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葡萄牙之旅(二)

LW ₀₄₉₁ ₀₂₅₁

<h3>上接</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0qyx2n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的相册 西班牙、葡萄牙之旅(一)</a></h3> <h3><br></h3><h3>第五天 塞维利亚→龙达(隆达)→格拉纳达</h3><h3>2019年4月6日,天气预报龙达和格拉纳达有阵雨或雨。</h3><h3>8:32从塞维利亚出发,10:43到达龙达。阵雨中游览龙达小镇💦。车程136公里。</h3><h3>13:13从龙达出发前往格拉纳达。15:50到达格拉纳达☔,入住Los Angeles。车程229公里。</h3><h3>在酒店稍事休息后17:45集合前往阿尔罕布拉宫,雨中☔游览阿尔罕布拉宫。</h3><h3><br></h3> <h3><br></h3><h3>鸟瞰龙达(下图来自网络)</h3> <h3><br></h3><h3>龙达(Ronda,也称隆达),坐落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大区,马拉加省西北部腹地的一座小城。它诞生于三千多年前的罗马帝国时代,发展于阿拉伯人统治时代,其老城伫立在百米悬崖之上,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壮美之感。小城建筑多为白墙白屋,故有“白色山顶小镇”之称。努埃博桥(新桥)横跨将龙达一分为二的大峡谷两端,把龙达新老城区衔接起来,过渡得十分自然得体。</h3><h3><br></h3><h3>龙达被赐与过无数种名称,“建在云端的城市”,“悬崖边的白色小镇”,“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是西班牙斗牛士的故乡,它汇聚了最让人心动的词汇:漂亮、神秘,峭拔、纯粹、浪漫、私密、刺激、狂热……。</h3><h3><br></h3><h3>龙达的斗牛场被称为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之一,建成于1785年,共花费了6年时间。龙达被称为现代式斗牛的发源地,这里先后出现了两个辉煌的斗牛家族。第一个就是18世纪的罗梅罗家族,他家的三代斗牛士都成为当时最伟大的斗牛士。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叫佩德罗·罗梅罗(Pedro Romero)的传奇人物,据说他一生中共斗杀了超过5000头公牛,而自己毫发无伤。另一个斗牛家族就是奥德涅斯家族,其中的安东尼·奥德涅斯(Antonio Ordóñez)更是被著名作家海明威而追捧,作家千里迢迢来到小镇,只为一睹这位传奇斗牛士的风采。</h3><h3><br></h3><h3>龙达被伊斯兰教统治长达近800年,直到1485年才收复,整个小城留有大量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和遗迹。</h3><h3><br></h3><h3>两位与西班牙龙达有着不解之缘的人物——</h3><h3>奥逊·威尔斯和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h3><h3>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1915年5月6日—1985年10月10日),生于美国威斯康辛,逝世于洛杉矶,美国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h3><h3>代表作有《公民凯恩》、《第三人》、《历劫佳人》等。曾获第39届金球奖、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第3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h3><h3>Orson Welles青年时代曾赴西班牙,想做一个惊悚小说作家,可却阴差阳错做了一回斗牛士。</h3><h3><br></h3><h3>奥逊·威尔斯塑像</h3><h3>👇</h3> <h3><br></h3><h3><br></h3><h3>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h3><h3>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br></h3><h3>海明威一生钟爱龙达,先后有四本小说:《逝世在午后》、《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常升起》、《危险的夏天》都从龙达获得灵感。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写道: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合适的地方,整个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h3><h3><br></h3><h3>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塑像<br></h3><h3>👇</h3> <h3><br></h3><h3>海明威笔下的西班牙浪漫小镇 —— 龙达</h3><h3>👇</h3> <h3><br></h3><h3>龙达被埃尔塔霍峡谷(EL Tajo gorge)一分为二,老城和新城。通过两座桥——新桥(Puente Nuevo)和老桥又将两者联系起来。陡峭的崖壁和白色的建筑,演绎出自然和人工的结合,使人有置身梦中的错觉:一幢幢白色小屋矗立于悬崖之上,脚下便是如同刀砍斧削的万丈深渊,这可能是全世界最无可复制的景致。</h3><h3><br></h3><h3>新桥(Puente Nuevo)由于原先的旧桥倒塌,于1751-1793年5月期间重建,历时40多年。该桥横跨在深达98米的山涧两侧,桥下流淌着塔霍河。</h3><h3>新桥(Puente Nuevo)</h3><h3>👇</h3> <h3><br></h3><h3>龙达街景</h3><h3>👇</h3> <h3></h3><h3>龙达→格拉纳达</h3><h3>游览龙达后前往格拉纳达。