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四月五日,我们一行二十五人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奔波来到第一站西安咸阳区礼泉县袁家村,村中心热闹非凡,像赶庙会一样,各种特色风味小吃应有尽有</h3> <h3>新疆买买提羊肉串十元一串,真好吃!</h3> <h3>书院街里也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h3> <h3><font color="#ed2308">春风十里不如你,我永远在这里等你</font></h3> <h3>袁家村里的行为艺术人</h3> <h3>独具特色的民宿</h3> <h3> 终 南 山</h3><h3> 王维</h3><h3>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h3><h3>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h3><h3>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h3><h3>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h3><h3></h3><h3> 终南山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圣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总面积1074.85平方公里,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终南山以秦岭造山带地质遗迹、第四纪地质遗迹、地貌遗迹和古人类遗迹为特色。公园由翠华山山崩地貌园区、骊山裂谷地垒构造园区、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化园区、玉山岛弧型花岗岩峰岭地貌园区、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园区等五个各具特色主题又互相联系的园区。公园地处中国南北大陆板块碰撞拼合的主体部位,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线,有“中国天然动物园”、“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 终南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h3> <h3>农家乐~拥有着一片净土,宛如世外桃源生活</h3> <h3>入住的小峪口村,依山傍水,家家户户临沣河而居,饮泉养鱼🐟,据说鳟鱼从大西北运过来的,还有中华鲟,都是冷水鱼。</h3> <h3>粉面桃花相映红</h3> <h3>山石水相间,交相辉映成一幅幅绝美山水画</h3> <h3>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h3> <h3>明日松间照,清泉石上流</h3> <h3>深谷幽兰</h3> <h3>山间小溪水潺潺,岸边桃花娇艳艳</h3> <h3>哈哈,能在山中吃到各种新鲜野菜,也算是满汉全席啦!</h3> <h3><font color="#ed2308">清晨饭后,踏上征程,开启美好一天</font></h3> <h3>呵呵😊,像不像八勇士?</h3> <h3>农家乐里的可爱小花狗🐶与我们一路相随,奔跑撒欢着,像是在欢迎远方的客人</h3> <h3>前面叉腰站立的是领头雁~好心情,为我们精心组织策划了这条绝美徒步线路,一路披荆斩棘指引我们前行。在此感谢他的辛勤付出,为他点赞!</h3> <h3>林中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小憩一会儿</h3> <h3>初登峰顶,据说后面的群山像是群鼠偷油,看不到,主要是没拍好。</h3> <h3><font color="#b04fbb">小华山论剑</font></h3> <h3>美景无处不在,即将登嘉午台,驻足片刻,留下美好回忆</h3> <h3><font color="#ff8a00">别有洞天,风景这边独好</font></h3> <h3>险峻朝天梯</h3> <h3>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h3><h3> 李白</h3><h3>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h3><h3>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h3><h3>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h3><h3>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h3><h3><font color="#010101">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font></h3> <h3>途中休息了一会,有吃有喝,甩掉了两位信口开河的天线宝宝</h3> <h3>我欲修仙,修行此仙山,无奈身肩责任与重担,还得回归人间。六根未净,红尘未了😛😛😛</h3> <h3>登云梯顶</h3> <h3>隐士不遇,唯见石屋一座座。想象中的清苦生活</h3> <h3>偶遇一隐士</h3> <h3>嘉午台~风景美不胜收。感觉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实后面还有至高点~老龙头等着我们继续攀爬登顶</h3> <h3>宝宝们又跟上来了,是要救赎心灵?还是行为艺术?她们的豪放把一帮大老爷们都吓的像兔子一样🐰窜了。哈哈😄</h3> <h3>哈哈😄,看我们的摄影师多么敬业和专注</h3> <h3>颤颤巍巍,脚踩龙脊,两边都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h3> <h3>我终于挑战极限,战胜了自己,无限风光在险峰。老龙头~我来啦!