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及言说的嘱咐

景逸

<h3>  父亲舍我们而去已一年余,但他的音容笑貌仍萦绕在我的脑海,而最大的遗憾是他那未及言说的嘱咐!</h3><h3> 父亲原来身体一直挺好!我们都是在他坚强的肩膀下成长起来的,打我记事起,印象里父亲就是精干勤劳的人,我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土地承包到户不久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相比同时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父母亲的勤劳奋斗、精明强干,在我一出生便给我们创造了一份比其他孩子更优越的物质条件!小时候,家里搞个体经营,所有经安康市区批发回来的商品都要徒步十几公里靠肩扛背驮才能运回家,都是父亲亲自带着劳力,一挑挑担回来的!那时候还兼顾贩售农副产品,父亲经常白天跨县收木耳、天麻、杜仲等,而后找劳力运回家,经常一趟来回都是几十公里,没有交通工具,完全靠一条扁担。父亲一辈子干过个体、当过本色的农民、外出务过工,农村里能干的事他几乎都干了个遍,但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有一个魁梧刚强的体魄,浑身充满力量!</h3><h3> </h3><h3><br></h3><h3><br></h3> <h3>  谁曾晓,天意弄人,就是这个浑身充满力量男人,却于瞬间就舍我而去了!走得十分匆忙,甚至未来得及给我们留下只言片语的嘱咐。</h3> <h3>  清明前回家祭奠,父亲的坟茔上已挂了很多清明吊,母亲告诉我那些都是父亲的子侄后辈赶很远路来凭吊的。</h3><h3> 尤是感慨,父亲虽未及言说嘱咐,但他以身作则,生前给我们留下得精神指示将令我一生求索。</h3><h3><br></h3> <h3>  孝敬父母传佳话。记得祖父五十多岁时生过一场大病,医生判断术后最多活三五年,后来父亲自已买医书,自学打针、拔中草药、亲敷汤药精心照料,祖父后来活到七十余岁。祖母年老时,因为我们迁出故土,但是父亲仍坚持每个月都回去看望,带上各种祖母生活需要的让她过得舒心,即便偶有小痒必是接到家中亲自照顾服药饮食。也因他的孝心,家族修族谱时,在述及家族传承孝道时,父亲作为敬孝有佳的典范被记入家谱。</h3><h3> </h3> <h3>  呵子爱亲睦乡邻。父亲年轻时,算是村里、亲族里起步(致富)较早的人,那个时代,无论亲族邻里,面对催粮纳款、修房造地,抑或婚丧嫁娶有困难了,找到父亲,我印象里他都尽力帮忙。父亲一生里,先后辗转迁居四地,无论在哪里,父亲都能做到与邻和睦,呵子爱亲。当然,也因了那段善缘,今天,他仍为大家怀念,同时我们儿女也因他得到大家更多得眷顾关爱。</h3> <h3>  热心公益能分享。95年的时候,老家村里还不通电,家家户户照明还依靠煤油灯,父亲从城里回村后便与村里另外两位能人相邀,共同牵头架通进村高低压电,带领全村彻底摆脱了那段“黑暗”岁月,虽然当时牵头商议的是集体集资,分摊到户,但后来几个牵头人因垫付各有亏损,但均未因此伤和气。</h3> <h3>  时势造英雄,胆识论成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是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百废待兴,充满机会与挑战。要发展就要甩掉老思想,要发展就要抢抓机遇,父亲那时也才20出头,与母亲大胆决策卖了过年猪入股贷款办个体,从此迈上致富路。每每想到父母走过的人生历程,俨然就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夫妇。但是这种好形势没能持续,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最终还是没能逃出小农意识的局限被淘汰出局。</h3> <h3>  严教厚爱树家风。言叙养育之恩情,就不能不提父亲的严教厚爱。印象中,小时候的我还是很调皮的,犯错后父亲收拾我,要么是一顿棍子,要么跪一下午,最后都是母亲或爷爷来解围。但是对于教育,父亲很重视,给我们创造条件接受城市优质教育机会,同时注重言传身教,我们兄妹三人都是两三岁便开始识字数数;同时还注意教我们知礼节等。严教之下,使我知礼仪、识大体;厚爱之间,令我体魄健、头脑明。</h3> <h3>  诚实守信立根本。父亲经常和我们讲,生意人一定要讲诚信,生意才长久,而一个人更要讲诚信,才有立身之根本。他经常对人说,只要是我承诺的事,既便喝醉了,说出来的话都算数,吐口唾沫砸个坑。只有讲诚信的人才会在你面监困境时有人愿意伸手帮你。</h3> <h3> 廉洁奉公严律已。自09年参加工作后,每每回家,谈及工作,父亲交待最多的是,他们从电视剧中看到为官者不作为乱作为贪污腐败的恶果,要我认真工作,要凭良心干事情,不求我们轰轰烈烈,大富大贵,但求我们平平安安,教育我要懂得知足常乐,守住底线。作为家里吃公家饭的我,也常为工作中的烦心事儿苦恼,也曾有退怯情绪,父亲总是耐心规劝,给予鼓励,才令我于此艰难岁月中一寸寸熬过。这一条规矩我想既是组织的要求,同时也是父亲对我的期盼。</h3> <h3>  父亲行之已远矣 。憾之生前未能及时行孝,惟以此文缅怀生平,传教后人,谨遵教诲,常念先恩。 </h3><h3> 记于乃父周年之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