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饼

末末

<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春天到了,每年到清明节,厦门人的习俗之一就是做“薄饼”,也就是春卷,这个时令的蔬菜正是时,自带春的鲜嫩甜香,吃着吃着,就吃出了春天的味道…</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老妈做的薄饼,那是有口皆碑,第一自然是味美纯正,第二呢,就是量多。</p><p> 说春卷,虽然好多地方都有做,也许是家乡的味道,我个人觉得还是厦门,而且是厦门老市区的做法最为味美讲究,同安的春卷会包上咸干饭或是炒米粉,味道也不错,但是会掩盖了菜蔬清新的香气,而有的地方是把春卷的蔬菜馅料分别炒熟,然后再分别放在春卷皮里头卷起来吃,这样的制作方法则少了菜蔬气味相融合的味道。</p><p> 老妈做的薄饼,用料并没有多精贵,但用的却是当季最新鲜的高丽菜,胡萝卜,大头菜,冬笋或刚出的春笋,荷兰豆,青蒜,搭配上豆干,三层肉,海蛎,把这些都细细切成丝,按一定的顺序油炸或翻炒,最后烩成一大锅,再慢火翻动熬煮,美味的薄饼馅料即成。</p><p> 什么叫做当季?吃货应该都很懂得,某些东西在这个季节的口感最好,时间不对,口感就不是那个味,气味也没那么协调,总觉得差点什么,哪里有说不上来的不对劲。老妈做的薄饼很好吃,但都只在清明前后做,为什么呢?曾听老爸说,厦门人都说清明过后的海蛎不好吃,有股臭脚丫味,哈哈!也许这就是原因,厦门的薄饼缺了海蛎可不行,这是主料,薄饼馅料的鲜甜全靠它。</p><p> 每当薄饼季,厦门人做薄饼都有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一起分享的习俗,老妈做的薄饼好吃,自然分享的就多,所以每年做薄饼时,都是一次全家总动员浩大的工程。</p><p> 老爸是爱吃薄饼的,但是却总嫌麻烦,每次做薄饼,老妈发动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他却是甩手掌柜,最多只帮忙把买回来的皮一张张分开,防止相互粘黏,然后报告大家,“这家皮做得好,一斤皮有24张,还都完好。”</p><p> 我们吃薄饼是卷着吃的,老爸要么是我们帮他包好递给他吃,要么是自己打上一碗馅料,混上芫荽海苔贡糖,再把皮撕得碎碎的,拿汤匙直接舀着吃,说是吃到肚子里都一样,老妈每看到他这么吃,就会一脸嫌弃地说,”好好的东西都不懂得享用,像猪吃的一样!”</p><p> 但老妈又很看中老爸的评价。</p><p> “这回做的有薄饼味吗?”</p><p> “嗯,有,薄饼味很足。”</p><p> 听到这话老妈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别人的评价不重要,得到口味刁钻的老爸这个评价,意味着她这回的薄饼做得很成功。当然,老爸每次的品评也都很到位,好就是好,差点就是差点,这也促使老妈不断改进,努力提高厨艺,而我们就成了最让人羡慕幸福的儿女,因为家里有位好厨艺的妈妈,吃的都是外面花钱买不到的美味。</p><p> 老妈做薄饼的量到底有多大,怎么说呢?早在十几年前,我跟着她去菜市场买菜、拎菜。到了市场跟卖菜的说了要买的菜和数量,小贩以为来了个常年的大主顾,非常激动。</p><p> “阿姨,你买这么多菜是不是食堂或是快餐店要用?”</p><p> “没啦!我家要做薄饼。”</p><p> “啊,做薄饼要这么多菜啊!”</p><p> “是呀,要做很多。”</p><p> 至今我都记得小贩合不拢嘴吃惊的表情。</p><p> 别人家做薄饼可能是一个大鼎熬一锅,最多就两锅,老妈做薄饼,没个三五锅是不行的。每当做薄饼,家里所有的大小锅盆全都征用,各种切好的菜丝摆满了大厅和厨房,空气里漫着新鲜蔬菜特有的清新气息,洗菜切菜得用掉大半天时间,炖好消熄了水分的薄饼馅料还得要四、五口大锅来装。</p><p> 包薄饼要先垫上一层焙好的海苔和酥香甜美的贡糖,缀上些许芫荽,这是厦门薄饼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配料,加上厦门特有的海堤牌甜辣酱,裹上热得烫烫带着鲜甜汤汁的馅料,连皮带馅咬上一口,各种菜香、海蛎三层肉豆干笋香,海苔贡糖芫荽甜辣酱面皮,各种食材的香味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又层次分明,回味无穷。焙海苔也是很见功夫的一道工序,心是急不得的,海苔丝是长在海岸滩涂边上的海藻,买来后,要仔细地把细沙和海蛎壳小螺壳用手工挑筛出来,然后用干净的锅热上一点油,小火慢焙,火候很重要,要注意观察,因为海苔丝很干很细,焙得不够干则不够酥香,而过热海苔会焦掉会变苦,那就很影响薄饼的整体口感了。</p><p> 老妈的薄饼不只是做给自家人吃,每到薄饼季,总有慕名的吃过的一些老朋友明求暗示,而好客的老妈只要一谈到做薄饼,总是全身心的投入,热情高涨,激情满满。每次都要跟人家说,“你们尽管过来吃,很多,吃不完的,要没吃够瘾,记得把家里的锅带来再装些带回去。”记得当年我刚参加工作,邀请了同事过来家里吃薄饼,表姐工作的国债服务部就在我家附近,也拉了一大帮人,还不算上自家亲戚和老妈老爸的朋友,我粗略估下,老妈做一次薄饼的量,应该可供近40人。</p><p> 这两年老妈年纪大了,再加上老爸行动不便都是她在照顾,体力精力大不如前,因此她每说要做薄饼,我们都劝她不要做,真想的话,那就少做点,累坏了可不好。可是,我是懂老妈的,要做的话量怎么可能少得了!凡品尝过老妈做的薄饼的人,无不称味美,更有十分馋这口的人,如我表姐,嫁到香港好多年了都还念念不忘,每次打电话回来都要跟我妈说,哪天回厦门要老妈专门做给她吃。前几年,老妈清明做薄饼时特地为她速冻了两盒,留到中秋她来厦门时再带回香港。我想表姐是真切的喜欢吃老妈做的薄饼,这可能也是远嫁香港多年的她,记忆中家乡的味道之一,薄饼是真的好吃,但何尝不是聊解乡愁的味道。而我是幸福的,没有思乡的这份愁苦,想吃到这份滋味呢开开口就行,现在老妈做不动了,她的手艺我也学到手了,也可以自己动手解馋。</p><p> 老妈薄饼的滋味已经深深的烙在我身上。她不知道,而我也不自知,其实这一切的一切早在童年时就悄悄开始,那时一大家人为了年节忙碌的身影,那些每个节日特有的习俗流程和美食味道,都深深潜藏在我的身心里。早年,对这些事我都不屑一顾,以为都是老人家的事,可有天我突然惊觉,我开始上心当年那些不屑的事,开始觉得还蛮有意思有味道的,开始怀旧呵…</p><p>(末末 2019040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