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名】金泘沱

西安知非

<h3>歌曲:下一个路口还为你守候</h3> <h3>【西安地名】金泘沱</h3><h3> 金泘沱村位于大雁塔之南,杜陵以北,地势较为低洼,因为南北地势较高地区的流水汇集在村南,所以古时被称为“金盆洼”。据考证,金泘沱村最迟建于北宋时期,现在此村已经城中村改造被拆迁。</h3><h3> 本村有明朝秦汧阳王墓,秦康王于明代宗景泰六年去世,秦王朱公锡继承王位以后,他的兄弟也要按照制度,分封为郡王,于是,秦康王最小的儿子朱公鏳封为汧阳王,朱公鏳生于大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在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封为汧阳王,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岁,他的墓葬在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金滹沱村西约500米处,1999年8月由于有人在此偷盗汧阳王的墓,被发现报警,西安文物局经过勘查,决定对汧阳王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勘探发现,其墓室早年被盗,不过盗扰仅限于棺床部分,墓室结构及其他随葬品基本保存完好。墓内共出土各类遗物111件,发现了陶仪仗俑、随葬的陶房屋模型、陶家具和灶具模型等等生活用品,这些珍贵的陶质文物为研究明代的建筑水平、建筑艺术、陶塑艺术、服饰和仪仗制度、家具工艺,官员等级级别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第二十一卷《烈女传》有载:“ 金泘沱朱匡心为明秦藩永寿王十六世孙。</h3><h3>《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第七卷《祀祠考》记载:“玄武庙”在金泘沱,唐开元时创建。明万历五年重修,大理寺卿秦可贞撰碑。十一年续修,兵部武选司郎中秦可大撰碑。碑称是庙为秦氏先世及可贞、可大读书处。 “万寿宫”在金泘沱,有明嘉靖二年造钟。乾隆十四年重修。 “澄诚县教谕李宝善墓”在金泘沱村西北。第十七卷《孝友卷》有载:“陈渐逵”金泘沱人。道光己酉恩贡,历署宁,羌学正,潼关、大荔训导,补淳化教谕。所至殷于启迪,士习一变。同治初,办团抵御匪乱,屡挫贼锋。族有某孀妇,忽被盗,痛不欲生。渐逵悯其穷,阳言已获盗,一如所失偿之,尤徵厚德。”第二十一卷《烈女传》有载:“ 孙氏,金泘沱朱匡心妻。年三十八夫死,有三子。继姑逼再醮,遇之虐,孙志不为夺。季子泗哲出嗣,家较裕,乃迎母孝养焉。宣统三年,年五十有八。匡心为明秦藩永寿王十六世孙。邢氏,金泘沱陈克昌妻。年二十五寡,遗孤才数月,守节抚之。洎十一岁,坠井死。或劝以夫死子殇,盍再嫁,邢矢志不渝。光绪十五年旌。越五载卒,年六十二。杨氏,金泘沱孙世昌妻。蓝党(蓝大顺蓝二顺起义)之难,世昌死汉中,杨年二十八,甘守清贫。子早殇,取侄伯庚为嗣,节衣缩食供子读。伯庚入邑庠,杨教养力也。卒年五十五岁。孙凤,金泘沱振铎女。同治元年七月二十四日,乱匪突至,女被掠,挟之马上,自投于地,痛骂不已。贼怒,断其臂,骂愈厉。贼吓以火,女自投火中死。贼去,家人收遗骸葬之。</h3><h3> 在金乎沱村北有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管楫夫妇合葬墓,明工部主事黄扆墓,明按察佥事桑摹墓、明太常卿管鲸墓、明诰封北城兵马指挥郎峰王□墓。清荣禄大夫柳中斋及子儒林郎柳伯超墓。(文自网络,作者:丰镐遗子-张新武)</h3> <h3>制作:西安知非</h3><h3>2019-4-6</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