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月每周一花——牡丹

汐月居

<p class="ql-block">  洛阳牡丹</p><p class="ql-block"> 山阳 左汐</p><p class="ql-block">东风不语花落尽,</p><p class="ql-block">洛阳牡丹正艳娇。</p><p class="ql-block">豆绿姚黄竟争色,</p><p class="ql-block">铜雀春深锁二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乌金耀辉似荷莲。</p><p class="ql-block">银红巧对迟兰香,</p><p class="ql-block">凌花湛露杨妃醉,</p><p class="ql-block">姚黄魏紫王后相。</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牡丹花开惊艳人间,</p><p class="ql-block">泡酒炖汤养人容颜。</p><p class="ql-block">煎炸烹炒世间美味,</p><p class="ql-block">无毒入药益寿年延。</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写于二零一九年四月七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洛阳红</p><p class="ql-block">牡丹花开四月天,</p><p class="ql-block">姚黄魏紫不惧寒。</p><p class="ql-block">琴韵幽远洛阳红,</p><p class="ql-block">战疫捷报频来传。</p><p class="ql-block">——二零二零年四月一号</p><p class="ql-block">谷雨花</p><p class="ql-block">谷雨点点打窗棂,</p><p class="ql-block">花开花落又一春。</p><p class="ql-block">莫问今朝郡斋冷,</p><p class="ql-block">洛阳城里步伶仃。</p><p class="ql-block">——二零二一年四月二十号谷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9年的洛阳国际牡丹节在即,中式传统插花布展也在洛阳王城公园内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中国中式传统插花非物质文化传承代表团的老师们,也将不日从北京启程前来洛阳进行中式传统插花的展厅布展,向国际友人及国人宣传属于我们自己的插花花道。</p><p class="ql-block"> 急切想见到北京的老师们和洛阳的红桃师姐师妹们。本来重庆的蒲师姐和天津的师妹一起借此机会要相聚洛阳,遗憾的是她们因事未能成行!</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还有幸遇到一位山东老乡——美丽可爱的小师妹,北林在读的专门研究牡丹的博士后!</p><p class="ql-block"> 与他们今生因花结缘,无上荣幸……</p><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7日王城公园</p><p class="ql-block"> 2020年的洛阳牡丹节 ,我去不了了,很遗憾!选择和家人在家云赏牡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牡丹花语</p><p class="ql-block"> 花型宽厚,被称为百花之王,有圆满,浓情,富贵,雍容华贵之意。</p><p class="ql-block"> 生命,期待,淡淡的爱,用心付出。</p><p class="ql-block"> 高洁,高贵,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守信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牡丹花,中药名。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花。</p><p>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p><p>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p><p>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排行第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p><p> 目前全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国外。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p><p><br></p><p><br></p> <p>中文学名 牡丹</p><p>拉丁学名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p><p>别称 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百两金</p><p>二名法 Paeonia suffruticosa</p><p>界 植物界</p><p>门 被子植物门</p><p>纲 双子叶植物纲</p><p>目 毛茛目</p><p>科 芍药科</p><p>亚科 芍药亚科</p><p>属 芍药属</p><p>种 牡丹</p><p>变种 2变种</p><p>命名者及年代 Andr.,1804</p><p>英文名称 Peony</p><p>花期 4月下旬至5月</p> <p> 植物学史</p><p>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从南北朝“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至今,栽培历史也有1500年了。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牡丹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许多花大色艳的品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栽培范围由长江、黄河流域诸省向全国扩大。如今已扩展到中国东北、东南,以及内蒙、新疆、西藏、台湾等地。