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疾病的种类与治疗方法</h3><h3>交叉感染</h3><h3>交叉感染的主要表现是,厌食,颜色暗淡,夹鳍缩尾,鱼鳍呈雾状,就是有隐隐约约的白膜,鱼尾最为明显。体表分泌大量黏液。病情恶化快,严重时呼吸急促,聚集成堆,对外界反应迟钝。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蛇游。</h3><h3>成因</h3><h3>我总结的是两个大的因素:应激性的跟细菌性的两种。</h3><h3>1应激性的,换水量过大,水质波动过大,水温温差过大,就例如我们鱼缸里是25度,换进去的新水温度只有20度,而且加入的新水很多,鱼只肯定会不适应温度,就好比我们洗热水澡,水从三四十度,一下子降低到自来水的温度,肯定会感冒,鱼也是这样。还造成应激性夹尾的常见因素,就是新鱼到家,不过温也不过水就直接倒入鱼缸中了,肯定会造成鱼的不舒服,肯定百分之八十的鱼都会病。所以谨记换水量不能太大,新鱼到家要过温过水。</h3><h3>2细菌性的</h3><h3>我们拿合缸做例子</h3><h3>在长期稳定的两个鱼缸中A缸跟B缸,鱼儿对这个环境已经适应了,鱼缸鱼体的菌群都是健康的菌群,鱼缸里的水也是健康的水,鱼也是健康的鱼。</h3><h3>A缸鱼,带有a种菌群且不生病,就代表有a抗体。</h3><h3>B缸鱼,带b种菌群且有b抗体。</h3><h3>单独看,他们都很健康,因为自身都对各自的A缸和B缸细菌产生免疫力。</h3><h3>合缸结果就是 A缸鱼带b细菌且发病,B缸鱼带a细菌且发病。</h3><h3>如A缸鱼带上ab抗体合缸成功;B缸鱼带上ab抗体合缸成功。</h3><h3>关于细菌性的交叉感染预防</h3><h3>鱼具不要混用,比如鱼抄,抽水管等等不要混用,如果实在是没有办法鱼具很少,那就用高浓度的盐水泡十分钟,或者是等不及了马上要用,那就用80度左右的热水泡一下。</h3><h3>还有母鱼,如果快生了,尽早捞出来放入产缸,胎菌也会造成细菌性的夹尾。</h3><h3>新鱼到家,第一要过好水,第二要检疫一周,确定健康了再合缸。</h3><h3>治疗</h3><h3>交叉感染是我们最容易遇到的疾病,治疗方法很简单,土霉素加盐再加黄粉。用量是5公斤水一片土霉素,黄粉是加20公斤水加1克,盐是千分之五就可以。水温提高一到两度。下面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下药的同时一定要把水妖精气量调大,因为黄粉不溶于水,会悬浮在水体中,会影响鱼呼吸,再加上生病的鱼耗氧量提高,往往不加大气量,很多鱼下药不仅没好,反而都憋死了。所以一定要调大气量。如果下药合适的话,鱼一周左右恢复健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