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健挺拔 娟秀内蕴——赵文安的书法艺术

阎村大农

<h3>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不仅缘由他是“书圣”的地位,更因自王羲之始,王氏书法楷、行、草形成了书写上的规范,使我国书法完全摆脱隶书章草的影响,在书法史上开创了一条规模宏伟的主流,影响至今。甚而有不习“二王”不知书法的说法。</h3><h3> 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历史上第一次艺术高峰。那么距隋唐五代的我国书法史第二次高潮之间,我国北方北朝的刻石书法艺术,可谓极具独特性,而又气势浑厚,对后世楷书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北朝刻石书法以北魏成就最高,故又称“魏碑”书法。</h3><h3> “魏碑”书法在后世的承传中,或抑或扬,都一直处在“非主流”的书法流派中。直到清代后期帖学愈趋衰微,碑学勃兴,书坛因而大变,局面一新,特别是康有为的书法论著《广艺舟双楫》,更是将尊碑理论推至极端。唯碑学尽善尽美,扬碑卑帖,随队的书家多矣。</h3><h3> 尊碑弃帖,矫枉过正,虽扭转了帖学由来已久的柔糜书风,弊病也随之滋生。该由于碑学形式所限,所法不高,书家才气被限。使人唯知篆、隶,不能行、草,乃至拙奇丑怪为善。由此很多书家开始碑帖结合的尝试,另辟了一条书法之路。</h3><h3> 今有书家赵文安,字佛山,晋翼城人,现为山西墨韵诗书画院顾问,研习碑帖几十载,所书作品以碑为骨,以帖为神,雄健挺拔,娟秀内蕴。只缘身居僻乡,书名难能远播,远非爱好先生书法的朋友所愿。 机缘巧合,几次笔会受教,闲下聆听,对于赵先生书法艺术领晓了许多,知道如此成绩,并非偶然。</h3><h3> “花架子的拳脚招式是败的最快的,真正的功夫是从站桩练起的,是让气息沉下去,两脚像树的根一样,紧攥泥土的站桩。”赵先生更知此中道理,以书为乐,十年如一日,深浸古碑帖学的海洋,勤奋探索,耕耘创作。临习古帖是他的生活日课,细流不厌使他文化内涵、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厚的沉淀。</h3><h3> 程十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谁不学王羲之,我就投他一票。其中深意,振聋发聩。并非程老不喜王右军,而是程老对于我国书法单一发展的忧心。唱歌都唱一个曲子,学书法的人都走一条路,王右军见了也会厌烦,视觉也会疲劳。赵文安先生书法形式多样,有王有欧、有草有隶……涉猎甚多,我独喜欢赵先生出自魏碑的行草。一方面在王派泛现的书界,赵先生的行书如一股清流,形神不类众。另一方面赵先生书法在魏碑的骨架下,个人修为的魅力,书写技法的多元吸收,使他的书法有一种独特性,以一种不类古不媚今的风采呈现在观者面前。</h3><h3> “肥则为钝,瘦则露骨”而“不须怒气降为奇”。赵先生书法作品正与这种创作思想有高度的切合。不求怪,不追奇。抑扬有度,逆锋入笔,出锋轻巧内蓄,笔笔送到。古意昂然,却又符合了当代大众审美的趣味。</h3><h3> 笔者理解所限,现撷若干赵文安书法近作飨以观者。并祝赵先生妙笔灿灿,创作出更多的佳作逸品,为书法艺术增添新的繁花烂漫。</h3><h3> 【起文仓促 随时整改】</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阎村大农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