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讲故事(3)

恒力

<h3> 这几天,邻省甘肃的河西走廊沙尘又起,致使我们西宁的空气遭到中度污染。我先告诉你们河西走廊在哪里?黄河 从青海发源,一路向东流出青海,进入甘肃,穿过他的省会兰州向北流去(见下图)。 </h3> <h3>  兰州黄河以西一直向西到甘肃新疆的交界处,这个东西直线距离有1000多公里、而南北最窄处仅数公里的狭长地带,就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北面龙首山、合黎山,山北就是腾格里沙漠和丹巴吉林沙漠,走廊的西边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面是祁连山, 由于周围多是戈壁沙漠分布,因此这里的生态环境一直不好,尤其是大风天,风沙蔽日,天昏地暗 。</h3><h3> 在唐代,河西走廊的西面是楼兰国,南面是吐蕃(音读bo,玻)国(占据了现今青海省的大部分地区),因此是边塞地区,国防前线。在河西走廊,兰州以西依次分布着武威(古称凉州)、张掖、酒泉,嘉峪关、安西、敦煌等古城,著名的玉门关就在河西走廊的最西头甘肃和新疆的交界处(见图)。</h3><h3><br></h3> <p class="ql-block">  在唐诗中有不少反映这一地区自然风貌和军旅生活的诗词,王之涣的《凉州词》就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很美,流传千古。可他的第一句与后三句意境不相连,不协调。有资料指出第一句是一个很大的失误,那就是在武威(凉州)根本看不到黄河。黄河发源在青海,和古凉州的直线距离有二、三百公里,中间还隔着祁连山, 在凉州怎么能够看到黄河呢?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有人说这首诗的第一句应该是“黄沙直上白云间”,联想这里的自然环境,这是很贴切的。从其他唐诗中也可以看出河西走廊的生态多与“风”“沙”有关。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河西走廊风沙之大,使日色变昏,士兵们只有把軍旗卷起来才能走出军营,黄沙把将士身上穿着的金属铠甲都击穿了。揣摸造成失误的原由,是有人把“黄沙”的“沙”字连笔草写后误认为是“河”字,而后干脆将“直”字也改为“远”字而造成的。</p><p class="ql-block">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的故事。 说的是有一次清朝的大臣纪晓岚把这首诗写给乾隆皇帝看,可他疏忽大意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给掉了,乾隆皇帝佯装发怒要治他的欺君之罪,可纪晓岚灵机一动把这首七言诗读成了长短句:“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君臣一笑了之。</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