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淄博高新区太平村,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但由于紧傍一座英雄之山——黑铁山,使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名声大振。</h3><h3>黑铁山,位于淄博张店区东北部卫固镇太平村东侧。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是发生在淄博的山东省最早举行的抗日武装起义之一。</h3><h3>1937年10月初,日军入侵山东,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山东的形式紧张起来,中共山东省委秘密召开会议,安排以长山中学为中心,在长山,邹平,桓台,临淄一带发动起义,成立山东抗日救国第五军。</h3><h3>1937年12月26号晚上,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和马耀南等人从长山中学带领了六十多名师生到达了卫固镇太平村,与先期到达的赵明新等人会合,还有事先联系好的一些学生和青年农民,一百多人的队伍汇集在黑铁山脚下的太平村小学的大院内,排成九行,拿着仅有的三支步枪和八把拴着红布的大刀,面对悬挂有镰刀和斧头的红旗,正式举行了武装起义。</h3><h3>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到周围各地,许多爱国志士纷纷来到黑铁山联系与五军会合,要求加入抗日队伍。</h3><h3>第五军成立后,在一个月内,进行了“夜袭长山城维持会”,“小清河伏击战”,“三官庙战斗”等战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鲁中大地迅速燃起了抗日烽火。五军奋勇抗日,纪律严明,所到之处,民众无不箪食壶浆赞为神兵天降。虽然几经改编和转战,从五军走出的官兵迅速成长,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仅成为副军级的将军和建国后副部级的领导就达78名之多,长山中学——淄博五中的前身,堪称我们淄博的“黄埔军校”。</h3><h3>黑铁山起义成功后,短短一年内,抗日军由发轫时的100多人扩军到上万人,先后在鲁中、渤海一带发展。抗战胜利,一部分主力赴东北,成为40军、43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东留下的部队,在解放战争期间发展壮大,成为28军、26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33军、22军以及35军输送了大量的军政人员和基层部队。10多年后,起义的星星之火燃烧为解放全中国的潮流,诞生或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40军、43军、26军、28军等7个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0多个军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这样说,黑铁山起义加速和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步伐。</h3><h3>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 位于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太平村的黑铁山西坡。黑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已粗具规模。由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壁、烈士坊组成。</h3><h3>1987年12月26日,在纪念黑铁山起义50周年之际,张店区委、区政府举行纪念碑奠基仪式,经一年多紧张施工,于1989年8月1日落成揭幕。</h3><h3>纪念碑坐落在黑铁山主峰西侧半山腰,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纪念碑设计独具一格,呈并立的两支“三八式”步枪状,顶端连接部是一把白刃闪闪的刺刀造型。纪念碑高21.71米,象征着这是在1921年7月1日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碑体为钢筋混凝土,镶贴发亮的花岗石。正面镌刻着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元帅题写的“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12个光彩熠熠的镏金大字。碑文镌刻在碑后,镌嵌在依山劈出石壁的黑色大理石上。纪念碑下沿山体筑有180米长的278级台阶,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日是1927年8月,也体现黑铁山起义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台阶最上部分通达纪念碑碑前平台处筑有相对陡峭的50级台阶,象征纪念碑始建于黑铁山起义50周年。</h3><h3>1989年8月1日,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举行揭幕典礼,当年参加起义的老政委、文化部原副部长姚仲明与中共山东省委常委谭福德、原副省长张敬焘、淄博市委书记王怀远为纪念碑揭幕。当年参加黑铁山起义的老战士石一宸、徐芳春、张辑光、张维滋、张同坤、张正德、张冲凌、胡立杰及老领导张天民、孙铁民、问旭、尹振华、彭宝、张勋臣、杨永林、孟子美、汪瑜、张岚等20余人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揭幕仪式。</h3><h3>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于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奠基,于1996年8月1日落成开馆。