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文俱韵

雅容(文字原创图片大多来自网络)

<h1>  弟昨晚发一短文,甚是淡雅而有魏晋之风,其书法也有晋之风韵,这当然是我之看法,抄其下:<br>  有朋友修葺平屋一间,内设小火炉一个,每“天欲雪”,炉火甚旺,邀亲朋三五人,置酒,泡茶,添菜,酒随量,茶不止,淡笑不止,常尽兴而返,乘雪而归,……</h1><h1> 感于斯杯,遂书白居易《答刘十九》诗一首,赠之。</h1> <h1>  我故乡自然我是明白,山涧村舍,每家茶炉煮茶,有来客,便喝茶,不关你口渴与不渴,宾主相谈,冬天雪地,土屋瓦房,自然有一种清韵雅趣,只于置酒添菜,就很少有了,原因虽雪天,人们都还是忙,那有如此半日闲呢?这只是文过于饰而已!</h1> <h1>  说起文过于饰,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质胜文则野”,而且”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文章就是文章,精彩一点才有可读性。就连《史记》这样的史书,也是文采斐然,鲁迅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己很是有趣,大概因为屈原的《离骚》而让司马迁感动,屈原写进了《史记》,其实,在司马迁之前,很少有书说到屈原,这之后因《史记》和《天问》《离骚》的文彩而重视屈原,有言,文人相轻,只是同时期无能之辈相轻吧!其实更多是文人相惜,或是相重吧!就象书法家,大都很重视《兰亭集序》,至今成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被敬重为书圣,当然其文章也精妙,因聚会的美好而乐极生悲情,想到人生苦短,故后人有”当及时行乐”。就《兰亭集序》,可看出王羲之是一位道教中人,他的小楷《黄庭经》是道教重典,魏晋时期与其后,有上清道,创史人女师魏华存,经典《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此汉以后,道教在中国盛行,魏晋时期有很大的发展,医学、书法、诗人一身的淘弘景是大道士,他的笔迹,尚存焦山的《瘗鹤铭》,被推为“大字“之祖,诗也很好。唐宋时期,道教更盛,宋徽宗是狂热道教徒,诗书画俱擅,文人也大都以身试药,医学有了大进步,佛教其实居其次,说得远了。</h1><h1> 魏晋之风,这个时期,人们发现了自然和自身,出现了文章诗书大成时代,田园诗人陶渊明,隐居文学,如嵇康,《与山巨源绝友书》,山水诗人谢灵运;有文论,《文心雕龙》很有影响,志怪小说,其思想上儒道佛杂混,对后世影响不小。就文章诗书,魏晋南北朝灿然大备,晋人舍声言韵,韵为何物?范温说:</h1><h1> 备众善而自韬晦,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其次一长有余,亦足以为韵,故巧丽者发之于平澹,奇伟有余者行之于简易,如此之类是也。</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