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湘西之田家大院

东方仲马

<h1><font color="#010101">据说在中国民居建筑史上有一种说法,即“北有乔家大院,南有田家大院”,能获得如此声誉的一定有它的历史地位。在张家界的当地人把这座年代久远、历史悠久的田家大院统称为“老院子”。一提起老院子人们就知道是田家大院,那么,“老院子”有多老?已经存在1000多年,导游介绍说是北宋时期建造的土家族典型民居,土司居住的宅院。<br>旅游回来查一下资料,是这样描述“老院子”的:<br>田家大院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5年),为四合院天井封火墙式土家建筑,融土家园林、土家吊脚楼于一体,是典型的毕兹卡(土家族)民居,也是目前湘西乃至全国幸存下来保存最为完好的土家建筑,堪称大湘西遗存的土家民居活化石,有“千年土王府”、“湘西第一宅”的美誉。<br>当地还流传一句话:“不到老院子,枉到张家界”。3月31日我们来到田家大院参观,尽管走马观花,也略了解一二。<br>我们乘大巴车来的路上正下着小雨,车停在了“老院子”门前,我们一下车便看到了古老的门楼,走进院子只见整个建筑房屋气势恢宏,仿佛来到古老文明时代;走进房间所见更多体现的是民国时期的陈设,小到一床一柜,一桌一椅,一匾一瓶等等,无不体现土家文化精华的浓缩……。<br>导游把我们带进一间如同教室的房屋,只见有十余排三溜座椅,让我们落座在座椅上,导游介绍说这里是田家大院私塾学堂,这座学堂还有其他称谓,如紫荆学馆、紫荆堂、天门书院、白鹿武馆等等。这座学堂走出过大人物,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在这里求过学。在这座学堂学习过的还不仅一个总理,还有中国若干杰出人物:三位“总理”(田承满&lt;北宋&gt;、熊希龄&lt;民国&gt;、朱镕基)、两大革命家(宋教仁、林伯渠)、一位文豪(沈从文)、一位开国元帅(贺龙)。这些名人足以让田家大院扬名四海,也证明了田家大院的社会历史地位。<br>2012年退位后的朱镕基曾来“老院子”访问,并留下了一首诗词。朱镕基历来低调,从不随意提笔,来到这六十年前学习的地方,他留下一首诗以表达心情。<br>《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br>湘西一梦六十年,<br>故地依稀别有天。<br>吉首学中多俊彦,<br>张家界顶有神仙。<br>熙熙新市人兴旺,<br>濯濯童山意快然。<br>浩浩汤汤何日现,<br>葱茏不见梦难圆。<br>这首七言律诗的上半阙表现了朱镕基60年后故地重游的喜悦心情,下半阙对改善湖南生态环境的殷切期盼。这首诗发表在当期《中华诗词》杂志上。<br>故事讲完之后,导游让大家猜一猜当年朱镕基总理上学时坐在哪个位置,大家都猜是自己坐的位置,导游给出答案:中间一溜的第二座。<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导游煞有介事地向我们介绍朱镕基在这里学习时做过的一个梦:朱总理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后来辗转来到这间教室读书,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学堂屋顶上有飞龙腾跃,醒来后问先生是什么意思,先生平时本来欣赏他的勤奋努力和天资聪颖,但当时不给他点破,为了启发别的同学学习朱镕基的鸿鹄之志,第二天上课时,先生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同学们五花八门的答案不一,不外乎做官啊、发财啊,先生最后叫朱镕基回答,只见朱镕基站起来用洪亮又略带稚嫩的嗓门说:“报国安民”!<br></font><font color="#010101">看来人啊,从小要立志,一生还要为自己的鸿鹄之志而努力奋斗。</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font color="#010101">在田家大院参观到最后让人有一个不大舒服的感觉,本是文化圣地,搞得商业氛围太浓。到最后,导游介绍属相相克,解决相克问题需要佩戴朱砂石饰物。最后进入一个大厅这里是出门的必经之路,这个大厅专卖导游介绍过的商品,当然,没有强买强卖。我是不会在这里花钱的,导游说的属相相克的段子我也不大相信此说,也没必要给自己增添烦恼。</font></h1> <h3>这是建筑群中天井院落,这样的天井有四个,如果从上方看建筑平面就是一个“田”字。</h3> <h3>土家族土司的职责</h3> <h3>土家族土司的理念,是否如同今天的“执政为民”?</h3> <h3>我们落座学堂,听导游讲解。</h3> <h3>导游讲解后,游客争着在朱镕基总理做过的课桌上坐一坐,留个影。</h3> <h3>朱镕基的七律诗句如今挂在学堂墙壁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