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行走(作家 梅洁)

琵琶语

<h3>去年金秋十月,我应明子之约来到了她的故乡丹江口市。今春,我受小童(宏斌)之约,又再次踏上这片美丽青春的土地。小童在南国深圳创业,他爱家乡的情结十分深重,他好像一直在呼喚我到他的家乡去。家乡的水稻收割了,他邀我回去品尝贡米;家乡神奇的“神仙叶”食品研制成功了,他邀我回去品尝“神仙叶面条”;清明的茶叶上市了,他又邀我回去采新茶……从秋天呼唤到冬天,从冬天呼唤到春天。每当接听从遙远的深圳打来的电话或发来的微信,抑或是他自己为家乡创作的一首又一首歌词(很深情的歌词啊),我都被深深地感动,一个游子对故乡的一腔情怀啊!</h3> <h3>2019年4月3日是我亲爱的哥哥八十寿诞,我们相依为命的兄弟姊妹从北方、南方一齐赶赴古城襄阳为家兄庆寿,艰难的岁月与晚年的幸福都让我们怀念唏嘘……</h3><h3>&nbsp;</h3> <h3>作家梅洁的哥哥(80寿诞留影)</h3> <h3>哥哥青年时代留影</h3> <h3>翌日,我们兄妹一起赶赴十堰,为苦难辞世的父母扫墓祭祀。之后,便与从深圳专门赶回与我相约的小童会面;之后,青春昂扬的古均州山水便扑面而来……</h3> <h3>小童的好友张天涛驾驶的商务车一路奔驰。天涛请求顺路到他的老家武当山特区寨沟村看看。一路的颠波摇晃、一路的山路崎曲,寨沟村眼下依然贫困。我得知天涛正与北京一家公司商谈,用寨沟的龙须草资源为老家人脱贫寻路找门,他在老家成立了“天壤之别”种植业合作社。这“天壤之别”的名字竟是小童起的。他们要在这里创造别样的致富路径……</h3><h3>&nbsp;</h3> <h3>从寨沟村出来,我们直奔浪河神仙谷,小童说,那里有一个“神仙姐姐”叫郭静,几年前,郭静与丈夫一起,矢志不渝地在开发一种神奇的养身食品“神仙叶面条”“神仙叶粉条”“神仙叶绿茶”等等。</h3><h3>神仙叶这种灌木植物,学名叫“双翅六道木”,俗名“臭黄荆”,道教称其为“神仙树”,因为这种植物的叶子如人掌般肥硕,在遥远的隋唐时代,就已成为世间一制作凉粉的佳品,成为灾荒之年人们的“救命之粮”。</h3><h3>小童说,“神仙姐姐”的丈夫陈光军为“神仙叶凉粉”制作工艺的第九代传人,为传承、挖掘、发展这种千年的工艺,打造高端极品美食,弘扬武当文化,陈、郭夫妇已成功申报“神仙叶凉粉”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说话间,我们进入了绿色苍茫的神仙谷,年轻、热忱、充满青春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神仙姐姐”便出现在我们面前。</h3><h3>&nbsp;</h3><h3>品尝香喷喷的“神仙叶凉粉”和“神仙叶面条炒面”,沿神仙谷观览一片又一片神仙木种植基地,我不仅深深感慨:这个与我IL子同龄的女孩子,在这片山野成功传承一种神奇的物质同时,已经实现着生命不凡的价值……</h3><h3>&nbsp;</h3> <h3>神仙姐姐郭静与丈夫陈光军</h3> <h3>离开神仙谷有些不舍,“神仙姐姐”相送十几里之后,我们来到了土关垭茶叶天堂。驱车上到高高的茶山,只见四月茶山滚滚涛涛,如绿色波浪凝固在崇山峻岭。丹江口市绿野奇珍干野菜加工专业合作社 的付本刚说,他们管理的茶山有2千多亩。在高高的茶山顶,我们品尝着清香玉绿的明前茶,我们在茶园学习茶农采茶。付本刚说,采茶是18至40岁的少女、少妇的活计,她们起早贪黑,最快一天能采4万多支芽茶,2万支至2万5千支芽茶才能生产一斤干茶。我听后惊叹不已!因为我在茶园里十几分钟才采了4支茶芽,4万多支要怎样的劳作、怎样的辛苦、怎样的技艺才能达到啊!</h3><h3>站在神武道茶绿色迷漫的高山顶,遥望远山峰峦深处的长岭寺(传说是真武神修行的第二站),我暗自思忖,这八百里武当,是一片多么神奇的土地呀!</h3><h3><br></h3><h3>&nbsp;</h3> <h3>下了茶山,我们来到了张丙华制茶专家的厂房,这个年轻的“茶博士”将优质的武当道茶,制作成了优质的砖茶、“青柑茶”、“黑茶”,产品竞获得了上海世界茶叶博览会金奖,成为黑茶专供基地……<br></h3><h3>&nbsp;</h3> <h3>灿阳西下,我们沿天下最美山水之路~丹江口环湖公路,一路徜徉,一路欢笑,一路拍照,壮丽的山河成为我们眼里、心里最美的风景……</h3> <h3>天下最美环湖路</h3> <h3>天下最美汉丹湖</h3> <h3>天下最美汉丹湖</h3> <h3>文字:著名作家梅洁</h3><h3>编辑制作:琵琶语</h3> <h3>作者简介:</h3><h3>梅洁&nbsp;,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nbsp; &nbsp;</h3><h3>1970年大学经济系五年本科毕业,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现已发表、出版《爱的履历》《生存的悖论》《一只苹果的忧伤》《泪水之花》《飘逝的风景》《苍茫时节》《大江北去》《汉水大移民》《西部的倾诉》、七卷本《梅洁文学作品典藏》等散文、诗歌、中长篇纪实文学31部集,700余万字。曾先后获全国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孙犁文学奖以及《十月》《黄河文学》《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奖80余项。</h3><h3>&nbsp;</h3><h3>&nbsp;</h3> <h3>感谢朋友们的关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