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后人,挂清明

晓 峰

<h3>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这里没有雨。倒是去年清明节那天刮白毛风,漫天飞舞的雪花,强劲的西北风,打得脸生疼。清明、七月十五家人都要给父亲祭扫墓,家人谁有时间都去,父亲的儿女孙子孙女外孙女都去。这两年,给过世的父亲扫墓,都是我姊妹兄弟四个人去,没有落过。</h3><h3><br></h3><h3>父亲是2002年去世的,葬在乌兰察布市前旗煤窑乡十一州(煤窑中学北端)大青山脚下。</h3><h3><br></h3><h3>一大早,去往墓地祭奠的车辆就排了队。到了墓地,按照风俗,给父亲的坟除杂草,添新土,用红油漆把墓碑的字重新刷新,摆上贡品,点上香,烧纸钱,磕头祭拜。这只有在小城镇农村才能行,好多地方都不允许的。</h3><h3><br></h3><h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在越来越重视,还专门设立小长假,公路免费,挺人性的。我觉得,这个节日最大的好处是他的仪式感,对中华民族的孝道的传承和家庭的凝聚力有重要作用。</h3><h3><br></h3><h3>我回来过清明节,一是祭祖,二是回来陪陪母亲尽孝心,也是和家人亲戚相聚。昨天中午就家人聚会,在饭店吃的,没去墓地的亲戚家人也来了。</h3><h3><br></h3><h3>今天一大早,母亲就粉好了糕面,自己还做了红豆红枣馅儿,在家里炸糕,烩菜,拌凉菜。这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妈妈的味道。妈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阴历生日,妈一直记得),正好回来了,就过一下”。我的弟兄姊妹和堂兄一家也过来分享,当然,他们还要干活做饭的。母亲现在年纪大了,做不动这么多人的饭了,但她依然爱热闹,她说:“看你们吃,我高兴!”</h3><h3><br></h3><h3>我喜欢高翥写的《清明》,没有做作的说教,生活气息浓厚。原诗是:</h3><h3><br></h3><h3>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h3><h3>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h3><h3>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h3><h3>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h3><h3><br></h3><h3>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常态吗?祭奠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祭奠回来“夜归儿女笑灯前”。</h3><h3><br></h3><h3>我的父亲平生爱喝点儿酒,我们祭奠时都要带酒,洒在坟头。“一滴何曾到九泉”。父亲,纸钱烧了,你一辈子都没见过的那么多钱,你能收到吗?你爱喝的酒,可曾收到?</h3><h3><br></h3><h3>“人生有酒须当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豪迈洒脱的诗句总会给我们带来几分遐想。</h3><h3><br></h3><h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早生华发的我,也许只有珍惜当下,孝敬在世的母亲,做好自己,才是对祖先家族最好的报答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