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海发布”有一篇普陀区桃浦中央绿地的介绍,名为《中心城区最大开放绿地初露芳华》。其中一段竹编“毛毛虫隧道”的视频特别有视觉冲击力,令人向往。人总想赶时髦,乘着清明小长假,天气晴好,前去踏访,先睹为快</h3> <h3>普陀区桃浦中央绿地地铁11号线可到,四至范围为东至景泰路、南至真南路、西至敦煌路、北至桃惠路及永登路。这地方曾经熟悉,以前去过若干次。</h3> <h3>老上海人大抵知道,桃浦地区是为上海的化工厂集中地。</h3><h3>1954年,上海第一批化工工业区建设规划付诸实施,其中就有桃浦工业区(又称桃浦化工区)。上世纪90年代初,和田地区的部分化工企业也迁入桃浦。桃浦渐渐形成以化学医药工业为特色的新工业区。</h3><h3>30余年的工业建设,成就了桃浦经济的快速发展,却也让生态环境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经过10余年的艰难治理,桃浦工业区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并进一步向都市产业为功能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转型。</h3><h3>朋友、浙商张先生就在真南路景泰路那里开发了一批高层建筑,冠名“上海电机广场”。云南普洱市在大厦中买了两个楼层,作为驻沪联络处。我因在版纳当过知青,和普洱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去过若干次。两三年前,联络处的同志告诉我,政府通知,这一地区的房子要拆迁,正在谈补偿方案。</h3><h3>原来,这片以前化工区留下的土地虽经过治理,却仍未达标,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需要进一步修复治理。</h3><h3>从2013年起,桃浦每年都被列为全市重点转型发展的地区之一,拉开了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大幕。2015年起,普陀区引入世界一流和国内一流水平的环境修复公司,参与桃浦地区生态综合修复,共同推动落实土壤的生态修复。植物修复是重要方式之一。于是,便有了桃浦中央绿地的华丽转身。</h3> <h3>由于桃浦中央绿地占地面积大,目前只建成了约2/3并对外开放。已建成部分由铁丝网围合,未建成部分则以护墙板遮蔽,只在古浪路上设置2个出入口,试开放时间为:9:00—16:00,夜间闭园。所以,要去,可乘地铁11号线武威路站下,步行1公里多到古浪路口子方能进入。找错了,则要多走冤枉路。</h3><h3>绿地跨古浪路,还建有隧道解决车辆通行,顶部则植有绿化,并可供游人行走。<br></h3> <h3>桃浦中央绿地总体景观方案由美国JCFO公司设计,其方案借鉴了纽约中央公园和伦敦海德公园规划设计理念,最大化公园的规模效应和市民舒适体验;总体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书法、舞蹈和太极艺术的优美动势,通过打造绿地内延绵起伏的地形和蜿蜒动态的园路水系,形成一个连续变化、层叠展开的山水长卷和 “行云流水”的动态空间。中央绿地地势北高南低,从北向南逐渐由北三块的自然休憩山谷林地,过渡到南三块的绿色地下商业文化空间,而北拓区域则侧重营造在城市森林中融入青少年户外活动空间。</h3> <h3>水景是整个绿地的观景和活动的核心区域,由北向南串联绿地。大型水面与山势地形相互配合,移步换景,形成既统一又变化的穿行体验。大型水面在满足海绵城市蓄水功能的同时,提供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水景,如近水湿地、叠水台阶、节庆喷泉和旱喷娱乐等,提供不同人群丰富多变的亲水体验。</h3> <h3></h3><h3>树桩游戏场的毛毛虫隧道和竹编小屋采用中国传统竹编工艺,为传统工艺的二次艺术创作。用自然的材料展现创新设计,仿佛时光隧道,人们在螺旋形的竹编隧道中自由穿梭,其乐无穷。<br></h3> <h3>来桃浦中央绿地,很多人是冲着3D打印桥而来。但是,由于桥的位置在未完工的绿地最南端,并不对游人开放。千问万找,终于摸到了工地出入口,却吃了闭门羹,不让进。好说歹说好一阵,管理人员虽未松口却也不反对我擅自进入,终了心愿。</h3> <h3>今年1月11号下午,国内第一座运用3D打印技术完成的一次成型、最大跨度、多维曲面的高分子材料景观桥,正式落成于桃浦中央绿地。在揭幕仪式上,这座长15.25米、宽3.8米、高1.2米的曲面桥,相比在工厂里完成时,桥面进行了艺术涂装,整座桥身呈香槟金色。</h3><h3>3D打印对于复杂曲面的处理方面具有成本优势。这次打印的景观桥,如果用传统的建设方式,必须先建模,时间和金钱的成本都将远高于3D打印。专家说:“材料和处理方式决定了3D打印更方便‘拗造型’,能够赋予设计师更大的创作空间。”</h3> <h3>施工现场遗留的3D打印桥的材料截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