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写在前面]</h3><h3>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是一座融古代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新型城市园林。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有“都门胜地”之誉。</h3><h3> 一年多来,我去了京城大小30几个公园,除了历史悠久的几大名园之外,跑遍南北西东,还是对陶然亭公园情有独钟。每一次来这里游览,都有新感受;每一次来这里拍照,都有新收获;每一次来这里观亭,都有新感悟。</h3><h3> 这里四通八达,顺畅自然。公园的东西南北皆有出入口,交通便利,既接地气,又利民众。</h3><h3> 这里风光秀美,景色依然。公园将历史建筑和现代园林融为一体,以名亭著称,有山有水。花草树木,各展风采,春夏秋冬,色彩各异,一年四季,美景不断。</h3><h3> 这里管理有方,秩序井然。环境平和而不俗,人员复杂而不乱,气氛热闹而不躁。游人如织,歌声如潮,舞者成群,棋逢对手,牌坛酣畅。各有阵地,自有组织。各有所爱,互不打扰……</h3><h3> 在按照公园导览图寻找,依次拍亭的过程中,每见到那一个个,或湖中,或山坡,或花丛中的亭子时,都有难以言表的兴奋感,喜出望外的收获感,心情愉悦的享受感。时间长了,对公园和亭子有了特殊的一种情感。每次去拍照,仿佛与名亭有约定。感觉她有灵性,在挺立中任你审美。有语言,在和风中与你交谈。有生命,在变化中让你感悟。当你进入选景构图抓拍,完全忘我的状态时,会深切感到亭子不仅仅是造型的美,更是一种文化意境的美。</h3><h3> 在退休后的十几年生活中,我对陶然亭公园,经过了从认识到认知再到认可的三个阶段。在拍照上,经历了普通留念到风光景色再到专题拍亭。早在十几年前,我时常和老伴来这里散步健身,那时候大部分时间是环绕四周,脚步匆匆。偶尔拍几张照片,也是以人物为主留作纪念。2011年春天开始,不时带着外孙子来这里换换环境,自由自在,闲情逸致,观光赏景。这时候,以外孙子为中心,注意力全在他身上,絲毫不敢分心,一直保持外孙子在视野之中。拍的照片,自然也是聚焦在外孙子的神态上,或者人景合一。</h3><h3> 2017年4月,我和战友们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旅游,他们或是摄影爱好者,或是摄影行家、专家,在他们的带动下,加之所到之处风景如画,使我重新唤起了摄影的兴趣。旅游结束后,又基本学会了制作简单的美篇。从此,以手机代替相机,随机记录了许多生活场景。感觉几天不去公园转转,不拍几张照片,生活中好像缺少点什么似的。</h3><h3> 我陆续拍了“京城街头即景",玉渊潭公园的“樱花盛开,邂逅春天”,北京特有的天坛公园,地坛公园,日坛公园和月坛公园的“四坛公园剪影"。拍了颐和园的“傲迎寒冬”,景山公园的“景山观景",北海公园的“北海之春”,中山公园的“满园飘香"。拍了几组“公园里的雕梁画栋",“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公园里的小桥流水”。还有“春天是一幅画”,“春天是一首诗”,“春天是一位作家",反映京城公园春天的万千气象,色彩斑斓。冬天到了三亚,还拍了七个公园的自然风光。</h3><h3> 我还相继拍了以“槐新园里花枝俏”,“玉渊潭花海人潮",“万寿公园多寿星",“大观园内观‘红楼'",“雕塑公园神态各异”,“龙潭公园景色宜人”,“劳动人民文化宫浓香四溢”,“世界花卉大观园 奇花异草竞芬芳”,“世界公园匆匆掠影",“卢沟桥剪影”,“竹院冬晓”,“五塔寺的前后左右”,“动物园的植物和景物",“大钟寺博物馆的展厅内外”,“牛街礼拜寺的墙里墙外”,“路过三里河公园",“恭王府一游”,“明长城遗址公园东端“,“春天里的明长城遗址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大雪节气观白塔",“历代帝王庙”,“瑞雪之后观园剪影”,“月坛公园腊梅开",“咏柳一一万条垂下绿丝绦"为题目的照片,等等。</h3><h3> 然而,拍的最多的还是陶然亭公园。起初,我担心去的时间长了,拍的次数多了,会缺少新鲜感,增加重复感。可是,事实恰恰相反,随着季节的变化,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角度的变化,以至心情的变化,节奏的变化等等,无论是名亭,还是秀景,总有诸多变化,并不重复雷同,反而增添了渴求新突破,寻求新角度,追求新意境的激情。</h3><h3> 从2018年4月8日至2019年4月18日,我在朋友圈中发了“名亭陶然,海棠依旧”,“初冬一瞥",“霜降后即景”,“雪后陶然亭”,还发了十几组“名亭秀景“一一陶然亭公园掠影。这里,将这些照片整理选择,制作成“亭亭玉立"一一陶然亭公园33个亭子剪影的美篇,奉献给亲友们观赏,并真诚欢迎指导。</h3><h3> 2019年4月20日</h3> <h3>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1952年建园,因陶然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公园因此亭而得名。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1985年以独擅亭景之名胜的陶然亭公园又新辟华夏名亭园景区,精选国内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沧浪亭”、“独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结合,相得益彰。