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水霉病的确是鱼友们最头痛、最常见的的疾病,一旦发生病情重的话往往很难治疗。现将我所了解的水霉病的情况重新整理,希望对鱼友们有所帮助。</h3><h3>一、水霉的一般特点</h3><h3>1、种类: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其形态、习性相似。</h3><h3>2、水霉的生长适温:水霉生长适温在13-18度,28度以上受到抑制,故水霉病25度以下都会发生,而28度以上较少见。个别情况下30度左右也会出现,但极少见,跟鱼体受伤严重有关,另外也可能跟水霉的种类有关。</h3><h3>3、水霉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水霉的孢子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且对不良环境耐受能力极强,所以,想创造一个完全没有水霉的环境是不可能的,严格的消毒和隔离得不偿失。</h3><h3>4、水霉是腐生性的,只会寄生于体表的伤口处(就是说有腐肉的地方),也就是说,对于体表完整的个体一律不感染,哪怕是水里充满了水霉的孢子都不会。</h3><h3>二、水霉病自然终止的条件</h3><h3>1、水温持续28度以上,这一条件下孢子无法萌发,持续三天五天基本就终止了(来自食用鱼的经验)。</h3><h3>2、死鱼腐肉被消耗完后。</h3><h3>三、症状</h3><h3>体表长白毛。注意,不是白膜!!!</h3><h3>四、常用药物</h3><h3>1、食盐+小苏打,各万分之四,缸中泼洒。</h3><h3>2、孔雀绿,0.15-0.2ppm泼洒,隔两天再用一次。注意,此药物致畸致癌且对水质影响在!!</h3><h3>3、亚甲基蓝,2-3ppm泼洒,隔天一次。此药物极安全,但疗效逊于孔雀绿。</h3><h3>4、辅助药物:痢特灵,浸洗;土霉素或沙星类药物(饵料的0.3-0.7%内服);链霉素注射(20mg/kg体重,用于名贵品种及病情极重的情况,死马当做活马医吧)。这些药物主要用于防止细菌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对水霉完全无效!)</h3> <h3>五、控制方法</h3><h3>其实以上提到的药物在治疗水霉病时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水霉病还是很难用药物来进行治疗的。故在处理水霉病时,应根据水霉的特点及具体发病情况来进行控制而不是依赖于药物。</h3><h3>1、发病后可将水温升至28度以上,一般维持三到五天。</h3><h3>2、新鱼发病,基本上都是因为捞鱼等操作造成体表外伤进而引起水霉继发的。处理方法:第一,绝不请体表受伤的鱼;第二,鱼到家过水消毒后放入缸中;第三,如果体表伤口明显的话,可以涂点软膏(大型鱼好操作);第四,捞鱼时尽量用软的网具,动作要轻快。</h3><h3>2)健康的鱼发生水霉病,大多是寄生虫大量感染造成的。寄生虫都会在鱼儿的体表造成伤口引发水霉。一般会出现在水质差、换水量过大,鱼儿长期营养不良,而且越是瘦的鱼越严重。处理时,应针对具体感染原因对症下药,先行杀虫,后治病,保持水质稳定。</h3><h3>3)冻伤后继发水霉病。大多发生于加热器故障及突然换入大量低温水后两三天内出现。其特点是:一,首先体表粘液大量增加;二,病情往往很严重,鱼身大面积出现水霉。这种情况基本没有治疗价值。</h3><h3>4)撕咬</h3><h3>治疗方法同外伤,因为水霉治疗药物太少。</h3><h3><br></h3><h3>六、关于鱼卵的水霉病</h3><h3>有鱼友提问关于鱼卵水霉病的问题,在这里尽我所能提供一引起信息。</h3><h3>1、鱼卵水霉病的发生原因</h3><h3>前面提到水霉是腐生性的,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鱼受了伤才会长水霉一样,鱼卵死亡后,才开始长出水霉,而不是因为长了水霉卵子才死亡。所以,任何原因,只要能造成胚胎发育异常使胚胎死亡,都会造成所谓鱼卵的水霉病。</h3><h3>1)受精低,卵子不受精,必然长水霉。</h3><h3>2)亲鱼体质差,卵子质量差,先天不足,胚胎易死亡。</h3><h3>3)孵化时溶解氧低,胚胎缺氧死亡。</h3><h3>4)水质恶化,有毒有害物质过多,造成胚胎死亡</h3><h3>5)温度变化过大,造成胚胎畸形进而引起死亡。</h3><h3>6)用药太乱太多,造成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h3><h3>2、鱼卵水霉病的特点</h3><h3>1)流水孵化时水霉病发生显著减少。</h3><h3>2)对浮性卵影响较小。</h3><h3>3)对粘性卵影响极大,可造成全军覆灭。</h3><h3>3、鱼卵水霉病的控制方法</h3><h3>1)养好亲鱼,提高受精率。</h3><h3>2)受精后清洗卵子以去除过多精液。</h3><h3>3)鱼巢、及孵化工具应严格消毒,用开水烫泡即可。</h3><h3>4)鱼巢上粘附的鱼卵不能过多,降低孵化密度。</h3><h3>5)使用药物减少水霉的影响:</h3><h3>合适浓度亚甲基蓝溶液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