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节,这位老兵都带着茅台来“赴约”……

亦文亦武

<h1><b>毛主席的好战士、老三篇哺育的新人——王树庆</b></h1> <h1><b>兄弟</b></h1><h1>77岁的退役老兵何廷芳颤抖着双手,慢慢将酒斟入酒杯,摆在烈士遗像前。然后,他取出一颗红色五角星,一边轻轻地固定在覆盖骨灰盒的红绒布上,一边红着眼说:“老哥,我又来看你了。”</h1><h1>何廷芳口中的老哥,是他曾经的战友,长眠于哈尔滨烈士陵园的王树庆烈士。此时此刻,头发花白、满脸悲伤的何廷芳已是热泪盈眶,而遗像中的那个英气青年,永远定格在25岁。</h1><h1>一瓶茅台酒、一颗红色五角星、两束鲜花、一群老去的战友……同样的“礼物”,同样的“目的地”,同样的一群人。14年了,每年清明节期间,何廷芳都要来赴这样一场特殊的“约会”。</h1> <h1>4日清晨5时许,天刚蒙蒙亮,何廷芳比往常早醒了一个多小时。这一天,又是“赴约”的日子。一切收拾妥当,临出门前,他再次打开灰色的环保手拎兜,仔细检查一番,“嗯,都带了”。</h1><h1>从何廷芳居住的平房区“北厂”附近出发,需换乘两趟公交车才能抵达“约会地”——哈尔滨烈士陵园。但对何廷芳来说,这一天是他看望“老哥”的日子,还会见到一些老战友,距离不是问题。</h1><h1>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达烈士陵园。何廷芳刚走进接待室,78岁的战友金志远就迎了过来说:“老王也来了,和树庆的家属在骨灰堂呢”,说着,两人在胸前戴上小白花,向远处的英烈骨灰堂走去。</h1><h1>老王名叫王世斌,今年72岁,从阿城赶来,他们都是王树庆的生前战友。得知今年聚会的战友只有他们三个人了,何廷芳有些伤感:“有的去世了,有的腿脚不方便,还有的是家里有事。越是这样,我们越珍惜每一次见面,岁月不饶人呀。”</h1><h1>去往烈士骨灰堂的路上,何廷芳向随行采访的记者讲述了王树庆烈士的英雄事迹。“在执行战备巡修线路任务中,部队涉水渡河,当时骤降暴雨,河水突然上涨,树庆同志不幸牺牲,时年25岁。”何廷芳深情地回忆说,王树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某部通信班长,“他年纪比我大一岁,但入伍比我晚一年,我给他当过班长、排长。他沉默少言,但为人厚道,对人特别好。”</h1><h1>何廷芳说,作为通信兵,常年驻守在外巡修线路,他和王树庆同吃、同住,是睡过一铺大炕的兄弟。他们无话不谈,还曾有过约定,一旦谁‘光荣’了,另外一人就要照顾对方的家人。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喝两口。王树庆曾叨念:“都说茅台酒香,可惜从没喝过。”王树庆的这点心愿,何廷芳记了一辈子。</h1><p><br></p> <h1><b>相聚</b></h1><h1>三位战友、五名家人共聚一堂,王树庆烈士的祭奠仪式简单而温馨。 </h1><h1>在英烈骨灰堂,王树庆的侄孙王义刚轻轻地抱出骨灰盒,将其放置在案桌上。王义刚也是通信兵转业。从小,三爷爷王树庆就是他的心中偶像。</h1><h1>何廷芳打开环保袋,一样一样拿出物品。他将一副新写的挽联悬挂在两束绢花上,用纸巾仔细地擦拭着战友的骨灰盒,纸巾是他提前用白酒浸泡过的,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了。</h1> <h1>随后,何廷芳打开一瓶茅台酒,斟入两个新酒杯中,酒香扑鼻,氤氲着静穆的哀伤。何廷芳在骨灰盒外的红绒布上,别上一颗红色五角星。“1、2、3……一共14个了,今年是第14年了。”何廷芳用手掌触摸着每一颗红星,“只要活着,我就年年来看你。</h1> <h1>战友的感情,没当过兵的人难以理解。茅台酒1000多元一瓶,相当于何廷芳月退休工资的三分之一。一年,他也就舍得喝这么一次。起初自己来时,剩下就带回家喝,后来,战友多了,祭祀完成后大家就找地方聚餐,把剩下的酒喝完,“与树庆共饮一瓶酒”。</h1><h1>“酒虽贵,但了却了树庆当年的心愿,值!”何廷芳说,“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的牺牲换来的,我们怎么能忘记他们呢?”</h1> <h1><b>致敬</b></h1><h1>今年来祭祀王树庆的老战友只有三人,其中年纪最小的王世斌也已经72岁了。何廷芳有些忧虑:“我们这些老人都走了,谁还来看树庆,烈士的精神怎样才能传承下去?” </h1><h1>为组织大家纪念先烈,何廷芳特意建了一个微信群,把老战友、烈士亲属和身边人都拉了进去,群里经常发表一些缅怀英烈的文章和诗词。 </h1><h1>一个月前,王树新(烈士王树庆的妹妹)找到何廷芳,提出给烈士陵园送一面感谢锦旗,请他措词。何廷芳琢磨良久,写下了“续写红色基因,永做时代楷模”。为了这件事,今年3月,他还专程顶着大雪到陵园找工作人员推敲。“这个红色基因万万不可丢了。丢了红色基因,也就丢了国本。”</h1><h1>上个月,何廷芳还专程去了珍宝岛烈士陵园。他的另一位四川藉战友,在当年的对苏反击战中为抢修通信线路而牺牲,永远长眠在白山黑水。</h1><h1>“一想到他们为了保家卫国献身一切,我觉得他们既使长眠于此,也仍然在服兵役,在守护着祖国,守护着我们的幸福生活。”何廷芳感慨地说。</h1><h1>“烈士的家属和战友送来的锦旗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哈尔滨烈士陵园主任雍奎云说,何大爷坚持14年悼念战友,值得大家学习。烈士陵园会继续传承、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h1><h1>“有老何这个热心人,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只要能走动,我年年都来。”已经78岁的金志远说,“能够参军,是我们这一生中最大的荣幸,是部队培养了我们,所以我们战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h1><h1>临近中午,祭祀即将结束。随着“向战友敬礼”的口号,何廷芳、金志远和王世斌这三名老兵不约而同地挺起胸膛。神情肃穆,泪光闪烁——他们慢慢地举起右手,向战友致敬告别……</h1> <h1><b>王树庆烈士生平:</b></h1><h3></h3><h1>王树庆生于1942.12,牺牲于1967.5,黑龙江省双城县人,196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被评为沈阳军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沈阳军区标兵模范,授予老三篇哺育的新人,并多次受到部队嘉奖。</h1><h1>王树庆生前担任沈阳军区通信总站某部班长,在抢修国防通信线路时,带领战友们涉水渡河,时逢天降暴雨,河水突然上涨,当时他和战士康连德落水,这时遇到急流,王树庆同志不幸牺牲,时年25岁,中央军委及沈阳军区授予他毛主席好战士称号,追记一等功,追认为革命烈士。</h1><h3>(十四年前,烈士的家人为了祭奠方便,把烈士从牺牲地迁至哈尔滨烈士陵园)</h3> <h1><b><font color="#010101">附加图片:</font></b></h1><h1><b><font color="#ff8a00">退役老兵何大哥在清明节前夕,专程赶到珍宝岛烈士陵园看望老战友</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