众多种神奇传说与典故的名亭,使公园独特的“亭文化”蜚声中外。据说:陶然亭公园现共有迁建、仿建和自行设计建造的亭36座。</h3> <h3>1, 陶然亭。 陶然亭名称的来源: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因创建者姓江,别名江亭。</h3> <h3>2,爱晚亭。 仿建于湖南长沙“爱晚亭”。 匾额是毛泽东主席的苍劲草书。楹联是: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 峡云深翠滴,一双训鹤待笼来</h3><h3>爱晚亭,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诗句,改名爱晚亭。</h3> <h3>3, 湖心亭。1986年仿建于浙江杭州的“湖心亭”。 湖心亭在西湖中央,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称“蓬莱三岛”。 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另外,浙江乐清,江苏南京,上海豫园,广东惠州,台湾台中市中山公园等多处都建有湖心亭。</h3> <h3>4,醉翁亭 。1988年仿建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 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h3> <h3>5,鹅池碑亭。原型为浙江省绍兴市城郊兰亭公园内的鹅池碑亭。王羲之爱鹅,故凿鹅池,亭中鹅池二字传为王羲之、王献之手笔,相传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千古称奇。1986年仿建。</h3> <h3>6,兰亭。原型为浙江省绍兴市城郊兰亭公园内的兰亭。东晋王羲之书写的著名的《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使兰亭闻名遐迩。仿建于1986年。</h3> <h3>7,二泉亭。1986年仿建于江苏无锡惠山公园。相传惠山泉水经万千松根蓄存和砂岩涤滤,水质清纯甘冽,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元代书法家赵孟颃题“天下第二泉”。 悠扬凄怆的二胡,被瞎子阿炳拉出了一段《二泉映月》,二泉亭,拥有了泉水的灵性,也拥有了二胡那苍凉的轻泣。</h3> <h3>8,吹台亭。1986年仿建于江苏扬州瘦西湖的“吹台亭”。这里的三个圆形门,南对云绘楼,北对瑞像亭,西对醉翁亭,居中透视,宛如幅幅画图。</h3> <h3>9,浸月亭。1988年仿照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原亭而建,寓景于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意,寄托了后人对诗人的怀念。<br></h3> <h3>10,百坡亭。仿建于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内建筑。一九二八年,眉山人为纪念大文豪苏东坡,在三苏祠瑞莲西池修建了这座横跨东西的桥亭,亭名取苏东坡《泛颖》诗中“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之意。</h3> <h3>11,沧浪亭。1986年仿建于江苏苏州沧浪亭公园内的沧浪亭。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 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该亭建筑古朴,亭上刻有:清风名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名句。</h3> <h3>12、少陵草堂碑亭。1985年仿建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杜甫草堂。由草堂我们可以回忆起诗人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h3> <h3>13,嫡仙亭。园林设计院设计的纪念“诗仙”李白的谪仙亭,是一座造型各异的精美建筑,或依山崖,或临流水,或傍茂林,或倚修竹,峰回路转,错落有致,各呈异彩,互为映带,为整个园林增添了无限风光。</h3> <h3>14.风雨同舟亭。风雨同舟亭建于1992年,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为纪念1991年中直机关与北京市民为安徽抗洪赈灾捐款而建。此亭依照安徽省级重点文物沙堤亭的样式仿建。</h3> <h3>15,一揽亭。成都 “杜甫草堂”有“一览亭”、福建泉州永春县有个锦斗乌髻岩,上面也有个“一揽亭”、浙江金华城区铁岭头附近一处高坡上也有“一揽亭”。陶然亭“一揽亭”突出了中国南方造园秀美多姿的特点,石基四柱,砖木结构,双檐,四面八方翘角,攒尖顶,赭红一色,简朴隽秀。</h3> <h3>16,锦秋亭。陶然亭中央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锦秋墩顶有锦秋亭(1953年建),其地为花仙祠遗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燕头山顶有览翠亭(后拆除,在附近建爱晚亭),与锦秋亭对景。