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退伍兵不简单!退伍27年靠蹬三轮建起一栋楼和培养出优秀儿子

雨涵

<h3>在我的家乡川西雅安市名山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一些国企改革重组,一些失地农民和下岗工人走上街头从事三轮车拉客的生计,从当时的人力三轮到如今的电力三轮,大大小小的三轮车穿行在大街小巷,形成了这座小城的一道风景。</h3> <h3>我知道,这里面就有30年前与我一个火车皮拉到北方军营的同乡战友张明红。从1991年12月退伍回来至今,他已经从事这项工作整整27年,他自力更生,任劳任怨,靠自己的双手建起了楼房,养育了一位至今已在地市级电视台当记者的儿子。</h3> <h3>这张合影里,左侧那个还带着奶气的士兵就是他。当年,我们从一个乡入伍,他不仅个头最小,岁数也最小,才17岁。还记得刚到部队驻地的那个午夜,我们在火车站被点名分配到各营后,我俩有幸分到同一个营,在去往军营的敞篷车上,迎着漆黑的夜色和刺骨的寒风,他一把抱住我哭着说,大哥,到部队后,你可要照顾我!</h3> <h3>这是当年电影《剑吼长城东》在驻地拍摄时,我们团协助拍摄,他扮演群众演员。由于新兵下连,我调到团机关,后来又去了远在山西的师部,也没有兑现照顾他的承诺。</h3> <h3>1991年12月,代理班长张明红退伍了,和第一批退伍的同乡战友一起告别了军营,从河北回到了家乡。</h3> <h3>这是他退伍前一年探亲时,与家人的合影。据他讲,当时部队发了退伍费500元,医疗费20元,粮票60斤,还有专门发给农村兵的半立方木材票,从北京转车时,他花200元买了一个傻瓜相机,给几个侄儿侄女买了衣服,回来后,从木材公司靠那半米木材票拉了几块木板修补老屋,用余下的退伍费为家里买了两个小猪仔。</h3> <h3>如今转眼已过27年,他退伍回乡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靠蹬三轮车撑起了一个家,他的故事一直在战友中被称道。今天,当我和他联系后,刚回家正要做午饭的他,赶紧踏车来接我。多年未见,当年的阳光少年,如今已是两鬓斑白,风霜满面。</h3> <h3>战友相见,分外亲切。为了接待我,他让我上车坐好后,他又赶紧去路边的那家商店,买上一盒烟。</h3> <h3>坐在他的三轮车上,我一边和他聊着天,一边看着他躬身的背影。还好,如今是电动三轮,他不必费力用脚去蹬,只是当初没有电三轮的时候,他这单薄的身子,用人力蹬车上坡时,一定很吃力。</h3> <h3>路过几家化肥店和粮店时,他说,他还为这几家店兼职卸货,卸一吨能挣十几块钱,有活的时候,和几个伙计一起一天能卸几百吨,每人能分到几十元。至今,他的眉骨和鼻梁上,还留下卸货时摔伤的伤疤。</h3> <h3>城区东郊的318国道路旁,这栋楼最右边这一间就是他靠蹬三轮车收入修建起来的,一共6层,从公路这边的地面上算起,上面4层,下面2层。</h3> <h3>中午,在宾馆做保洁的妻子不回家,他自己回来做吃的,吃完午饭,就继续上街拉活。</h3> <h3>一个人的午餐很简单,他热了一个旧菜汤,又炒了一个蛋炒饭。</h3> <h3>谈及为何选择蹬三轮车,他说,自己没有文化,没有关系,也没有特长,三轮车简单,也不受人管,就是费点苦力。不过,刚开始时,他怕丢人,街上遇到战友时,赶紧把头一埋,把车蹬得飞快。</h3> <h3>好在,几个月后,他的心里就过了这道坎。他说,退伍兵蹬三轮怎么了,我们在和平时期当兵,是尽义务,你不去当兵,别人也要去,而且当时农村兵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政策提前说得明明白白的,我们不能说当了几年兵,国家就必须要给我们啥子,政策上该有的少不了,没有的去争也没有用,再说,蹬三轮车靠劳动吃饭,不丢人。</h3> <h3>这栋楼从2000年买到地皮,2007年修建,一直到后来装修,由于当时钱不够,他断断续续拖了好些年才完成,如今,修房时欠的外债,也全部还完了。</h3> <h3>这是他和妻子给儿子准备的新房。儿子学的电视编导专业,大学毕业后,自愿进藏,在日喀则电视台工作,在那里遇到了一个攀枝花的女孩,俩人在高原相知相爱,决定在十月份回来结婚。</h3> <h3>他说,虽然当兵只有短短三年,但他这一辈子都永远记在心里。这是退伍时从部队带回来的大衣,快30年了,他一直在穿,尤其冬天在街头等活的时候,他就把它披在身上,军营火热的记忆和大衣的温暖,让他不再感到寒冷。</h3> <h3>这三顶帽子,他就摆放在客厅的柜子上,每天都能看到它们。右边那顶,是刚到部队时发的,不到一年,因为换发新式军服,就不戴了,后来戴的是左边这顶。中间的迷彩帽,是他前些年参加预备役训练时发的。</h3> <h3>他说,虽然自己文化不高,但很爱看书,而且爱看和部队有关的书。那本《雪域长歌》,还是他专门交代儿子从网上帮他买回来的。</h3> <h3>这是5年前参加当地预备役训练时拍的照片。他说,再次穿上这身军装,就仿佛回到了当年在军营时的日子,他喜欢这种感觉。</h3> <h3>这是他当初退伍时,贴在退伍证上的照片,那一年,他才刚刚20岁,已经是一个服役三年的老兵。</h3> <h3>这是他和妻子结婚时的照片。这一次,我无缘见到弟妹,但我心里很感激她,感激她当初愿意嫁给这个一无所有的退伍兵,并且这20多年不离不弃,一起靠着自己的双手,艰辛而不失乐观地经营自己的生活。</h3> <h3>辛劳一天归来,张明红常会站在窗前眺望。远处那片瓦房中,就有他家的老屋,他说,老屋已经列入了拆迁规划,按照政策,他还能得到一百多平米的新房,再等儿子在西藏工作满了五年,就可以想办法调回来,一家人过上团聚的生活。</h3> <h3>下楼后,儿子从微信里拨来视频通话,他把我来看望他的消息告诉了儿子,临末,不忘叮嘱已经入党的儿子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工作,另外,还要好好照顾好未来的儿媳妇,多让着人家,不要吵架。</h3> <h3>我离开后,他又站在离家不远的这个红路灯路口等活。这是他在这个县城等活的几个地点之一,这27年,不知道这里留下了多少他在四季冷暖中等待的身影。</h3> <h3>无论生活怎样的艰辛与负重,一直不失豁达乐观与奋力向前,从当初的阳光少年到如今风霜满面的中年,灿烂笑容一直在他脸上。我知道,这次回来不久,我又要离开,此生,不管我们各自在哪里,但我心里会一直惦记着这位乐观向上不惧艰辛的好战友和好兄弟,我在心里祝愿他苦尽甘来,有着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h3><h3>作者及来源:静静的拒马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