</p><p>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p><p> “牡丹”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p><p> 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逐渐扩大,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据唐《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西苑公园一带),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赫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隋都西苑种植牡丹与隋炀帝广泛收集民间的奇花异草有关。</p><p> 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当时的“艺人“因受社会所限,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绝技”是不外传的。所以,宋单父种植牡丹的“绝技“使后人“不能知其术”。但是,从“植牡丹一万本(株),色样各不同”来看,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p><p> 在唐代,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分普遍。据《杜阳杂记》记载:“高宗宴群臣赏双头牡丹”。《酉阳杂俎》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剧谈录》载:“慈恩寺浴堂院有花两丛,每开五六百花,繁艳芬馥,绝少伦比”。当时,刺激牡丹种植业发展的原因,不仅是牡丹被众多的人们喜爱,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唐国史补》载:“人种以求利,本有值数万者“。在唐代的大量栽培下,繁育出众多的品种,使牡丹花瓣化程度提高,花型花色增多。</p><p> 在栽培方面角度说,唐代已开始尝试牡丹的熏花试验,据《事物纪原》记载:“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这虽为传说,但从中可以分析出“牡丹独迟”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真正掌握其生长规律而造成熏花的失败,使其不能与其它花卉同放。</p><p> 作为唐代东京的洛阳,从初唐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牡丹种植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其规模不亚于西京长安。据宋《清异录》记载:“后唐庄宗在洛阳建临芳殿,殿前植牡丹千余本,有百药仙人、月宫花、小黄娇、雪夫人、粉奴香、蓬莱相公、卵心黄、御衣红、紫龙杯、三支紫等品种”。</p><p> 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其中包括择地、花性、浇灌、留蕾、防虫害、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方法,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成熟经验。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载:“种花必择善地,尽去旧土,以细土用蔹末一斤和之“、“白蔹能杀虫,此种花之法也”。《洛阳花木记》中载:“凡栽牡丹不宜太深,深则根不行,而花不发旺,以疮口(根茎交接处)齐土面为好”。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对栽培牡丹十分严格,从选地到种植都十分讲究,这也许是洛阳牡丹能够甲天下的原因之一。</p><p> 北宋时,洛阳牡丹的规模是空前的。当时洛阳人不单爱花,种花,更善于培育新品种,牡丹“不接则不佳“,他们用嫁接方法固定芽变及优良品种,这就是北宋时最突出的贡献。</p><p> 南宋时,牡丹的栽培中心由北方的洛阳、开封移向南方的天彭(四川彭县)、成都、杭州等地。在这些栽培地,首先引种了北方较好的品种,并与当地的少量品种进行了杂交(天然杂交),然后通过嫁接和播种的方法,从中选出更多更好的适宜南方气候条件的生态型品种。陆游著的《天彭牡丹谱》中记述了洛阳牡丹品种70余个。</p><p> 明清时,中国牡丹的栽培范围已扩大到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州、北京、广西的思恩、黑龙江的河州等地。《松漠纪闻》记述了黑龙江至辽东一带种植牡丹的情况:富室安居逾二百年往往辟园地,植牡丹多至三二百本,有数十丛者,皆燕地所无。另据《思恩县志》记载:“思恩牡丹出洛阳,民宅多植,高数丈,与京花相艳,其地名小洛阳”。这说明当时牡丹北至黑龙江,南至广西。明清时关于牡丹著述更多,薛凤翔著《亳州牡丹表》、《牡丹八书》,从牡丹的种、栽、分、接、浇、养、医、忌八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乾隆年间编纂的《洛阳县志》列古代和当时品种共169个。</p><p> 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据《曹州牡丹-附记七则》载:“右安门外草桥,其北土近泉居人以种花为业,冬则温火煊之,十月中旬,牡丹进御矣“。再据《五杂俎》载:“朝迁进御常有应时之花,然皆藏之窖中,四周以火逼之,隆冬时即有牡丹花,道其工力,一本数十金“。这时的催花技术己达到相当的水平,此技术至今还在采用。</p><p>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洛阳、菏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在前人的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使牡丹的栽培技术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同时,中国还出版了一批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如刘淑敏等编著的《牡丹》,喻衡著的《牡丹花》,魏泽圃等主编的《洛阳牡丹》等等。这些著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新探索。</p><p>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荷兰、德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国的牡丹园艺品种和栽培数量为最多。</p><p> 海外牡丹园艺品种,最初均来自中国。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国牡丹传入日本,据说是由空海和尚带去的。