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前身是景德镇陶瓷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老馆),成立于1954年1月,是国内第一家陶瓷专题博物馆。2018年10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h3> <h3>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新馆)座落在西市区美丽的昌南湖畔,馆内收藏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珍品重器3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h3> <h3>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这座知识的宝库,里面充满未知,充满想象,让我们进入探寻无尽的知识宝藏。2018年11月7日,我与马鞍山外国语学校师生研学来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希望一探究竟,与古人对话,能够窥见陶瓷历史的变迁,能够触摸到古陶瓷的创作技艺,能够领会瓷工古朴的智慧,所有的想象,在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特色课程里,都留有许多可探寻的踪迹。</h3> <h3>在这里有许多被埋藏的旧时光,讲解员的趣味讲解,为同学们揭开了宝藏神秘的面纱。“莫笑挖山双手粗,工成土器动王都。历朝海外有人到,高岭崎岖为坦途。”这首展现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诗句,将故事描述得惟妙惟肖。这个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学术研究、陶瓷文化传播、陶瓷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让到场的学生们回眸景德镇“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陶瓷发展历程,品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盛宴。</h3> <h3>面对古朴浑厚的瓷器,温柔细腻的画面,大家久久不敢相信,这就是历代陶瓷工匠们的伟大杰作,走近它们,通过同学们的视角去领略,它们传世的故事仿佛是大家心底奔腾的河流,激起的巨大浪花在心中久久无法平息!</h3> <h3>据陶瓷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博物馆作为公共教育基地,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义务和责任让同学们了解并传承我国悠久的传统陶瓷文化,该馆将积极探索青少年教育途经,逐渐完善青少年教育内容,努力在形式、内容、成效上不断深化和提高,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感知博物馆、热爱博物馆,提高大家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积淀,让大家更富有世界瓷都的广阔胸怀!</h3> <h3>景德镇地处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名镇。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h3> <h3>2007年,景德镇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正是这样的城市,造就了中国引以为自豪的陶瓷帝国!</h3> <h3>景德镇,这个被视为创造“泥火传奇”的地方。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h3> <h3></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60年11月2日——4日,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景德镇视察工作,并作有《初到景德镇》诗一首。 昌南自昔号瓷都,中外驰名誉允孚。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艺精雕塑神如活,绘胜描摹采欲敷;技术革新求实用,共同跃进是前途。这是国家主要领导人第一次对景德镇市的视察。</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965年7月5日——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员长郭沫若来景德镇视察工作,并应陶瓷馆、艺术瓷厂、陶瓷研究所的要求,分别提诗、留言,并书写了“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题与艺术瓷厂: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宋代以来传信誉,神州而外有均输。贵逾珍宝明逾镜,画比荆关字比苏。技术革新精益进,前驱不断再前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span></h3> <h3>千百年来,景德镇以其悠久的制瓷历史、完备的瓷业体系、精湛的制瓷技艺、美轮美奂的陶瓷产品享誉世界。