</h3> <h3>下山途中,一路欢声笑语,累并快乐着</h3> <h3>这里的农家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h3> <h3>寻隐者不遇</h3><h3>松下问童子,</h3><h3>言师采药去。</h3><h3>只在此山中,</h3><h3>云深不知处。</h3> <h3>隐士人物</h3><h3>隐士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中国腹地,横亘绵延,划分南北两地气候及地域的终南山,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存在。古代,终南山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进退朝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退守之地。如今,它仍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存在住山隐修者的地方。</h3><h3>这些隐修者中有为信仰而来的和尚、尼姑、道士、居士,也有为追寻清净、淡薄的生活而来的普通人;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学界有仵子华,也有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除中国人,还有来自日本、韩国、法国等国的“老外”。据不完全统计,长期居住在终南山的隐修者约有四五百人。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又过着怎样的隐修生活?古老的隐士文化在这里经历着怎样的延续?</h3><h3>从今天的西安城,经子午大道,往南不到40公里,就看见一众起伏的山峦,绵延不绝。在云雾天气,它朦胧飘渺。而在晴朗的日子,从西安市区就悠然可见。这就是终南山了。终南山,在古代又被称为太乙山、南山、地肺山。今天指秦岭在西安之南的系列山峦,主峰太白山(太乙山)海拔3767.2米。中国的隐士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老传说中的巢父、许由到现如今的各种隐士,其人数达数万人,仅其中有迹可考者就达数千人。</h3><h3>隐修原因</h3><h3>谈到选择终南山隐修的原因,藏传佛教上师益喜宁宝堪布谈了他的看法。2003年至今,堪布上师已陆续在终南山行持近10年。他告诉记者,从隋末静霭率领徒众入终南锡谷隐居并建七十二茅蓬至今,住山隐居修道之风从未间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终南山的人文环境为隐修者提供了基本保障。健谈的堪布上师感慨道:“终南山自古就有隐居修道的传统,这里的山民对隐修者也心怀尊敬。在终南山搭建一处茅蓬,往往会得到当地山民的支持,林业部门也不会过度干涉。如今,在山里可以随意搭建茅蓬而无人干涉的现象,恐怕只能出现在终南了。”</h3><h3>对于选择终南山隐居修行,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弟子、佛教律宗祖庭净业寺方丈本如法师也有自己的体会。在终南山修行了近20年的本如法师说:“终南山北抵黄河,南依长江,西遥昆仑,东指大海,有王者之气。祖师大德,多聚于此。在这里修行的隐士规格都很高,一般都是国师级,出现过智正、静渊、普安、静蔼、灵裕、虚云等多位高僧大德。而且终南山有一种‘气场’,能直通人心,在这里修道易成。正如高鹤年先生在《名山游访记》所写:名山修道,终南为冠。”</h3><h3>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隐士们的生活一定像陶渊明诗中所描述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终南山的隐士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h3><h3>一路上我们看到,每个隐修者都在自己的茅蓬周围开垦了小块的土地,种植蔬菜、瓜果,依靠辛苦劳作而生活。除了能从自然中获取食物,他们生活所需的油盐、米面、衣被,则主要来自周边山民的布施,或者是山外亲朋好友、居士的供给。即使是这些,也来之不易。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步行到离山口最近的茅蓬,至少要1个小时。由于交通极其不便,他们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必须从山下背上去。</h3><h3>终南山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气候条件虽然为住山隐修提供了理想的客观环境,但要真正在深山老林里长期生活,困难可想而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蓬长期关注终南山隐士这个群体,他向我们介绍了山中隐修者的一些情况。“隐修者都是人,并不是神仙。刚上山的时候,他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在荒凉的山坡上如何生活。那里没有房子、没有电、没有一件像样的炊具。性情迟滞、懒惰的人,根本无法适应这样的环境。</h3><h3>如今的终南山中已经没有了古代那种政治型隐士。在他们当中,信仰佛道教的隐修者占大多数。另外一部分,则是生活型隐士。他们隐居终南,是出于个人精神追求,或者个人对原有生活方式的放弃,自愿追逐安宁朴素的生活。他们选择隐修,有的是因为感情失意,有的是因为经济窘迫,有的则是因为个人对原有生活的深刻反思……</h3><h3>在实地采访中,我们发现,隐修者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性格孤僻、行为古怪。相反,他们流露出的简单、明快的个性感染了我们。他们正如比尔·波特在《空谷幽兰》一书中所描述的,是一群快乐、和善的人。</h3> <h3>再次踏上返回的征程,终南山两日徒步活动心灵得到震撼,洗涤,净化,但愿我们每个人也在现实生活修行的路上越走越远越宽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