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明时节阳光媚,青山绿水鱼儿肥。</h3><h3> 携家带口赶集去,听戏串门逛庙会。</h3><h3><br></h3><h3> 4月6日—8日,融合了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物资交流的乌龙禅寺“三月三庙会”如期举行。周围邻村的老百姓顶着出人意料的春烈日聚集到溧水区白马镇村百年古刹乌龙禅寺。</h3><h3><br></h3><h3> 我也不例外,虽没有购物的欲望,也没有听戏的乐趣,而是陪老伴重返三十多年熟悉之地,寻找曾经的一段往事。我自然不忘自己的兴趣,带上相机,记录一下踏青寻故人的过程。</h3><h3><br></h3><h3> 我们八点多钟坐上‘’游2‘’。自‘’游2‘’运营以来,我算第一次乘坐,那感觉挺不错的。一路的风光尽收眼底,约四十多分钟,我们便到达目的地。我们行走在弯曲的山路上,好在路面较以前平整宽敞了许多,没有了以前沙子路的尘土飞扬。一辆辆的私家车、三轮电瓶车载着他们的家人擦身而过。路人三三俩俩的行人悠闲的不慌不忙的走着,他们时而谈笑风生,时而短暂沉默想着各自的心思。</h3><h3><br></h3><h3> 不一会儿,我们便翻越一座小山岗,清澈透亮的龙王庙水库呈现在眼前,举目四顾,群山环抱,青山绵延,绿树葱葱,山花烂漫。乌龙禅寺掩映在山峦绿树中,一阵阵悦耳动听的戏曲声传入耳边。</h3><h3><br></h3><h3> 我们边走边望,沿着水库的道路,听着清澈的湖水拍打着堤岸的声响。翻过又一道山岗,只见不宽的山坡上的两侧,有各地来的小摊返,有的摆放着农家的椅子、小板凳等小农具;有的搭着小棚子挂满了男女老少的衣服,一个劲地吆喝;有的支起锅灶卖着热气腾腾的水饺、面条;有的支起一顶帐篷,摆上两三张桌子,有几个好酒的游客推杯换盏,品味佳肴美酒……</h3><h3><br></h3><h3> 我们沿着两边的摊位转了一圈,便缓缓朝乌龙禅寺大殿走去,几个香客点燃手中的香火,朝四方叩拜,然后将手中的香火插入香炉,脸上荡出一丝的微笑,那虔诚的样子定会感动神灵,福佑其子孙平安幸福。</h3><h3><br></h3><h3> 大雄宝殿西侧的露天舞台是新搭建的,蓝色的帷幄布置在左右两边和舞台的上方,由于这天风大,舞台上蓝色帷幄被风掀起,时不时飘向空中,舞台前两侧的音响震耳发聩,两侧电子频幕不时地传送着戏曲的唱词。</h3><h3><br></h3><h3> 前来听戏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为他们都是闲人,用来打发时间,当然也有一些小孩,他们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凑热闹的,青年人却未见。老人们都戴着帽子,遮着阳光,有的张着嘴望着舞台,有的眯着眼睛👀点着头,听着唱戏的味道……我自然不放过眼前的一幕,用目光搜寻着现场,时不时用相机瞬间定格自认为喜欢的情景。老伴催着我去寻找曾经的那段记忆,她找了半天却未找着,回头嫩是要我帮她一道寻觅。</h3><h3><br></h3><h3> 我提着相机,领着老伴穿过并不算大的小村,又翻过一个山坡,那座曾经的小屋子掩映在树林里。‘’瞧!那屋子就是。‘’老伴随我手一指,兴奋叫道‘’是的,是的!就是这里。‘’那是她姐老干妈的旧屋子,原本四大间的老屋,拆了两间,只留下两间,这两间屋子的门紧锁着,是她干妈儿子住的,如今搬到镇上去了,拆了的两间才是她干妈住的,人已经走了。门前的小屋东侧是两间厨房早就拆了,西侧对衬的猪舍完整的里面堆满了杂物。老伴睹物思人,叹道:‘’多好的地方,如今面目全非,人走屋空,好生凄凉。‘’她站立在门口的树林里沉思良久,然后迈步离去,还时不时回头张望两下,怅然离开。</h3><h3><br></h3><h3> 我们离开曾经熟悉的林中老屋,便又走近乌龙禅寺,巧遇曾经的学生在庙会做义工,见我的到来十分惊喜,便邀请我们用斋饭,盛情难却之下我们从命,用餐之间聊着师生之间的人与事,悟着禅语带给人的心境之美——走进自然,享受山水之乐!</h3> <h3>图文合成:七 月</h3><h3>拍摄地点:溧水区白马镇乌龙禅寺</h3><h3>拍摄时间:2019年4月6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