</h3> <h3>景德镇因瓷而生,因瓷而名,由一个手工业制瓷小镇发展成为一座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仰望的瓷都,不仅为中华文化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乐章,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h3> <h3>在这里,你可以目睹耳闻千年瓷都发展壮大的轨迹,见证瓷业生产过程的繁复精细和陶瓷艺术之花的瑰丽神奇,感受这块土地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生生不息的开拓奋斗精神!</h3> <h3>这里展出的陶瓷是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馆内收藏了新石器时代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陶瓷珍品3万余件,其中,清代官窑瓷、民国“珠山八友”瓷以及新中国瓷是其馆藏特色。</h3> <h3>这里的藏品不仅数量多,品种全,而且价值高。它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出中国陶瓷和瓷都景德镇的发展历史及辉煌的成就。</h3> <h3>我们通过学习陶瓷的发展历程来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破碎的瓷片上找到我们祖先留下的记忆。可以了解当时中国发展的进程。也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可以做出这些让后人感叹的旷世之作!</h3> <h3></h3><h3>景德,是宋真宗的年号,1004年,他把这一年号赐给了当时还叫“昌南”的小镇,从此,景德镇成为千年瓷都,陶瓷人的朝圣之地!<span style="line-height: 1.8;">景德镇,一个看似普通的江南小镇,千百年来却镇守着属于中华民族最纯正的文化与最纯真的匠心。景德镇陶瓷作为世界陶瓷起源地之一,一直是世界陶瓷中的王者。</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千年瓷都,景德镇瓷器,你从未见过的美:一种产业,支撑一个城市,历经千年,经久不衰。景德镇千年瓷都的秘密:众所周知,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世界瓷都,中国的英文名“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个小镇美丽、神秘、历史悠久又影响巨大。这里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是集天下名窑之大成者;这里流淌出太多绝世佳品,被北宋真宗皇帝赐名“景德”。瓷,源于瓷土,融于水火,塑于人工,成于天意,CCTV《手造中国》、《天工开物之古法制造传习之旅》,专门对景德镇瓷器以纪录片形式记录传承,以及众多成功人士,明星等都对瓷器爱戴有加。泥与火的相识,造就了美瓷,那些形态万千手工陶瓷,无不是艺术家和手工匠人的匠心传承。</span></h3> <h3>“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据考古资料显示,景德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烧陶,至唐、五代,景德镇不仅生产青瓷和白瓷,还创烧出晶莹剔透的青白瓷。</h3> <h3>宋代,景德镇“村村窑火,户户陶埏”。景德镇,一座以单一陶瓷产业支撑一千多年发展与繁荣的城市,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h3> <h3>景德镇瓷器,江西省景德镇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景德镇瓷器以白瓷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千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h3> <h3>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是称誉世界的古代陶瓷艺术杰出代表之一。</h3> <h3>2005年04月1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景德镇瓷器”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h3> <h3>景德镇瓷器自古以来,名扬天下。在琳琅满目的瓷器中,最著名的有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青花玲珑瓷,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幽静雅致的青花影青瓷,古朴清丽的古彩瓷,万紫千红的新彩瓷,明丽隽秀的窑彩瓷,别开生面的总和装饰瓷等。这些珍贵的名瓷,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瓷国之瑰宝”!</h3> <h3>景德镇瓷器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h3> <h3>北看故宫,南访古窑。