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柳笛响

叶子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柳笛响</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那天,我和儿子驱车到百里之外的故乡去给父亲扫墓。我们一路无语,上坟之后,又看望了母亲。便赶往我工作和生活的县城。不经意间一抬头发现路边的柳树已经发芽了!我赶紧停下车子,在路边折了几根柳条,我说:“儿子,妈妈给你做几个好玩的玩具!”儿子好奇地看着我:“妈妈,几根柳条能干个啥?”我故弄玄虚,动手开始给儿子“拧柳笛”(“拧咪咪”即“小喇叭”)。不一会我就拧了四五只长短不一的“咪咪”,我一边给儿子示范,一边鼓励儿子吹“咪咪”!儿子刚开始怎么也吹不响,我给他示范了几次,他终于学会了“吹咪咪”!儿子高兴坏了!于是我们娘两一路上吱吱呜呜的吹着“咪咪”回到了家。回家之后儿子又给他的姐姐炫耀和示范“吹咪咪”去了。</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p><p class="ql-block"> 每年清明节的早上,母亲通常是起得很早。她会在天亮前,蒸好一大锅花卷馍。浓郁的油葱香味从厨房里飘出,氤氲在院子里,引得我饥肠辘辘。我起床走进院子时,天才大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姐姐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新折的柳枝,带回了满园的春色。头上戴着柳枝编的帽子,小兔般蹦蹦跳跳到了我跟前,冲我扮鬼脸,说:“看看我戴上帽子,像不像战斗片中的英雄?”我说:“像,还真像呢!”姐姐笑嘻嘻的,开始用柳枝“拧咪咪”。对于柳树,我莫名的喜爱,喜爱它柔软细长而柔韧的枝条。“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对柳枝最形象生动的比喻: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绦,纷披下垂;“无心插柳柳成荫”,则是对柳树无与伦比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顽强生命力的讴歌。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但宽窄相宜,形如少女细长的眉毛,正如“鞭蓉如面柳如眉”,“柳叶眉”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姐姐挑了一根手指那么粗的柳枝,拇指和食指在柳条轻轻地拧,等绿色的树皮松动了,猛拉树枝,柳枝的绿皮褪出树枝。姐姐用小刀把绿管的两端割齐,把管口处的绿色皮去除,露出里面的白皮,一枝柳笛便做成了。柳笛声音高低粗细是由柳管的粗细决定的,这是我和姐姐在“拧咪咪”时总结出的经验。粗一点的柳枝做出来的柳笛,声音深厚、低沉、粗犷、奔放;细的柳笛,发出的声音则宛转、清脆、响亮;越细,发出的声音越细、越尖。那时,在故乡,每到春天,柳树发芽的时候,村头巷尾,处处回荡着响亮的柳笛声。孩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柳树下玩耍,折起笛枝做成“喇叭”;或是在上学、放学回家的路上,孩子们背着书包,每人手中都拿着十几只柳笛。柳笛一响,百音齐出,声音时高时低,时粗犷时尖细,时雄壮激昂,时婉转悠扬,吹得梨花开,桃花笑,孩子们用自己做的柳笛,吹出了春天,吹出了快乐!如今想来,童年的时候,有谁没有吹过柳笛呢?没有柳笛的村庄,便不成了村庄;没有吹过柳笛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少了几许色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月,柳枝抽出了新芽。我是岁月的歌者,狂奔在三月的堤岸,在那最美的柳荫下,折一段柳枝,弄一曲笛音,在最美的午后,让柳笛响彻云霄,吹开了三月的绚烂。</p><p class="ql-block"> 春日的雨后,草际也带着露珠,扯天扯地的雨幕将一切遮掩;</p><p class="ql-block"> 一起遮掩的,还有我对童年浓浓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春天是美的,春天里最美的还是柳笛声。我的老家也有一条河,在我童年生长的土地上蜿蜒穿过,如同大地的血脉,广布开来,滋润着那片黑色的土地。家乡最多的树是柳树,柳树喜水又耐碱,河沟边、道路旁、房前屋后到处是柳树。</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春天来得正当时,春风把裁出的嫩绿的柳叶挂在柳枝上时,田野、村庄就被这一抹新绿妆点得生机盎然。几场春雨过后,柳树换上了翠绿色的新装,秧苗也染绿了田地。家乡的春天多风,时而料峭,时而柔和,捉摸不定。