唐李白《上元夫人》诗:“嵯峨三角髻,余发散垂腰。”唐“三角髻”于汉不同的是,没有“余发散垂腰”。</h3> <h3>9. 双垂髻</h3><h3>古代中国妇女发式之一。将头发分成两部分,在头的两侧各盘卷一垂髻,称"双垂髻",亦称"双髻"。一般未婚女子或侍女、婢伎、童仆等都梳这种发式。</h3> <h3>10. 朝天髻</h3><h3>一种流行于五代后蜀的女子发式。先梳发于顶,编两个圆柱形发髻,然后将发髻朝前反搭,伸向前额。可在髻下衬以簪钗等物,使发髻的前端高高翘起。宋史.卷六十五.五行志.木志:「建隆初,蜀孟昶末年,妇女竟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h3> <h3>11. 百合髻</h3><h3>古代汉族妇女发式之一。平髻类,长发在脑顶分成数股,先前后分梳,发脚掩藏。流行于中国 唐代。据《中华古今注》 记载:○头髻 自古之有髻,而吉者,系也。.........贞观中.....又百合髻,作白妆黑眉。</h3> <h3> 谢谢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