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有一个梦想:</h3><h3>仰望星空,谈笑欢愉,</h3><h3>励志追梦,奋发真诚,</h3><h3>质朴纯粹,敢想敢为,</h3><h3>健康向上,恰如少年。</h3><h3>我有一种情怀:</h3><h3>脚踏实地,立德树人,</h3><h3>回归初心,准确定位,</h3><h3>简约丰盈,以生为本,</h3><h3>掷地有声,静护花开。</h3><h3> ——记初见☆相遇</h3><h3><br></h3> <h3>时间:2019年4月8日—9 日</h3><h3>地点:成都市武侯实验学校。</h3><h3>人物:一群执着的教育人</h3><h3>缘起:治校育人能力提升</h3><h3> 故事从一棵古树开始,如图,想说的话稍作后置。</h3> <h3>初见一:一场“常态化”升旗仪式</h3><h3> “常态化”一词是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负责人在开班仪式上提到的,他讲到本次跟岗学习观摩的师生所有活动,并未刻意为之,皆是原生态的展现,让我们即兴而理性的探讨比对双方教育的异同。</h3><h3>纪实:</h3><h3> 升旗环节有六:升旗—唱校歌—幸福少年讲坛—表彰激励—大事件动员—齐呼校训。</h3><h3>思考:</h3><h3> 所谓的“常态化并非一日之功”。此环节学习过程中我相对关注细节及文字表达,环节三为“小小少年”,借助一首《苔》讲述自己成长的过程,化茧为蝶的努力,从一个初中学生口中归纳出细节决定成败,坚持才会成功,并自信的附上团队才艺展示《水调歌头》,大气而张扬。环节四五递进,先证书表彰,与衡校长合影激励,后动员鼓劲。用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让大家奋起直追,严格自律,厉兵秣马,努力奔跑...置身其中,虽几千里之外,有种接地气的坦荡,这点,我们可以借鉴。</h3> <h3>初见二:观校园,感受故事背后的故事</h3><h3>纪实:</h3><h3> 升旗仪式结束后,并未直接进入主体教学楼,而是由校方一名老师作讲解,参观了校园。整理过后,脑海中仍存留这些镜头......</h3> <h3>遇见一:长廊文化,一廊在校园正门右手边,记录重大事件,另设中英书法练习展示长廊。二廊在主体楼一楼,阅读长廊。以华夏文明四个大字为背景墙壁。以方柱型结构为主,分上中下三层。上贴名片教师小故事,中层四周环放图书,下层配备环周木板为阅读提供保障。</h3><h3>思考:</h3><h3> 阅读长廊,喜欢这种春风扑面,随手挑选书籍而读,日复一日,熏陶的学习过程。让阅读成为习惯的同时,习得成长需要的历练。而非为了借书填补记录而去借书的苦闷,做自己喜欢的事,读喜欢的人,这种幸福,读过方懂得。</h3> <h3>遇见二:“四园”文化,陶园—苏园—新园—晏园。具体可理解为几位教育大家的熏陶和影响。</h3><h3> 教育理念的融合。教育无国界,中与西、古与今。我们讲,适合我们的,就是最好的。不论如何融会,方向坚定,学生受益,一切都是值得。</h3> <h3>陶园</h3><h3> 话锋回到文头的那棵古树,陶园的形象代表。根深蒂固,古老而庄重。老树记录了年轮,也见证了发展的全过程。此处无声胜有声,你若仰望星空,我便脚踏实地,用我的方式守护。我幸福,我是一名教育人。</h3> <h3>苏园</h3> <h3>新园</h3><h3> 新园记录学生的感悟相对多一些,这提醒了我们,平日需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善于积累,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而无论再怎么闪光,也源于教育生活本身。</h3> <h3>晏园</h3> <h3>遇见三:体育馆</h3><h3> 转体育馆一周,未曾在馆外见到明晃晃的大标牌,只有门口 A4纸大小的标牌,却不曾想,馆内气势恢宏,还有举行过大型活动的logo,羽毛球、篮球、观众台,仿若随时可开展一场可引爆全场的大型比赛。想到这,解除了初观升旗仪式时的印象,起初以为2000多学生,操场面积不算理想。看到这,多功能体育馆的气势秒击任何印象。</h3><h3> </h3> <h3>遇见四:李镇西资料馆</h3><h3> 观李镇西资料馆,为之触动的并非展馆陈列的种种荣誉,功绩。而是用朴实言语归纳的教育者精髓。爱心和童心,初心和恒心,铸造的离石,前进的动力。我们时而彷徨,时而追问,我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答案应该就在这里。</h3><h3><br></h3> <h3>遇见五:人文小广场。</h3><h3> 喜欢她肆意、随性,无任何禁止踩踏标语,让孩子们玩,让孩子们亲近,接触自然,看草长莺飞,聆听花开花落。</h3><h3> 广场中有一处校庆亭,或许我们可以借鉴做班级或者校级的主题活动征集。可以是愿望,可以是成长悄悄话,可以是写给未来的自己,做我与未来通话的主题活动。写到这里,不得不论情怀。</h3> <h3>初见三:坚持立德树人,彰显教育情怀。 </h3><h3> 纪实:</h3><h3> 8日,聆听了衡智蓉校长的报告,从学校起源、发展、壮大、成长成名史。提出办有情怀的教育。一、让校训有温情。二、让学生有舞台。三、让教师有发展。四、让教室有温暖。</h3> <h3>1.关于校训: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简洁而有内涵,用最直白的语言让最高境界的教育结果脚踏实地。