<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着清晨阳光来到了瓷都大道,这里是通往古窑民俗博览区的入口,一个醒目的标语立在显眼处,北看故宫,南访古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确如此,故宫里的文物陶瓷占比很大,这些陶瓷绝大多数来自景德镇古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景德镇一向以瓷器闻名于世,素有“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美誉,对于我而言,因从未见过传统瓷器的烧制过程,所以,去景德镇参加中国陶瓷博物馆访瓷观古窑也就成了一个梦想。</span></h3> <h3>我张望着那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瓷韵,遐想着她的自然、古典和美丽。沿着平平仄仄的访窑古道,每走一步,两步,我都好似走了一年,两年。沉浸在千年尘封的梦乡,走进历史的深处,陶醉在泥与火艺术结合的出神入化之中。</h3> <h3>古窑里随处可见形状各异的青花瓷,幽静的竹林,水榭楼台甚至洗手间无不例外或布满或镶嵌精美绝伦的艺术瓷与日用瓷,令人目不暇接,享受着丰富而优美的视觉盛宴。</h3> <h3>这里的每件艺术品白如玉,声如磬,薄如纸,明如镜。窑变仿古瓶,釉下彩仕女,雅韵青花瓷,雕塑瓷娃娃,粉彩瓷板画飞鸟走兽栩栩如生,形状各异!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举世闻名的靓丽风景线!</h3> <h3>漫步在历代瓷窑展示区,欣赏着件件精美陶瓷,与古窑近距离接触交流,感受着古窑的厚重与无穷的魅力,感受着窑火艺术的神奇和能工巧匠的睿智,历史的热浪扑面而来。</h3> <h3>古窑,熊熊的炉火成就了景德镇驰名中外的美名,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灿烂辉煌!明清御窑、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红店、风火仙师庙等景点一一彰显了千年瓷文化的脉络,不禁让人深切体会到中国瓷文化的博大精深。</h3> <h3>古窑,沧桑的面容演绎了历史的传奇,刻录了千古的足迹;古窑,时光的流逝承载了陶瓷的兴盛;景德镇古窑好似水晶,晶莹剔透,越斑驳越美丽。千年瓷都景德镇蕴含着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繁华,她是中国文化艺术苑当之无愧的瑰宝、奇葩!</h3> <h3>那一座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古窑,那一个个形态凝重的雕塑,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陶瓷之路曲折的经历,更折射出一种古老不朽的文化和底韵。</h3> <h3>景德镇的千年窑火,在世界的东方烧就了一个光芒万丈的“中国”。千年窑火依然生生不息,衍生出悠久厚重的陶瓷文化是无尽的宝藏。</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陶瓷艺术是一种文化,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具有更多的创作力,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希望陶艺能够发扬光大。</span></h3> <h3>燃烧让人激奋,燃烧迸发文明。在华夏大地,生生不绝的窑火自汉以来从未因屡屡上演的兵燹、灾难、危机的冲击而熄灭过。它燃烧出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它燃烧出一个恢弘的名字——景德镇,在外国人眼里等同中国。<span style="line-height: 1.8;">著名音乐制作人、现代民歌教父何沐阳说:“景德镇是瓷器之乡,也是英文CHINA的代名词,写景德镇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写中国,因为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千年古瓷的造诣,更是传承中国古文明的时代象征。</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送进去的是质朴的灰头土脸,捧出来的却是高贵的光洁似玉,这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这是中国在世界强盛的力证。</span></h3> <h3>瓷器,中华文明的一个亮点,中国对世界的贡献,那是经过熊熊火光煅烧出来的,那是从燃烧中涅槃的瑰宝,“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彰显着华夏文化艺术的绚丽缤纷。</h3> <h3>周杰伦一曲《青花瓷》:十足像是给景德镇做了一次美丽的广告。景德镇——青花瓷的故乡,至今青花玲珑瓷仍是景德镇独有。方文山的词像是为景德镇量身定做一般!在美丽的昌江河畔,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是瓶底隶书的“景德镇制”。</h3> <h3>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画瓷工们娴熟的在空白的瓷胎上,凭记忆脱手画出古朴的花纹,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是隐藏在青花瓷里景德镇千年古镇的传说!