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代高僧弘一法师墓塔位于清源山弥陀岩附近,1991年3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塔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现已修复。墓塔上覆以石亭,为仿木藻井结构。墓前有法师遗墨“悲欣交集”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看着昔日好友家庭破产挥泪离去的背影,你在雪地里整整站了一小时,返身关门含泪写下《送别》:</p><p class="ql-block">“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p><p class="ql-block">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師曾经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大才子,他的一首《送别》看哭了世上所有有离别之苦的人。</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为什么能从繁华世界忽然就可以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并且是那么的决绝!他的日本美女妻子带着他的孩子在廟门外哭了三天三夜,他就是不见!宁肯一个人留在寺院里孤独的流泪。为此跟这个世界、跟这个世俗一刀两断!她妻子走过断桥时的心是何等凄凉?要知道李舒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有艺术门类的大咖泰斗。</p> <p class="ql-block">这到底是绝情还是真的看破红尘?直到前一段,予看了《弘一法師》一书和有关资料,方才明白: 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这是慈悲心。人生就是不断的送别,所有的相遇最後都是离别!只是离别的方式不同而已。有的时候你意为错过是遗憾,其实,可能是你逃过了一场劫难!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各有各的渡囗,各有各的洲渚。</p><p class="ql-block">那句"前世千万次的回目,才铸就今世的相遇"。是淡化心性还是执着前行?见仁见智,各有答案。</p> <p class="ql-block">四二年时,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圆寂,跨空而去,临终绝笔仅寥寥四字,曰:“悲欣交集”。悲的是什么,欣的又是什么?直到今天大部分学者认为:"名利难图报国之心"。俱体为何?天知地知,你我不知。</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圆寂前的诗偈》</p><p class="ql-block">君子之交,其淡如水</p><p class="ql-block">执象而求,咫尺千里</p><p class="ql-block">问余何适,廓而忘言</p><p class="ql-block">花枝春满,天心月圆</p> <p class="ql-block">泉州弘一法师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福建泉州建筑</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泉州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纪念当年修桥的地方官蔡襄的塑像</p> <h3>谢谢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