</h3> <h3>17,澄光亭。中央岛西南山下建有澄光亭(1953年建),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h3> <h3>18,倚新亭。在东湖之畔,陶然宾馆迤北至陶然亭东湖沿岸,即以前的刺梅园原址。刺梅园在清初也是名流游憩之地。朱彝尊就常到刺梅园,仅《藤阴杂记》就记载过他四次到刺梅园的情况。</h3> <h3>19,姊妹亭。公园东湖东南角“姊妹亭”,1985年仿建台湾阿里山姊妹亭。</h3> <h3>20,南屏晚眺亭。南屏晚眺亭来源于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br></h3> <h3>21,望瑞亭。似有和“瑞像亭”相望之意。</h3><h3><br></h3> <h3>22,瑞像亭。瑞像亭原址在南横街西口圣安寺内,1983年迁建于陶然亭公园东北山顶,为公园最高处。<br></h3> <h3>23,清音阁 24,云绘楼。清音阁与云绘楼是一组联体的建筑群。原系乾隆年代(公元十八世纪)建于中南海的宫廷建筑,是供皇帝临太液池观景赏月、弹琴书画、消遣娱乐的近水楼阁。该楼阁设计精巧,雍荣华贵,气宇轩昂、是我国古建之精品。一九五四年,周恩来总理亲临公园选址迁建于此。</h3> <h3>25,知津亭、26,澄怀亭。建于1977年,是公园西湖重要景点之一。</h3> <h3>27,三角(江亭观鱼)亭。2003年陶然亭在大型游乐设施拆除的3000平米场地上,取白居易“绿萝潭上不见日,白石滩边长有风”的意境,利用中国园林“一水三山”的造景手法,建造了一组秀丽别致的古典山水园林景观“江亭观鱼”。<br></h3> <h3>28,报春亭。1985年建,位于公园东北角山脚下的报春亭。</h3> <h3>29,窑台。陶然亭公园西湖北岸建有窑台、系唐窑遗址,是北京南城历史名胜之一。窑台作为登眺之地、游览之所,始于清初。台顶原建有火神庙,乾隆年间又建水神庙真武殿。道人夏间搭凉篷、设茶具,供游人品茗、消暑;重阳前后“苇花摇白,一望弥漫,可称秋雪”、野趣颇佳、是登高赏景胜地。</h3> <h3>30.,瑶台映雪。建于1984年,位于窑台山上,窑台茶馆迤西。</h3> <h3>31,秋爽亭。位于北山中段的无名亭,根据导游图确定此亭为秋爽亭。<br></h3> <h3>32,瞰秋亭。位于窑台映雪亭之西,北山西尽头。<br></h3> <h3>33,东湖东岸商店(茶馆)门前的平顶方亭。</h3> <h3>一位网友在他的博客里面,贴出了一张“龙泉亭”的照片。请大家品鉴一下。</h3> <h3>揽翠亭。大约在2010年拆除,我把照片复制过来,供大家欣赏。据公园志书记载:还有“涵碧亭”、“东湖码头的平顶方亭”、“胜春房景区的三个亭子”。据早年的导游图,“涵碧亭”应在东湖北岸、;“揽翠亭”在中心岛上;中心岛上还另有一“秋爽亭”;公园东南角还应有一“圆形亭”。时过境迁,这些亭子恐怕早不在了。</h3> <h3>海棠山亭。东南山下为哪吒庙旧址,其地隆起,建有宋式风雨亭,周围广植海棠,故又有“海棠山”之称。在百度中查有这个亭子,我没找到,陶然亭公园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没有这个亭子。</h3> <h3>陶然亭公园东门。</h3> <h3>陶然亭公园南门。</h3> <h3>陶然亭公园西门。</h3> <h3>陶然亭公园北门。</h3> <h3> [后记]</h3><h3> 从2018年4月至今,历经一年多的时间,我终于拍全了北京陶然亭公园现存的33个亭子,其中有的拍了三至五张,有的拍了十几张,有的拍了数十张,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都有记录。 </h3><h3> 在我拍摄陶然亭公园名亭的过程中,得到了良师益友,家人亲属的关注支持鼓励。他们中既有省市领导,也有将校军官。既有文化名人,也有作家诗人。既有家乡老友,也有省外同仁。既有摄影行家专家大家,也有摄影爱好者和热心人。记得那是2018年4月中旬,有位老战友,看到我跑了北京几个公园拍照发图,第一个鼓励我努力跑遍京城公园拍照。有位老战友,看到我发在朋友圈的“名亭秀景“之后,特意发来信息:花红柳绿,亭榭桥台。曲径通幽,贻情自得。美哉善哉!有位老战友,在微信中留言:陶然亭的美景拍不完,看不够。这正是山不在高,有神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亭不在多,有心则景。名亭让我们饱眼福了!有位朋友写到: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把景色拍的如此的美丽,漂亮。有位朋友给予鼓励:照片拍的太好了!悦眼、养心、怡性!还有位老战友,开玩笑:小哥的摄像水平越来越高了!每幅都可以上掛历。说真的,你可以制成掛历,网上卖。定能赚大钱!我先预定……</h3><h3> 我深知自己摄影水平半斤八两,充其量是个摄影爱好者。大家的点拨,是帮助提高,高人的点评,是指点迷津,亲友的点赞,是激励前行。他们的关注充满关心,倾注关爱,对我是鼓励,是鞭策,是动力。值此美篇完成之际,我向各位尊师和首长,亲朋与好友表示深深的感谢!</h3><h3> 摄影是瞬间艺术,但却可以带给我们永恒的画面,永久的记忆,永远的快乐!让我们感受美好生活,记录美好时光,享受美好人生!</h3><h3> </h3><h3> 2019年4月19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