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书画】中国山水画的“七观法”

北海书画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光風齊推荐〗</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 style="text-align: lef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山水画的“七观法”》</b></div>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历来有各种论述,但很少有系统的、归纳性的整理。王伯敏的《中国山水画“七观法”诌言》把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归纳为“七观法”,有一定创见,对如何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国山水画表现方法上的某些长处,有积极的启发作用。</h5><p style="text-align: left;"></h3></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宋 郭熙 早春图 绢本(台北)》</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58.3X108.1</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h5>“七观法”阐明中国山水画的位置经营。更为重要的,还在于阐明山水画家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的一致性。这篇文章,也还论述了历代画家如何通过画面的艺术处理,来满足人们的欣赏要求与美的享受。作者结合名作图例分析,行文深入浅出,归纳的逻辑性强,因而使人易懂易记。无可置疑,就“七观法”的归纳方法而言,可谓道出了“前人所未及言,而后世又不可不知”者,因而值得重视。</h5><h3><br></h3><h5> ---------梅墨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宋 郭熙 秋山行旅图 绢本》</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41x97海外遗散</h5><h3><br></h3><h3><b>1.步步看</b></h3><h5>这是一种按一定路线活动的观察方法。郭熙《林泉高致》指出“山近看如此,远看又如此”,因而得出“每远必异,山形步步移”的结论。因为立足点不同,所看见的山形也不断出现变异,所以画家要采取“步步看”的观察方法,不如此就不能穷山川之胜景,把这种观察方法所得到的景象,移置到画面上来,就能“步步有景”,引人入胜。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步步看”所形成的艺术境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 王原祁 西湖十景图卷全图(局部)绢本》</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7<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02x64</span></h5><h3><br></h3><h3><b>2.面面观</b></h3><h5>如果说“步步看”是“线”的观察活动,那么“面面观”就是面的观察活动。画家对存在于空间中不同方位的景物,逐个观察。把这些观察所得组织到一个画面上来,就戍为“多方面”、“跳跃似的”构图方式。如明代的《西湖图》,画的是西湖全景,对断桥、白堤、孤山、葛岭、苏堤、雷峰塔等都一一作了描绘。这显然不是从一个角度所能看到的,倒象是坐着直升飞机绕西湖看了一圈,将各个不同角度所看到的景物,组织成这幅画。</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 郭熙 溪山行旅图26.3x24.7》</h5><h3><br></h3><h3><b>3. 专一看</b></h3><h5>在观察活动中,除了“步步看”、“面面看”以外,还要停下来对某一物象作重点格子细观察、理解,这就是“专一看”了。所谓“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所谓:。千山皆入画,只取一峰青”;还有“远取其势,近取其质”,都说的是观察要有重点。有重点的观察才能发现美,才能理解描绘对象的本质。观察上要有取舍,画面上更要有取舍,如此,画出来的东西才能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意义。</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 郭熙 雪山行旅图轴绢布106x51.5》</h5><h3><br></h3><h3><b>4.推远看</b></h3><h5>山水画最讲气势。如果画家置身于山水之中,则很难领略山水的气势,所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道理是容易理解的。郭熙指出:“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幅)山川之形势气象”。郭熙说的是看画时,距离要远一些,才能看出一幅画的气势,其实观察真山水也是一个道理。画家在观察景物时,常要把近景推到远处去看,“如人观假山”。沈括《梦溪笔谈》称之为“以大观小”法。把雄伟的高山当做园中的“假山”来看,就能领略其气势,把它作为表现方法,就能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表现山川辽阔壮丽的景色。</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h5><h3><br></h3><h3><b>5.拉近看</b></h3><h5>与“推远看”相反,把远处不清楚的景物,拉到近处来看清楚。也称为“以小观大”法。这种方法反映到画面上,就是把远景当做近景来画的一种夸张处理的方法。如《清明上河图》,雄跨沛河两岸的虹桥与河中僧船是远看的,按距离桥上和船上的人物都看不清楚,应是“远人无卧”,但画家却把他们画得须眉毕现,神态清晰,大大、地增强了这幅画的艺术感染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 袁江 梁园飞雪 绢本202.8X118》</h5><h3><br></h3><h3><b>6.取移视</b></h3><h5>即采取工程制图中的“轴侧投影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描绘建筑物,避开成角透视法,使所画物象不受“推远”、“拉近”的影响,达到整个画面和谐统一的效果。有人指责中国画里的建筑物不讲透视,其实这正是中国画的高明之处,它有意避开成角透视的局限,如清代袁江的《梁园飞雪图》所画的回廊台树,即是如此,它不象成角透视那样有空间大小的化,但与整幅山水的散点透视和谐统一,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 关山月》</h5><h3><br></h3><h3><b>7.合六远</b></h3><h5>通过以上几种观察方法,画家可以穷自然之奥秘,得山水之精微,然后匠心独运,置陈布势,把观察所得,汇聚到一个画面上来。一张山水画,不只运用一种透视,它可以说基本上是“平远”但也有“深远”、“高远”甚至“迷远”,有的地方“推远看”,有的地方“拉近看”,有仰视所得,也有俯视所得,画面变化十分丰富。于是奇峰突起,叠岭连绵,溪谷幽深,烟波浩渺,各种景物衔接自然,大小、远近、高低、起伏,和谐统一,使有限的画面表现出无穷的景色来。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生动地运用了“合六远”的透视方法。这幅画的近处是馋岩突兀,草木葱笼,远处是雪岭连绵,千重万叠;中间是丘陵起伏,长城透迄,平原莽莽,河水滔滔;西边是飘着瑞雪的昆仑,东边是烟波浩森的东海。视野纵横万里。只有航天飞机上才能看得到的壮丽奇景,中国画家却能在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原因在于他们掌握了合六远这种独特的透视法。李白诗云:“峨眉高山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滨连,名工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生动地写出了“合六远”这种表现方法所产生的艺术魅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图文《中国美术》·《光風霽月》整理</font></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9!我们不一样!》</b></h5> <h5><b>北海书画院地址:<br></b><b>  古邑北海·中国画都·世界风筝都,潍坊市潍城区东风西街与向阳路交叉口向南100米,向阳路西侧〖北海书画院〗院内四楼办公室、会议室、教室。<br></b><b>〖北海书画院〗常年举办公益性艺术讲座与书画艺术培训活动!欢迎您的参与!</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