</h3> <h3>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明代时,景德镇和各地民窑生产了大量青花瓷器。图案纹饰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h3> <h3>很多人喜欢青花瓷,就像喜欢中国山水画那样。淡淡的少女妆带着浅浅的幽蓝是它独有的雅致。 晶亮的蓝,不管是几袭烟雨的侵袭,亘古的变换,还是美的那么雅致,那么动人心魄。</h3> <h3>从形式上来看,青花瓷画突破了宣纸等介质的束缚,在光滑有弧度的瓷胎上以妙造自然为胜事,虽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但也赋予了青花瓷器独特的艺术魅力,表现出具有灵动率真的审美内涵。然而即便是模仿,青花瓷器上的水墨画仍可圈可点,其笔法或苍茫秀润,或浑厚明净,或雄奇深远,浓淡相宜,错落有致,画法之精细,分色层次之鲜明,立体感之强,达到了“墨分五色”的高超境界,给人以疏朗清新、幽静雅致的艺术美感,令人倾心迷恋!</h3> <h3>从内容上来看,青花瓷画丰富并提升了中国水墨画反映生活的广度,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h3> <h3>景德镇青花瓷是中华传统名瓷之一,青花瓷作为特色江西的产物在景德镇它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景德镇青花瓷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h3> <h3>“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周杰伦的歌声婉转唱出了青花瓷的优雅和高贵,并略带了些忧郁。</h3> <h3>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江南的小镇里,落下杏花雨,是芭蕉惹了雨。江南的小巷里,氤氲着情愫,荡漾着情意,蕴藏着心思。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一笔浅墨,划出的是淡淡的清香,浓浓的心意。</h3> <h3>冉冉檀香透过窗,丝丝缕缕,袅袅升起,游离在江南的小巷。踏阶惹青苔,门环染铜绿,我伫立在窗前,挑帘,形凝而神飞,幽深的小巷里,无人语。</h3> <h3>湿漉漉戏滑泥,在路人脚下留下一串串痕迹。淡绿的身影映入我眼底,屏住了呼吸。转过了屏风,轻掩上房门,从拐角处走出,去经历一次似乎被安排的不期然的相遇。</h3> <h3>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瓶底上雕刻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走近,错过离去。你的美一缕缕飘散,淡绿从我身旁擦过,我立在原地,听溅起的水花击青砖如绣花针落地,心底堆起层层涟漪。我终究无法唤起你那尘封了的记忆,你随风逝去。我转身,空空的小巷,一切还是依然。</h3> <h3>美丽的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我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在中国的瓷器文化中,青花瓷是最为素雅明丽的一笔。</h3> <h3>青花瓷大多表面呈蓝色花纹,瓷质洁白而明净,花面素雅而富有诗意,而且呈色稳定,不易磨损。青花瓷的装饰主要通过线条和笔法来营造美好的艺术意境,通过粗细、疏密、虚实、浓淡、轻重等变化塑造出雅俗共赏的图案。</h3> <h3>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h3> <h3>青花瓷,在天然白泥上勾勒出青花,罩以一层薄透明亮的釉,如冰雪覆青花。再入1300度的窑火中涅槃重生,出窑后,其瓷莹润细腻,其花青翠欲滴,是一枝盛开在时光里永不凋零的青花!</h3> <h3>如果你见过青花瓷,一定会被它的美震撼:明明只是青白两色,却偏有一种不动声色的绚丽;明明落笔简洁,却偏有一种自内而外的华美;明明恣意风流,却偏有一种散落空灵的潇洒飘逸……</h3> <h3>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我一直守候在小巷的小屋里,灼冷香,期待着,终于有一天,会再遇见你。月光色,沉如水,弥漫在江南的小巷。然而,我却再也未见过那淡绿的倩影,记忆化作了江南的烟雨,同那淡绿的风一般逝去。</h3> <h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 ,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h3> <h3>幽深的小巷里,谁书写了似曾相识的初遇?江南的烟雨里,谁留下了相思成疾的泪滴?散去的记忆里,谁谱写了回肠荡气的乐曲?往昔的故事里,谁吹起了如怨如泣的清笛?谁还记得缠绕在这里的记忆,千年挥之不去;谁还记得陶醉在这里的沉思,仍然随风飘扬;谁还记得消瘦在这里的思念,袖中暗蕴幽香;谁还记得坚守在这里的誓言,诉说至死不渝?</h3> <h3>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里最感人的一个字,我以为是这个“等”字。一个“等”字,唱尽多少无奈和惋叹。这一等,是无望的等,是来生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可曲中却只用淡淡的语调唱来,再平常不过,仿佛只是每日等待日出那般简单。