</h3> <h3>2.关于舞台:衡智蓉校长介绍课程建设的多元化及德育课程的特色化,强调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从学前教育课程、队列素质操课程、经典诵读课程 、梦想课程 、艺体提升课程、缤纷节日课程、完美教室建设课程、百姓讲坛课程八个体系,一一作了介绍。下午,副校长郑聪就课程建设作了详细报告。关于校本课程我们做过或者说正不断做着各类开发与研究,但现状是我们做的还不够如此细致和系统,鉴于此,我们应该依托地域特色,实实在在的做好校本课程探究。</h3> <h3>3.关于发展:首先,教书育人,最重要归于要有一种大爱精神。 有职业认同感、幸福感、懂仁慈、学榜样。同时,做好关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h3><h3>4.关于温度:教育的温度,就是灵魂与灵魂的碰触,心与心的交流,如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般浪漫,也是信任互换,荣辱共存的担当。不得不说,初见蔣长玲。</h3> <h3>初见四:我,一直在路上...</h3><h3> 学校优秀班主任蒋长玲,用美丽的文字和声音给我们一场形象而诗意的报告,聆听她与孩子们的故事,仿若历历在目重演,快乐传递...</h3><h3> 不难看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影响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一位负责而有心的老师,何等伟大,他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一代人的轨迹。我也想做如此纯粹的教育人,在师生共进的路上,撑一支长杆,无悔追梦.....</h3> <h3> 9日上午,参观了蒋老师的韧竹班。满满的墙壁文化,竹石,竹赞,竹之七德,班级色调,整体布局,温馨如家,暖,这个字,不再是悬念。</h3> <h3>初见五:听评学习 模块整合</h3><h3>9日,☞参与学校物理听评课活动</h3><h3> ☞观摩了美术模块课程</h3><h3> ☞听取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分享</h3><h3> 其全年级备课模式、通览教材分析、把握考点命题、精准数据分析、具体应对举措值得学习。模块整合,让我想到我们的社团,包括我们现在小学阶段的延时服务看管,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再斟酌。数字校园建设,我们的落脚点应该为教学服务。所有的系统、设备、软件、课程都该坚持以为师生服务、提供教学便利为底线,其次再谈空间与发展。</h3> <h3>相遇,用瞬间记录永恒</h3> <h3> 两天的武侯实验学校跟岗学习愉快结束,让我恋恋不舍的,太多太多,还想探寻模块课程的阶段性成果、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的幸福指数、还有古树的秘密,如果再来,我更想坐在古树下,或者阅读长廊,听武侯师生的故事,读成长的印记...</h3><h3> 感恩初见!感谢相遇!</h3> <h3>附:我也有一个梦想...(整理稿)</h3> <h3>我也有一个梦想 ...</h3><h3> 我特别敬仰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先生之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自己崇拜的学生。”我把这句话作为我的教育里面,让我的学生成为值得我崇拜的出类拔萃的人这是我的梦想。</h3><h3> 所谓值得我崇拜的出类拔萃的学生,并不一定是名声显赫的科学家,企业家文学家或者其他什么名人,当然也包括这些,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劳动者,都可以成为普通岗位上的巨人。如果他们是科学家,他们会竭尽自己的才华,用科学技术为中华民族赢得世界荣誉,如果他们是文学家,他们会以中国人民的欢欣和苦难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进而写出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真实的史诗,如果他们是国家公务员,他们绝不会以权谋私搞腐败,而是时刻牵挂民间疾苦,把每一位劳动者都当做自己的亲人。如果他们是商店服务员,他们会以自己的真诚善良让每一位顾客感到春风铺面。</h3><h3> 我还要说,我崇拜的学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他们首先是共和国的现代公民,而不是现代顺民,更不是奴才,他们具有民主自由博爱平等宽容等现代意识,并把这些意识体现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除了崇拜真理他们并不迷信任何权威,除了遵守法律和自己的良心,他们不屈从于任何强权的意志,作为普通公民,他们时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并通过自己每一天的努力,推动着中国的进步。由这样的公民构成的民族,必然迎来高度民主高度文明和高度繁荣的现代化中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