黑铁山起义主要领导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政委姚仲明,福州军区原副司令员石一宸将军,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保卫局原局长彭宝,黑铁山起义主要领导人、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廖容标中将的夫人汪瑜,济宁行署顾问孙铁民前来参加揭幕仪式。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凤基与老政委姚仲明为纪念馆揭牌。</h3><h3>纪念馆由张店区委、区政府发出倡议,号召全区党政机关、人民群众捐资160万元而兴建。主体为二层楼,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匾额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题写。走进纪念馆展厅,迎面是“义旗从这里举起”七个镏金毛体大字,两侧分别是“黑铁山起义歌”和“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队歌”,当年悬挂五军军旗的古槐遗干被展出在门厅左侧,背后是黑铁山起义指挥部旧址图片。纪念馆展厅展出面积600平方米,陈列展出黑铁山起义部队用过的枪、刀、桌椅、办公生活用具及战场缴获的日军战刀、汽油桶、饭盒、手榴弹等实物35件。展出黑铁山起义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图片、图板200余幅,展出参加起义的老将军、老前辈亲笔为馆题词题画墨宝30幅,在20个展柜中展出老将军老前辈回忆录、文集、通信、照片原件150多份,还展出国内各媒体有关黑铁山起义的报道100余篇。</h3><h3>纪念馆展厅布展从“抗战爆发”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共8个部分,较完整地勾划了黑铁山起义的全过程。纪念馆以众多翔实的图片实物,再现了当年抗日的峥嵘岁月、腥风血雨。目睹侵华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令人义愤填膺;英雄儿女建立的丰功伟绩,令人肃然起敬。</h3><h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黑铁山下太平村独立投资100余万元承建“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壁”和“黑铁山烈士坊”。纪念壁位于纪念馆以南,与坐落于半山腰的纪念碑、纪念馆呈三角形分布,2001年7月1日揭幕。</h3><h3>纪念壁高8米,长24米,寓意纪念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建造。纪念壁正面上额镌刻“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烈士永垂不朽”15个大字。两边壁把镌刻中共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为纪念馆题写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壁心是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英烈谱,镌刻着1938年前参加黑铁山起义部队、牺牲时担任营职以上职务的56名著名英烈的生平事迹。纪念壁背面上额是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上将题写的“发扬攻坚老虎精神努力建设过硬部队”。两边壁分别镌刻杨成武上将题写的“军中骄子”和洪学智上将题写的“攻坚老虎”。壁心是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将领名录,镌刻着1938年前参加黑铁山起义部队、后担任副军(省、部)级以上职务的79名将领的生平简略。整个纪念壁面由480块高0.8米、宽0.6米的黑色石板镶贴而成,镌刻文字近4万字。顶部琉璃瓦装饰,脊卧二龙戏珠,整体建筑宏伟壮观。</h3><h3>建在纪念壁东南方100米处,是黑铁山烈士陵园的主体建筑。烈士坊呈南北走向,南北两个坊门之间连接高8.5米、长80米的大壁。坊门、大壁上下边框全部用微石雕面石板镶贴,顶部是仿长城垛口式大砖墙。烈士坊镌刻着张店区(含高新区)全部200多个村居1400余名革命烈士的生平简介,近10万字。整个烈士坊全长近百米,又是建在山坡地带,气势恢宏、大气壮观。</h3><h3>烈士坊前面草坪上,安放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主要领导人姚仲明、廖容标、马耀南、赵明新的半身塑像。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司令员廖容标中将及夫人汪瑜的遗骨也安放在烈士坊廖司令的雕像前。烈士坊前南部草坪内安放了从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走出的南萍、张辑光等8位老将军的半身铜像。</h3><h3>黑铁山烈士坊于2003年国庆节竣工。至此,黑铁山革命纪念景区内已建成“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壁”“烈士坊”四大爱国主义教育建筑体,革命纪念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粗具规模。在1995年被山东省委确定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又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济南军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9年被淄博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