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担

地平线

<h3>墙角靠着一根扁担,父亲把我们从河南挑到了陕西。</h3> <h3>河南人是世界上的吉普赛人,人走到哪里,家就安在哪里。</h3> <h3>有一次,我去超市买腐竹等干菜,一位漂亮的年轻女理货员看我在挑拣,就好心提醒我,叫我买产地河北的,别买河南的。我理直气壮地告诉她:我是河南人,我为什么不买河南的?</h3> <h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全家六口人:祖母,父母,哥哥,姐姐和我落户到现在这个村庄,记忆中,这里就是我的家。河南的家一直还在,在困难时期父亲也没有舍得卖掉,但于我没有什么印象。</h3> <h3>父亲在这里又给我们建了个家,是在砖瓦厂旁用砖垒了个简易小屋,外面用木栅栏圈了个灶房。</h3> <h3>我们兄妹三人在这里长大,上小学,中学直到现在,我们早已成了陕西人。</h3> <h3>在家里,我是老小,得到父母的疼爱最多,哥哥姐姐给的呵护也最多。</h3> <h3>父母是庄稼人,生产队干活从不怠工缺勤,只想着多挣工分。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日子有点想掉泪的感觉,但那时也没觉得有多么苦,小时候在家里、在村子的生活都很快乐。</h3> <h3>我在村子长大,但没学会干农活。因为父母从不让孩子们干重活,只是让我们好好上学。所以我只会割草和拾柴禾。</h3> <h3>割草和拾柴禾我在小伙伴里是最有成就的,当时是生产队,草也少柴禾也少,别的小朋友每次的草笼割不满,我每次都有办法。还记得我发明了一个拾柴禾的好办法,把树枝折坏但不折断仍挂在树上,等断枝干了去拾在笼里。哈哈,小孩子怕笼里有鲜树枝碰上队长或社员遭骂。</h3> <h3>有时家里的自留地也有重活要干,哥哥就帮父亲干完了。灶上的做饭任务姐姐就帮母亲做了,也没有我的事。</h3> 最兴奋的事情是晚上去邻村看电影,三五成群结队而去,数着北斗七星的位置,谈着电影的故事情节,听着村子的狗叫声回家。<h3><br></h3> <h3>现在,早已告别了物质贫穷的时代,生活也不是只在自己的村庄,农耕文明的圈子越来越小,但父亲的扁担一直靠在墙角,虽不挑水也不挑粮,内心里还是不愿意丢掉。</h3> <h3>想一想,六十年前,我们家从河南来到陕西,就是移民,国内移民。当年,父亲独家闯陕西,也蛮有魄力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