</h3><h3><br></h3><h3>格拉纳达——石榴之城</h3><h3>格拉纳达(西班牙语 Granada,阿拉伯语 غرناطة‎‎)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内的格拉纳达省的省会,位于内华达山山麓,达若河和赫尼尔河汇合处,海拔738米。</h3><h3><br></h3><h3>著名的摩尔人皇宫阿尔罕布拉宫就在格拉纳达。这座融汇着穆斯林、犹太教和基督教风格的著名历史古迹,使格拉纳达市成为西班牙一个文化和旅游热点。</h3><h3><br></h3><h3>阿尔罕布拉宫(西班牙语 La Alhambra,英语 Alhambra Palace,阿拉伯语 الحمراء‎,拉丁语 Al Ħamrā),又名艾勒哈卜拉宫、阿尔汗布拉宫、阿尔汉布拉宫,是西班牙的著名故宫,为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阿尔罕布拉”,阿拉伯语意为“红堡”。阿尔罕布拉宫是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这座王宫始建于13世纪阿赫马尔王及其继承人统治时期。1492年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建筑物开始荒废。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进行长期的修缮与复建,才恢复原有风貌。</h3><h3><br></h3><h3>阿尔罕布拉宫官网<br></h3><h3>西班牙文</h3><h3><a href="https://www.alhambradegranada.org/"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https://www.alhambradegranada.org/</a></h3><h3>中文</h3><h3><a href="https://www.alhambradegranada.org/zh/"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https://www.alhambradegranada.org/zh/</a><br></h3><h3><br></h3><h3><br></h3><h3>阿尔罕布拉宫</h3><h3>👇</h3> <h3><br></h3><h3>完美的七星蜂巢结构的穹顶</h3><h3>👇</h3> <h3><br></h3><h3>穹顶上绘有阿拉伯人的精美壁画</h3><h3>👇</h3> <h3><br></h3><h3>墙壁上雕刻的阿拉伯纹饰、文字</h3><h3>👇</h3> <h3><br></h3><h3>沧桑的外墙</h3><h3>👇</h3> <h3></h3><h3><br></h3><h3>吉他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Recuerdos de la Alhambra)是被尊称为“近代吉他音乐之父”的西班牙著名吉他作曲家兼演奏家弗朗西斯科·塔雷加-伊克西亚(Francisco Tarrega-Eixea)的一首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乐曲描绘了作曲家对西班牙格拉纳达城的一座宫殿——阿尔罕布拉宫的印象。</h3><h3></h3><h3>《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是1896年的作品,是一支特别适于夜间聆听的古典吉他曲,在古典吉他独奏曲中,它独树一帜,有“名曲中的名曲”之美誉。《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几乎全曲采用轮指技巧演奏,给人以“珠落玉盘”的感觉,所以也被称之为珍珠曲。乐曲的副标题为《祈祷》。</h3><h3><br></h3><h3>弗朗西斯科·塔雷加-伊克西亚(Francisco Tarrega-Eixea),1852年11月21日出生于西班牙比利亚雷亚尔,1909年12月15日逝世于西班牙。是一名杰出的吉他演奏家、作曲家。被誉为“近代吉他音乐之父”,古典音乐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吉他音乐复兴者。</h3> <h3><br></h3><h3>吉他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h3> <h3><br></h3><h3>格拉纳达城区</h3><h3>👇</h3> <h3><br></h3><h3>格拉纳达Los Angeles酒店的螺旋楼梯</h3><h3>👇</h3> <h3><br></h3><h3>第六天 格拉纳达→瓦伦西亚</h3><h3>2019年4月7日,今天的目的地是瓦伦西亚,格拉纳达到瓦伦西亚有五百公里左右,预计有5个多小时的车程。因此,今天提前半小时早餐,提前半小时出发,所以早晨8:00就从Los_Angeles酒店出发了。13:32到达瓦伦西亚,午餐后游览艺术与科技馆、老城区、瓦伦西亚主教堂。</h3><h3><br></h3><h3>瓦伦西亚(Valencia)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第二大海港,号称欧洲的“阳光之城”,位于西班牙东南部,东濒地中海,背靠广阔的平原,四季常青,气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h3> <h3><br></h3><h3>瓦伦西亚艺术与科学城</h3><h3>瓦伦西亚的“艺术与科学城”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天文馆、科学馆(菲利佩王子艺术科学宫)、歌剧院(索菲娅王后大剧院)。</h3><h3><br></h3><h3>巴伦西亚艺术与科学城由西班牙人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设计完成,是后现代建筑的典范之作。</h3><h3><br></h3><h3>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h3><h3><br></h3><h3>瓦伦西亚艺术与科学馆——二百年后的未来之城</h3><h3>👇</h3> <h3><br></h3><h3>瓦伦西亚老城区<br></h3><h3>猜猜人们为什么排队?😜</h3> <h3>哈哈!原来是……</h3><h3><br></h3><h3>孩子们在与《哈利波特》里的精灵多比合影!