1330年至1850年间法国对引进的中国牡丹进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1656年,荷兰和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牡丹引入荷兰,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从而使中国牡丹欧洲传播开来,园艺品种达100多个。美国于1820-1830年,才从中国引进中国牡丹品种和野生种,后来培育一种黑色花的牡丹品种。</p><p>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书中这样写道:“牡丹在国外也用于庭园栽植,植株高度可达2米,花径达20-30厘米,每天暮春时节,花朵盛开,硕大无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虽远离故国,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气派。”</p> <p>  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有的品种花器齐全,萼片、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如“似荷莲”、“凤丹白”等;但有的品种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缤纷的花朵。</p><p> 根据花瓣层次的多少,传统上将花分为:单瓣(层)类、重瓣(层)类、千瓣(层)类。在这三大类中,又视花朵的形态特征分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传统上把皇冠型和绣球型称为起楼)六种花型。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种变化形态。</p><p> 有关牡丹专家学者与产区的科研人员一起,结合传统的分类方法,经多年实地观察研究及对牡丹花的解剖观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构成的演化规律后,提出了新的花型分类,即把牡丹花型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p><p><br></p> <p> 主要用途</p><p> 观赏:牡丹色、姿、香、韵俱佳,花大色艳,花姿绰约,韵压群芳。栽培牡丹有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等品系,通常分为墨紫色、白色、黄色、粉色、红色、紫色、雪青色、绿色等八大色系,按照花期又分为早花、中花、晚花类,依花的结构分为单花、台阁两类,又有单瓣、重瓣、千叶之异。牡丹栽培和研究愈来愈兴旺,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中国产有五百余种,着名品种有姚黄、魏紫、赵粉、二乔、梨花雪、金轮黄、冰凌罩红石、瑶池春、掌花案、首案红、葛巾紫、蓝田玉、乌龙卧墨池、豆绿等等。清程先贞咏“春烟笼宝墨,入夜看来难。恐奏清平调,杨妃砚滴干”,足见此时已有色与暗夜无异的黑牡丹品种出现,而江苏盐城便仓产的枯枝牡丹,竟然“奇在一放十二瓣,如果是闰年,就一定是十三瓣,而且枝干枯黄……一离开便仓,花即变种”。</p><p> 中国菏泽、洛阳均以牡丹为市花,菏泽曹州牡丹园、中国牡丹园、盛华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天香公园及洛阳王城公园、牡丹公园和植物园,每年于4月15至25日举行牡丹花会。兰州、北京、西安、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均有牡丹景观。此外,牡丹的形象还被广泛用于传统艺术,如刺绣、绘画、印花、雕刻中。</p><p> 食用: 牡丹花可供食用。明代的《遵生八笺》载有“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同是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谱》谓:“牡丹花煎法与玉兰同,可食,可蜜浸”,“花瓣择洗净拖面,麻油煎食至美”,中国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鲜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制作名菜的。牡丹花瓣还可蒸酒,制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药用:药用栽培者品种单调,花多为白色。</span></p><p> 以根皮入药,称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凉血祛瘀中药。李时珍谓:“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还认为野生单瓣者入药为好,人工为观赏栽培的重瓣者气味不纯,不可药用。</p><p> 丹皮以安徽、四川产量大,安徽铜陵凤凰山为牡丹皮之乡,所产丹皮质最佳,习称凤丹。丹皮以皮厚、肉质、断面色白、粉性足、香气浓、亮星多者为佳。药材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厘米,直径0.5-1.2厘米,厚1-4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亮星,牡丹酚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饮片为淡粉红色弯月状或环状薄片。</p><p>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等证。现代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止血、祛瘀血、清热解毒、镇静、镇痛、解痉等活性,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应用时应注意,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牡丹花含黄芪苷,除观赏外还可入药,用于调经活血。</p><p> 牡丹花无毒,清朝文献《养小录》记载:“牡丹花瓣,汤焯可,蜜浸可,肉汁烩亦可。”说的是牡丹花有很多种吃法。</p> <p> 植物文化</p><p>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p><p> 诗画: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由于牡丹花花型优美,颜色绚丽、清雅,因此是当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如余致贞、吴玉阳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数见不鲜。</p><p> 市花:牡丹是中国洛阳、菏泽、铜陵、宁国市、牡丹江市的市花。牡丹在中国称为花之富贵者也。