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h1><h1> 老军人后代</h1><h1> 走近红军历史!</h1><h1> 走进家庭红军军史馆!</h1> <h1> 走在中华伟大复兴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代传下去,艰苦奋斗,众志成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伟大胜利。</h1><h1> </h1> <h1> 家庭红军军史馆,设在广西军区南宁第一离职干休所里。</h1><h1> 广西军区南宁第一离职干休所,曾经居住着几十位老红军战士及老八路。</h1> <h1> 广西军区南宁第一离职干休所大门</h1> <h1> 进入广西军区南宁第一离职干休所,一块鲜红巨幅牌匾,威严的屹立在院落中央。</h1><h1> 听党指挥</h1><h1> 能打胜仗</h1><h1> 作风优良。</h1> <h1> 就在这座巍峨的大楼中,有一个小小的“家庭红军军史馆”,陈设着红军时期的人和物,"家庭红军军史馆”虽小,但红军精神光芒四射,映照着整栋大楼与院落,映照着、荡涤着我们参观者的心。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br></h1> <h1> 我们在老红军杨业奎的儿子杨亚明的陪同和引导下,走进了“家庭红军历史展览馆”。</h1><h1> 图中右起:杨亚明(杨业奎老红军的二儿子)、吴祖民、刘健、黄利平、徐安琴。</h1><h1> 我们在认真聆听着那红军的战斗故事。</h1> <h1> 杨业奎,老红军战士,“家庭红军军史馆”的主人翁</h1> <h1> 玻璃柜中陈列的是;杨业奎老红军55年授衔的校官服。</h1> <h1> 1937年,杨业奎老红军在陕北驿马关留影</h1> <h1> 当我们走进“家庭红军军史馆”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幅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给我们一种振奋,给我们一种力量。这两百见方米的军职住宅里,满满的布置了,红军时期以及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物及照片,大多数的照片上有文字说明和相关介绍。可见创办者的用心和专注👍👍👍承载着老红军后代们对红军们的那份情,承载着儿女们对父母深深的爱和深深的眷恋、思念💑👩❤️👩👨❤️👨💏💏👨❤️💋👨👨❤️💋👨</h1> <h1> 藏书:李宗仁归来</h1> <h1> 一封家书寄情怀。</h1><h1> 写给岳父岳母的一封家书!</h1><h1> 岳父岳母:您的儿女……(信笺上的头为第44军司令部用笺)</h1><h1> 这是杨业奎写给岳父岳母大人的家书。笔峰钢劲有力,文笔舒情流畅。</h1><h3></h3> <h1> 这是一部战争年代的手摇电话机,崭新如初,保存得如此完好,这充分体现了杨业奎老红军战士,对红军长征精神的那份情,那份爱,那份执着,那份珍惜。</h1> <h1> 图中左起:杨亚明、黄利平、吴祖民、刘健、隋立红在参观。</h1> <h1> 展厅中那幅长两米高零点五米的复制照片,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政治局委员彭真、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叶剑英接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庆观礼代表团合影”。</h1> <h3>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政治局委员彭真、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叶剑英接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庆观礼代表团合影”。</h3> <h1> 老红军战士杨业奎简历:</h1><h1> 老八路王志勇简历(杨业奎一生的伴侣、伉俪)</h1><h1> 两位老人戎马一生,相亲、相爱、相伴穿梭几十载。为祖国的独立、解放,为新中国的建设携手并肩贡献了自己的一切。</h1> <h1> 青春热血志仁青年。</h1><h3></h3> <h1> 杨业奎,1948年11月</h1> <h1> 照片展区</h1> <h1> 玻璃柜中的毛毯,是杨业奎老红军在红军时期用过的。</h1> <h1> 玻璃柜中的黄色军装,是杨业奎曾经的军服。</h1> <h1> 图中左起:吴祖民、刘健、黄利平、徐安琴、杨亚明。</h1><h1> 杨亚明在向我们介绍,他们兄弟几个是如何办起“家庭红军军史馆”的构思和过程。</h1><h1> 他们兄弟三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整理、收集这些珍贵的照片和物品。三兄弟分工制作,大哥杨亚非负责文字编辑,二哥杨亚明负责布置展厅,三哥杨亚平负责收集照片、物品。兄弟三人同心协力承办起了这个“小小”的“家庭红军军史馆”。这是他们对父母的爱,这是他们对红军的无限深情,这是他们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担当。</h1><h1> 这也是传承了父亲的血脉和信仰</h1><h1> 他们受到了父亲珍惜保贵文物的影响。杨亚明告诉我们,他的父亲杨业奎在文革期间把这些珍贵的照片、物品都保护起来,没有让它们受到破坏,才有了今天的这样的展出。</h1><h3></h3> <h1> 在这陈例柜中,有许多杨业奎在战争年代使用过的物品。虽然它们静静地摆设在那干净、整洁的柜子里,但我们却仿佛看到了在那战争年代,它们跟随着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经历,它们见证了,红军老战士们为建立新中国,在炮火硝烟中未曾停止的脚步</h1> <h1> 杨业奎,从红军时代战斗到新四军年代。</h1> <h1> 辽沈战役攻克锦州</h1> <h1> 平型关战斗</h1> <h1> 四战四平(四平战役)</h1> <h1><b>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b></h1><h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h1> <h1> 以下为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h1> <h1> 图中,第一排右起:陈毅、朱德、林彪</h1> <h1> 1949年</h1><h3></h3> <h1> 辽沈战役</h1> <h1> 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h1> <h1> 聂荣臻在张家口</h1> <h1> 马榙子简介</h1> <h1> 红军时期的马鞍。非常珍贵的文物。</h1> <h1> 这是王阿姨曾穿过的旧军装</h1> <h1> 55式 军装。</h1> <h1> 黄利平、刘健在介绍55年授衔时的服装</h1> <h1> 以下是55式的服装</h1> <h1> 女兵军装</h1> <h1> 士兵军装</h1> <h1> 各个时期的照片、奖章、书、物品</h1> <h1> 墨香屋</h1> <h1> 走廊中的照片陈例</h1> <h1> 隋立红在拍照</h1> <h1> 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样的“家庭红军军史馆”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杨亚明,明确的表示,我们这一代人受过父辈的熏陶和教育,我们清楚这段历史。可我们的下一代呢?再下一代呢?他们完全不懂,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他们不懂这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弘扬革命历史,让我们的红色血脉代代相传!</h1> <h1>隋立红</h1> <h1>徐安琴</h1> <h1> 机关枪手的坎肩。珍贵的历史文物。</h1> <h1> 革命的亢丽。</h1><h1> 杨叔叔、王阿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几十年携手共风雨,他们的晚年同样的美满幸福。你们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榜样。👍👍👍👍👍👍👍👍👍👍👍</h1><h1> 有许许多多向你们一样的老一辈革命者,你们是许许多多革命者中🌹的缩影!🌹🌹🌹🌺🌺🌺</h1> <h1> 子承父业,玻璃柜中陈列的是杨亚明当兵时的物品。</h1> <h1> 杨亚非、杨亚明、杨亚平你们辛苦了,你们的负出是值得的,这是你们对父母的爱,这是你们对父母孝顺,这是你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最好的报答,也是对社会、对后代最好的、最大的奉献,是留给后代们最宝贵的财富。你们的行动,也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是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体现。</h1> <h1>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h1><h1> 小小的“家庭红军军史馆”把我们带到了红军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使我们深受教育。使我们更加深切的感受到红色传承后继有人。👍👍👍👍👍👍👍👍👍👍👍👍👍👍</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