有“不行春风难得春雨”的谚语,柳枝在春风中飘荡着,风细柳枝斜,柳絮在春风中飞舞着,像洁白的雪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春天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被禁锢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脱去了厚重的冬装,尽情地在田野里玩耍着,那份快乐更是在“嘟”、“嘀嘀”的柳笛声中相互传递着。</p><p class="ql-block"> 我儿时的乡村,孩子们是不敢奢望有玩具的,柳笛便是孩子们春天里最好的玩伴。做柳笛是孩子们最擅长的,猴子般攀爬上树,选中可意的枝条折下来,去掉根梢,用两只手轻轻地逆向扭动,在柳条顶端扒开一个小口,用牙咬住洁白的柳骨,两手拿着柳条慢慢用力地像下扒,那种动作小心翼翼地,仿佛是产房护士接生一个新生婴儿一样。少卿,绿葱管似的柳皮便与柳骨完整地分离开来。拿出随身携带的铅笔刀,将柳皮管截成四指长的一段,将一段截齐整之后,在一头用指甲掐去一截绿色的外皮做成吹的嘴,一个柳笛就这样做成后,还有一个神圣的仪式:把刚做好的柳笛放进嘴里,用力吸一下,而后将口中的唾沫用力地“呸”出去,如此反复三次。每当这时候,我们总会边掐边念叨:“咪咪咪咪吱吱哇,不响了再掐掐”,说来也怪,这么一来,柳笛果然就能吹出音色各异的曲调来。做柳笛的枝条粗细不同,柳笛的声音也不同,细点的柳条做成的柳笛声音尖细绵长,如黄莺娇娇啼鸣,似春燕悄悄私语。粗柳条做成的柳笛声音浑厚粗狂,如牛哞哞之叫,又似马啸啸之鸣。吹奏之时,用双手捂住柳笛,一手一开一合,却也能吹出跌宕起伏的声音来。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粗的、细的、大的、小的一起吹奏,一片呜哇之声顿时响彻天空,往往能引来不少的小伙伴和大人们围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还会把柳笛做得更长些,在柳笛上开出像笛子一样的孔,能吹出简单的高高低低的韵律,这成了我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不管是做怎样的柳笛,喜滋滋一番忙碌后,村子里到处都响起了吱哩哇啦的柳笛声,可谓变化多腔。孩子们总是乐此不疲,往往是站在河两岸,可了劲地吹,直吹到爹娘喊着回家吃饭才罢休。有时候,就是大人们也会在忙碌之余随手做枝柳笛,吹上几声以示对春天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几声欢笑,让我的身心又回到了当下,河畔有两个孩子像出笼的小鹿,在金黄的油菜花间四下里奔跑着,捉完了蝴蝶,又去摘紫色的泡桐花,把小喇叭一样的泡桐花套在柳笛上,柳笛又变成了一支小号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而在春天里做一枝柳笛,吹奏着自以为是的乐曲,是童年的春天里最为得意的一件趣事,就像是那飘柔的柳条上吐出最为鲜嫩的柳芽,让人回味、让人沉浸……</p><p class="ql-block"> 文人雅士们钟爱柳树,赋予柳树很多美好的寓意,男人的俊美是“濯濯如春月柳”;女人的俏丽是“柳叶弯眉樱桃口”;最有诗情画意的场景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家乡人喜爱柳树,不单是因为这些美好的寓意,更在于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和它的实用性。清明前夕,人们会折下带有叶子的柳条,捆成一捆,悬在房檐下风干了,等到夏天来临时,泡茶喝,清热去火利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在又是春天,故乡的山路已经绿柳成行,我很想选一根又细又长的柳条做一支柳笛——不!要多截几段,尽量多做几支,吹奏着,送给每一个微笑着向我走来的人。</p><p class="ql-block"> 现今我生活在城市里,满眼的繁华和绚丽是小村所不可比拟的。如水的人流,如梭的车流,几十米宽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这一切都是小村没有的。但为什么在我的灵魂深处总是有那么一缕淡淡的乡愁,若断若续,若有若无,总是在夜深人静或百无聊赖时如细雨、如薄雾般萦绕于心底而挥之不去呢?</p><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再次漫步徜徉在故乡的柳林边,任和风摆拂垂柳,撫摸着我的脸庞,信手折下一段柳枝,制成柳笛,把它放在双唇间用力地吹起来。心底的深情随着柳笛声流淌开来,承载着记忆的童谣便荡漾在柳林间,美妙的旋律在绿色的树枝上滚动,在天地间回荡,伴着袅袅炊烟漫舞在小村的周围……我吹着,吹着,笛声中装满我深情的梦和生命中纯粹的甘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