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今天迎着清明时节的蒙蒙细雨,在县政府、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走进河科大报告厅,聆听了李镇西院长和施俊进校长的精彩讲座。上午、下午,各三个多小时,投入在大师名家真情的讲座中,总觉得时间流逝的太快,意犹未尽。<br></b><b> 特别要分享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几位学者来到了一座很贫瘠的山村。在那儿,人们已经习惯于贫穷甚至于愚昧的生活,他们从内心接受了现状,不愿意为生活做任何努力。对于远方来的客人,村民们很遗憾地说,真的非常抱歉,我们没有什么东西招待你,我们这儿穷啊,只有满山的石头!一位学者拿起一块石头,细细地看了一会儿。然后告诉他们: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能够熬出一锅非常鲜美的汤羹!村民们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们,没有人相信石头还能熬出汤。于是,学者们在村头支起一口大锅,装满清水,升起火,他们把这个石头洗净并放进了水里煮起来。当水沸腾后,又轻轻搅了一下石头汤,尝了尝,说,味道果然鲜美,只是我们没有带盐,你们谁家有盐拿点盐来。马上有人拿了点盐来,放入锅中。然后学者们又提议放点虾米、野菜,村民们都找来了,接下来,学者们还向大家借了一点味精、肉末、醋和酱油。此时,漫山遍野开始弥漫着浓浓的石头汤的香味。村民们惊呆了,原来连石头能够熬出这么鲜美的汤来,心里开始燃烧起希望……<br></b><b> 这个《石头汤》是今天李镇西院长在讲座时,讲到新教育的特征“民间性”时,一语带过的一个故事,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石头汤》这个绘本故事是在我做教师时,曾一遍又一遍给我的一届届学生读过,特别喜欢。这个故事真实的说明:只要大家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愿意多付出一点,懂得分享,自然能共同获得幸福与快乐。<br></b><b> 而现在,新教育实验,不就是这锅石头汤吗?需要大家共同付出,把智慧、行动、奉献、情怀都装进教育生活中,共同熬制,创造我们教育的“浓情美味”,获得充实、幸福、完整的人生。<br></b><b> 想想自己身边那么多教育人,从教几十年,其实也特别希望通过努力,看到真教育的模样,也特别期待团队能并肩携手,不忘初心,按捺下校园中浮躁不安的心,把自己的小确幸践行在一天天的教育生活中,去发现美好,在相互鼓励、相互唤醒、相互信任,熬制浓情美味的教育生活,实现教育的无限可能!<br></b><b> 如果,石头能熬成一锅香汤,那么,新教育也一定能在春天里繁花似锦。新教育的彼岸如此美好,朱永新教授说:“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br></b><b> 正如李镇西院长一次又一次诵读苏霍姆林斯基五十年前的忠告:“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br></b><b> 不期待我们能改变世界,但愿世界不改变我们!教育,就是需要我们在校园中和孩子们优雅地摸爬滚打,或欢声笑语,或热泪盈眶,以爱心和智慧实现师生间的心灵相融、心心相印!</b></h1><h3></h3><h1><b> 要么离开,要么深爱!既然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一种价值观,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b></h1><h1><b> </b></h1><h1><b> 孟津县第一实验小学 张艳艳</b></h1><h1><b> 2019年4月9日夜</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