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74年4月10日,在喧闹的锣鼓声中我们踏出高中校门,从此告别了学生时代,离别家乡成为中国千万插队知青的一员。如今四十五年过去了,回忆往事仍历历在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却是终生难忘。</h3> <h3> 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开启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1962年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简称国务院知青办。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从此开展了一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轰轰烈烈运动,全国从大学到中学毕业生都被安置到农村去,成为插队知情。</h3><h3><br></h3> <h3> 1971年开始,随着允许部分知青返城工作,知青在村的许多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回到城市中的知青许多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到1976年连毛泽东也感觉到知识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对这个问题重新做考虑。1978年冬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回城工作的要求,再次使中央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央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至此历时25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画上了结束符。</h3> <h3>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万至1800万之间。关于中国内地的知青运动,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据说李先念还加了一个不满意,叫国家不满意。1981年10月,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起草了一份《二十五年来知青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因、发展、失误、教训等若干重大问题给出了基本看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本来是一个就业问题,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当成政治运动去搞,指导思想偏了,工作上有严重失误。</h3><h3> 这场运动虽然无声无息的结束了,但是却锻炼了一代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五零后年轻人,他们如今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展现出夺目的风采。</h3><h3> </h3><h3> 请看知青英豪榜:</h3><h3> 习近平总书记:下乡时16岁(1969-1975年)。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知青、党支部书记。 </h3><h3> 李克强总理:下乡时19岁(1974-1976年)。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知青;1976-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h3><h3> 王歧山:(国家副主席)。下乡时21岁(1969-1971年)。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知青。 </h3><h3> 周强(高法院长):下乡时16岁(1976-1978年)。湖北省黄梅县独山公社周边大队插队知青。 </h3><h3> 张军(高检检长):下乡17岁(1973-1975年)。吉林省农安县合隆公社知青。</h3><h3>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下乡时16岁(1969 – 1977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 </h3><h3> 王勇(国务委员):下乡时14岁(1969-1977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三十一连机务排长。 </h3><h3> 刘鹤(副总理):下乡时17岁(1969-1970年)。吉林省洮南县瓦房公社插队知青。 </h3><h3> 杨晓渡(中纪委副书记兼国监委主任):1970-1973年 安徽省太和县宋集公社高庙大队知青。 </h3><h3> 赵乐际(中常委兼中纪委书记)。1974-1975年。青海省贵德县河东乡贡巴大队知青。 </h3><h3> 王晨(政治局委员):1969—1970年,陕西省延安地区宜君县下乡知青。 </h3><h3> 李希(政治局委员):1975-1976年。甘肃省两当县云屏公社插队知青。 </h3><h3> 李鸿忠(政治局委员):1975-1978年。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姚千公社前陡大队插队知青。 </h3><h3> 郭声琨(政治局委员):1973-1977年。江西省兴国县五里亭公社知青。 </h3><h3> 蔡奇(政治局委员):(1973-1975年。福建省永安县西洋公社插队知青。 </h3><h3> 张志军(国台办主任):(1969——1974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 </h3><h3> 傅莹(女,原副外长,现全国人大外事委主任):下乡时16(1969-1971)。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知青。 </h3><h3> 万钢(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吉林省三道公社插队知青。 </h3><h3> 卢展工(全国政协副主席):1969年黑龙江富锦新立屯插队知青。 </h3><h3> 王正伟(全国政协副主席):1974年宁夏同心县插队知青。 </h3><h3> 王胜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8年安徽省六安县木厂铺农场知青。 </h3><h3> 何立峰(全国政协副主席):1973年8月至1976年11月,福建省永定县立新知青场插队知青。 </h3><h3> 刘新成(全国政协副主席)。1968-1972年。山西省山阴县知青。 </h3><h3> 邵鸿(全国政协副主席):1975-1978年。江西省庐山向阳公社东林大队知青。 </h3><h3> 艾力更·依明巴海,男,维吾尔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1-197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县东风公社知青。 </h3><h3> 万鄂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1974-1977年。湖北省公安县达河乡联华村知青。 </h3><h3> 陈竺,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0-1975年。江西省信丰县、横峰县插队知青。 </h3><h3> 王东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5-1978年。辽宁省桓仁县华尖子公社知青、东卜大队党支部书记。</h3><h3> </h3><h3> 这一现象,引起了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广泛注意和思考。</h3><h3>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在50年后充分地应验!这说明了,许多在农村锻炼的知识青年,他们在艰苦环境的农村,得到了良好的全面的锻炼。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深深地扎入心间。因此,出类拔萃的他们一批批地走入国家领导者的行列。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h3><h3> 这是中华民族之大幸,是中国人的福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