</h3> <h3><br></h3><h3><br></h3><h3>瓦伦西亚主教堂</h3><h3>👇</h3> <h3><br></h3><h3>身穿节日盛装的瓦伦西亚少女</h3><h3>👇</h3> <h3><br></h3><h3>与身着民族服装的孩子们合影</h3><h3>👇</h3> <h3><br></h3><h3><br></h3><h3>老城区街景</h3><h3>👇</h3> <h3><br></h3><h3>第七天 瓦伦西亚→巴塞罗那</h3><h3>2019年4月8日,8:30从酒店出发前往巴塞罗那。两地相距370公里。13:11到达巴塞罗那,因已接近奎尔公园预约时间,午餐匆匆用毕,14:13到达奎尔公园,参观高迪独特风格的建筑作品。随后观赏高迪的世纪之作——圣家族大教堂。宿Sercotel Hotels。</h3> <h3><br></h3><h3>奎尔公园</h3><h3>奎尔公园(Park Güell,也译为“桂尔公园”或“古埃尔公园”)位于巴塞罗那北部的一座山丘上。奎尔是这座公园最初的投资人,牧童出身的他,后来到美洲发了财,成为有爵位的富商。他很欣赏高迪的才能,也一直是高迪的支持者。所以,当他试图开发房地产时,就请了高迪做设计师。公园占地20公顷。1900年开建,1914年建成。</h3><h3>👇</h3> <h3><br></h3><h3><br></h3><h3>圣家族大教堂——著名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作品——建了100多年仍在建造的奇异建筑</h3><h3><br></h3><h3>圣家族大教堂(加泰罗尼亚语 Basílica i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ília),又译作神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是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区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大型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1852–1926)设计。尽管教堂还未竣工,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2010年11月,教皇本笃十六世将教堂封为宗座圣殿。</h3><h3>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高迪于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进行了建设。高迪将他的晚年投入了教堂的建设,直至73岁(1926年)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圣家堂的建设进展缓慢,仅靠个人捐赠和门票收入维系,中间又受西班牙内战影响,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间的建造时断时续。2010年,建设的进程过半,然而整个建筑过程中最大的一些挑战依旧未被解决。预计于2026年,即高迪逝世的百年纪念之时完工。</h3><h3>高迪说曲线归于上帝,直线属于人类。他的这一理念充分表现在他的建筑作品中。</h3><h3>👇</h3> <h3><br></h3><h3>大教堂正门——生门 耶稣降生</h3><h3>👇</h3> <h3><br></h3><h3>大教堂背门——死门 耶稣受难</h3><h3>👇</h3> <h3><br></h3><h3>大教堂侧面</h3><h3>👇</h3> <h3><br></h3><h3>高迪设计的建筑除独特之外,还有许多神秘之处,比如在圣家族大教堂的这尊犹大亲吻耶稣的雕塑旁,有一组神秘的16宫格数列,每行或每列的数字之和都是33。这组数列不知源于何处,有何寓意!有一说法是寓意耶稣基督在33岁时受难。</h3><h3>👇</h3> <h3>Tips: 来西班牙旅游之前,如想进入圣家族大教堂内,应事先计算好行程,在网上提前购买门票。<br></h3><h3><br></h3><h3>圣家堂大教堂网上购票网址<a href="http://www.sagradafamilia.org/en/tickets/"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网页链接</a></h3><h3><br></h3> <h3><br></h3><h3>第八天 继续在巴塞罗那游览</h3><h3>2019年8月9日,阵雨,8:00早餐,8:30出发,上午去米拉之家欣赏高迪的经典之作,午餐后去加泰罗尼亚广场、巴塞罗那主教堂、老港游览。下午自由活动。住宿同前。</h3><h3><br></h3><h3>米拉之家</h3><h3>米拉之家(CASA MILà)也称米拉公寓,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坐落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区里的Eixample 区、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àcia)上。</h3><h3>呈抛物线或悬链线形状的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该建筑无一处是直角,这也是高迪作品的最大特色,因为高迪认为:“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h3><h3>👇</h3> <h3></h3><h3><br></h3><h3>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他设计过很多作品,主要有奎尔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圣家族教堂等。</h3><h3>高迪一生的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br></h3><h3>安东尼奥·高迪<br></h3><h3>👇</h3> <h3>续</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y4mvc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的相册 西班牙、葡萄牙之旅(三)</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