</p> <p> 牡丹典故</p><p> 武则天与牡丹</p><p> 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紫罗兰在春天盛开,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齐开放,是难以办到的。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p><p> 隋炀帝与牡丹</p><p>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据唐人的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p><p> 杨贵妃与牡丹</p><p> 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p><p> 欧阳修与牡丹</p><p>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欧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p><p> 蒲松龄与牡丹</p><p> 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适以他事如曹,因假缙绅之园居焉。时方二月,牡丹未华,惟徘徊园中,目注勾萌,以望其拆。……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p><p> 毛泽东与牡丹</p><p> 毛泽东生前非常喜爱牡丹,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在严酷的战争间隙,一天率领周恩来、朱德等去延安万花山赏牡丹,在牡丹丛中对身边人说:“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图,一定要好好保护,等到全国解放了,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园。”</p><p> 1950年冬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花园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脚步,跟身边工作人员讲起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长的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强暴,才能担当起重任。</p> <h3>粉面桃花</h3> <p>贵妃插翠</p> <h3>银红巧对</h3> <p>八束狮子</p> <p>  洛阳红,又叫紫二乔、焦骨牡丹,是源自唐代的牡丹品种,是唯一以洛阳命名的牡丹品种。</p> <h3>乌金耀辉</h3> <h3>状元红</h3> <p>文公红</p> <p>乌龙卧墨池</p><p>乌龙卧墨池叶面黄绿色,具紫色晕。雌蕊呈绿色于花心,周围是墨紫色的多层花瓣,似一条青龙盘卧于墨池中央,故称之青龙卧墨池。</p> <p>青龙卧墨池</p> <h3>脂红</h3> <h3>首案红</h3> <h3>王红</h3> <h3>丹炉红</h3> <p>霓虹幻彩</p> <h3>似荷莲</h3> <h3>迟兰</h3><h3>迟兰的颜色没有那么艳丽,反而显得及其羞涩粉嫩嫩的,别有一番风味!</h3> <p>赤龙幻彩</p> <h3>菱花湛露</h3> <h3>豆绿</h3> <h3>欧碧</h3><h3>欧碧又称豆绿,是一种浅绿色的牡丹花。欧碧是唯一纯正的绿色珍品,花为绣球型,因色如青豆而得名。此花是晚开品种,初开时呈青绿色,盛开时颜色渐淡,阳光下花色变白,清爽雅致,风韵独特,有一种另类脱俗的美。</h3> <p>春柳</p> <h3>蓝田玉</h3><h3>蓝田玉牡丹的株型较矮,开花量大,花开时与叶面齐平或稍高于叶。人们看到其花呈粉蓝色,恰似蓝田美玉透出的光华,便以蓝田玉为其命名了。</h3> <h3>葛巾紫</h3><h3>葛巾紫的花单生枝顶,紫色,绣球型,有时呈蔷薇型。是牡丹传统名贵品种之一,栽培供观赏。</h3> <p>葛巾紫</p> <h3>魏紫</h3><h3>是名贵的牡丹花品种,出自五代时期洛阳魏仁博家,具有极致的重瓣之美。魏紫的花紫红色,它的花期长,花量大,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h3> <p>烟笼紫</p> <p>花王</p> <h3>瑛珞宝珠</h3> <h3>酒醉杨妃</h3><h3>酒醉杨妃是牡丹的名贵品种,开粉紫色花,盛开顶部为粉红色。由于植株枝条柔软,花头下垂,纤纤醉态,故名“酒醉杨妃”。</h3> <h3>墨魁</h3> <h3>冠世墨玉</h3><h3>冠世墨玉是皇冠型,有时呈托挂型。1973年赵楼牡丹园选育,为“烟笼紫”和“黑花魁”之杂交后代,乃黑花之魁首。</h3> <p>初乌</p> <h3>二乔</h3><h3>二乔出自宋代元丰年间银李园,原称“洛阳锦”,移至曹州后改称二乔。同株、同枝可开紫红、粉白两色花朵,或同一朵花上紫红和粉白两色同在,甚为奇特。</h3> <p>二乔</p> <p>岛锦</p> <p>花蝴蝶</p> <p>醉西施</p> <p>红血丝</p> <h3>三变赛玉</h3> <h3>白玉</h3> <p>托桂</p><p><br></p> <p>五星玉</p> <p>玉楼子</p> <p>金阁</p> <h3>赵粉</h3><h3>赵粉出自清代赵家花园,因花为粉红色而得名,花形多样,植株生长势强,花量大,为多花品种,清香宜人。赵粉具有单瓣半重瓣,重瓣3种花型,有的3种花型同生一树。</h3> <p>粉中冠</p> <p>鲁粉</p> <p>肉芙蓉</p> <p>粉中冠</p> <h3>姚黄——我最喜欢的牡丹品种,没有之一😊</h3><h3>姚黄是出自宋代洛阳邙山脚下白司马坡姚崇家。花初开为鹅黄色,盛开时金黄色。花开高于叶面,开花整齐,花形丰满,光彩照人,气味清香,有“花王”之称。</h3> <p>海黄</p> <p>野生黄牡丹</p> <h3>紫斑牡丹(变种)</h3> <p>凤丹</p> <p>刘师哥</p> <p>梅里雪山</p> <h3>中式传统插花——篮花,牡丹倾城色</h3> <h3>缸花</h3> <h3>甁花,中式传统插花之精髓……</h3> <h3>想念一起走过的日子……</h3> <h3>桃姐蒲姐和葱花儿师妹……</h3> <h3>来自新加坡的皮特师兄,听说他也要从新加坡飞去洛阳哦😄。皮特一直学习的是日本草月流花道,如今跟随王老师学习中式传统插花!可以大胆猜猜他的年龄……</h3> <h3>专门研究牡丹的博士生小师妹!</h3> <p>  我许个愿吧😄</p><p> 愿我中华花道有真正属于我们中国高校自己的插花专业,愿中国传统插花走向世界,愿我们每一代中国人都能在自己祖国的传统花艺的熏陶下快乐成长……</p> <h3>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删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