</h3> <h3>等待的时候,可以看书写字,可以吟诗作对,可以赏花弹琴,只是时时不曾忘记等待的人。痛苦吗?不,《青花瓷》唱的如此悠然,原来满腹的离愁别恨也可以慢慢洗淡,求不得,爱别离又怎么样呢?</h3> <h3>众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不如就当此生的相遇,只是为了来生的重逢埋下伏笔。这样想来,不禁释然,就算不能再相遇,也应当感谢曾经那惊鸿一瞥的际遇,谁能凭爱意将富士山私有呢?</h3> <h3>青花瓷,也是一样,至少,我们能够隔着千里山水遥遥眺望江南的袅袅炊烟,隔着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想念回忆中那一抹淡淡的背影,正如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h3> <h3>芭蕉帘外雨声急,匆匆而过的是时间。青花瓷容颜依旧,老去的只是我自己,而你的美丽,永远定格在永不褪色的青花瓷,可以欣赏,可以玩味,可以守望,也可以等待!</h3> <h3>千年的轮回,无尽的等待,换来的是一场错过,满腹遗憾,落叶飞舞,是一声叹息。我,刻骨铭心,她,怎么能忘记?一千年,我立在风中,寻寻觅觅。风干了忧伤,放任着无奈,吹落了尘埃,我在这里,没有结局。这个故事不会有结局。一切还是依然,平静,如青花瓷,如江南雨!</h3> <h3>一段远古的爱情,仿佛正在验证着过去与现在的考验,漫过岁月,穿越时空轮回的隧道。像一位风华绝代的女子,由远而近,姗姗飘过江南小镇,将故事的余味延长到我们心中。天青色等烟雨,躲开尘世的喧嚣,红尘随雨水流向远方,遥遥眺望江南小镇默默徘徊的情思。</h3> <h3>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给人的惊喜在于这种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h3> <h3>论意境,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h3> <h3>论词句,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h3> <h3>论曲调,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h3> <h3>三者叠加一处,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h3> <h3>古老的中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远在9000年前,黄河流域就兴起了人类史上的艺术,一种带着东方色彩,含着象形文字特色,淋漓尽致表现民族特点的陶的文化诞生了。当陶与瓷交汇在华厦大地,当世界许多地方留下瓷的神韵时,人们不由地赞誉中国的景德镇。</h3> <h3>人们在追寻着丝绸之路上陶瓷的神韵,在寻找高岭土的密径,在破译瓷之都的神奇。不论岁月悠悠,唐宫里白瓷的光泽,宋廷中影青的靓丽,元区内青花的光耀,明时彼岸刮起的瓷风和清园里瓷的娇媚,无不像一幅画,一首诗,久久地回荡在人们心中!中国的陶瓷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景德镇在向人们讲述着、演绎着这个美妙的故事!</h3> <h3>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说起瓷器就会想起中国、想起景德镇。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瓷都,在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上,景德镇一直用最深沉的自觉守望了两千多年。</h3> <h3></h3><h3>青花在岁月中走过唐宋的诗风词韵,在风尘里携来元明的底蕴高雅。随着一曲悠扬的古调,在瓶底上落笔。带着天青色的烟雨,打湿记忆的年轮。那传世的美丽,搁浅在素胚蓝花瓶底,咏叹成我千古的眷恋。</h3><h3><br></h3> <h3>它将古老与年轻,悠然与斑驳组成一副天然的图画,焕发出崭新迷人的风采,笑傲东方。那一座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古窑,那一个个形态凝重的雕塑,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陶瓷之路曲折的经历,更折射出一种古老不朽的文化和底韵。它正以傲人的姿态等待着远方的客人!</h3><h3><br></h3> <h3>带着盛唐的高雅,携着宋代的飘逸,穿越明清的繁华,让历史融进了这青花案中,<span style="line-height: 1.8;">历经唐时初创、元代的日益成熟再到明清的鼎盛,青花瓷自诞生的那一刻仿佛就注定成为中国艺术文化史上最经典最重要的符号之一。</span></h3> <h3>历代的中国人、尤其是文人世子,之所以喜欢青花瓷,是因为它的青色表达,象征着“青云之志”、“平步青云”、“名垂青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系列痛点隐喻,从青色的本身颜色来说,不媚俗、不明艳,比较庄重。现代科学也告诉我们,这种典雅、素净的色彩也能保护眼睛,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梦中的景德镇,它蕴藏了太多的秘密,惹人情不自禁的探寻下去,就像一首历史长卷中典雅的诗,慢慢展开来,等你的心和目光去倾听和阅读……</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