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清明到;追思亲人泪飞纷。我们的父母离开我们已然三十年了,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想起和父母在一起温馨幸福的时光。为了纪念我的父母,将他们的人生轨迹做成美篇献给长眠于地下的父母,也献给我的至亲至爱的亲人们!</h3> <h3>我的父亲雷天永生于1921年三月份,我的母亲詹沛钦生于1922年十月份,他们在那个年代由父母包办婚姻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结婚,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h3> <h3>我的大哥大姐先后来到人间,组成一个五口之家一儿一女和奶奶是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h3> <h3>这是我大哥和大姐</h3> <h3>我的父亲是个英俊潇洒的人,也是一个热血青年,热情奔放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当时的环境下参加了许多社会组织活动,并成了国民党、三青团成员。为自已的人生和子女的前程埋下了伏笔。</h3> <h3>我父亲在银行工作,经济较不错,父亲还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在相馆留下一家四口幸福的模样!</h3> <h3>我的父亲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从年轻时代就喜欢行游在山山水水之间。这是他们一家四口在1948年从毕节到贵阳去花溪游玩的照片。</h3> <h3>我的父亲出生在四川铜梁县一个叫平滩塘的地方,我的爷爷是个行走的商人,经常在贵州和四川之间做生意,我的奶奶在家带孩子。由于发生了意外,只剩下一个孩子就是我的父亲,他们决定到贵州找爷爷去。父亲当时只有十一二岁,奶奶还是一个小脚女人,他们就在相互的依靠中从四川铜梁徒步走到贵州毕节。从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我父亲还边走边记下当时的行程和地名,画成线路图并保存至今,让我们看到父亲的毛笔楷书写得相当不错👍</h3> <h3>到了毕节后,爷爷出了意外生了场病去世了。奶奶靠自己纺纱织布维持生计还要供父亲读书,真是在千辛万苦的日子里讨生活。父亲读书很努力,经常取得甲甲以上的好成绩得到免于学费的好待遇。</h3> <h3>这是我的奶奶,一直帮着我的父母料理家务。我一出生就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因我母亲要求参加工作,而且积极肯干进了银行干部学校学习,无叚顾及刚出生的婴儿,全靠奶奶用米弄成米浆喂我长大。我五岁时得了传染病(腥红热)住进医院治疗,出院时我奶奶来接我,当时贵阳公交车较少,她从大营坡背着我用一双小脚徒步走回家(甲秀楼)。我们几兄妹都是奶奶带大的,我奶奶于七十年代初去世了。</h3> <h3>我的母亲出生在四川泸州一个叫小市的地方。我的外公也是一个做布匹生意的商人,他们在贵州毕节开了间卖布匹的商铺,日子还不错吧!我的母亲三姊妹是坐着滑杆来到贵州毕节的。</h3> <h3>母亲也上了女子学校学习到了一点知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子无才便是徳,能有一点文化也不错了。由于我外公家开铺子要招学徒,我父亲就来到了外公外婆家。父亲的端庄和聪明好学赢得了外公外婆的心,让自己的大女儿和他结成夫妻,并将父亲介绍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h3> <h3>这是我的外公,我出生时没有见到过外公的模样,他一直在毕节做着他的生意,解放后不能私人经商生活很是拮据,都是父亲每月寄20元支助生活。我外公在六十年代初就去世了。</h3> <h3>1949年新中国🇨🇳的钟声敲响了新时代的到来!中国人民银行被新中国接纳,我父亲也就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了,主要工作是信贷业务。父亲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让他经常领到单位颁发的奖状。也从银行调动了许多工作,贵阳市税务局、贵阳市财政局等单位都留下了父亲工作过的痕迹。</h3> <h3>解放后,母亲也积极要求参加了工作,从一个家庭妇女成为国家的干部。母亲对工作的满腔热血和积极表现,让他当选为贵阳市人大代表。积极要求进步入了党并成为基层领导干部。父母亲在新社会的环境里工作积极努力,并被保送到银行干校进行业务培训。</h3> <h3>新中国里的新生活让我们相继来到这个世界。我也于1952年的五月这个美好的季节出世,我上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后来还有一个妹妹,我们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h3> <h3>这是我奶奶还健在时我们大家庭的合影</h3> <h3>这是70年我大姐出嫁后我们在自己的房屋前面拍的全家照片。</h3> <h3>我的姨妈们我要好好的写出来,让历史的记忆永存在我们心中。 </h3><h3>我的母亲是三姊妹,我母亲老大,我六姨老二,我八姨老三(他们是按大家族排辈叫的)三姐妹的命运各不相同。我妈嫁给我父亲后就当太太,和我奶奶料理家务,打打麻将,生活一帆风顺。我的六姨就太命苦了,当时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因为有些文化还在毕节六龙小学任教。经常和我父亲唱抗日歌曲,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被父亲介绍加入了国民党、三青团。1946年抗战结束后随我姨父回到他老家安徽芜湖,解放后姨妈有文化被分配到民政局工作,并送到天津去培训。正是六姨事业飞黄腾达时,父亲的一个诚实态度而毁了姨妈的前程。父亲交待了自己的历史并写出介绍姨妈加入国民党、三青团之事,档案随之寄到姨妈的工作单位,加之我姨父家是资本家出身,所以开出了工作并定为四类分子。我那美丽聪明的六姨就只能在别人的歧视中生活,受尽磨难。父亲由于内疚而每月从工资里寄20元给姨妈家,再寄20元给外公外婆家。我们九口之家生活还是很拮据艰苦的。</h3> <h3>而我的八姨命运就很不错👍,刚解放时我八姨二十出头风华正茂,也积极参加工作,在银行保管金银珠宝及贵重物品,后化分到公安机关认识了我姨父,通过组织介绍组成家庭。姨父是公安系统的老干部,姨妈跟随他走南闯北,生活很幸福,两儿两女都很有出息。姨妈今年已是91岁高龄的老人了,并有了重孙,真是儿孙满堂很幸福的一大家子。身体健康儿女孝顺,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h3> <h3>我的父亲六十年代调入贵阳市财政局工作,工作业务是对贵阳厂矿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审核。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财政局的干部大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员,旧时代的人多少都有一些历史问题,因此全都进了“五七”干校学习劳动、接受改造。经过两年的劳动改造后返回原单位。而我的父亲为了我(一个知青女儿)选择了到企业有招工机会的机械局新建的厂矿去当会计。父亲的这一举动让我感动😹和难过,父亲已是五十几岁的老人了,为了我而每天乘坐公务车雨里来风里去的到市郊去上班。一个坐机关办公室的人,现在为了子女而在厂矿里和工人间奔波。</h3> <h3>我父亲退休后聘用到外贸公司工作,旧职员的工作经历让外贸单位的员工对他很是赞赏。父亲工作的严谨和对生活的热爱,及做人的原则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也因有这样的父亲感到幸福和快乐。父亲没有重男轻女的旧思想,对我们五个女儿都如掌上明珠般的关爱和体贴,让我们心里充满阳光和希望,让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h3> <h3>我的母亲是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单位上还是基层领导干部,对工作积极肯干认真负责,组织上安排了母亲到息峰温泉疗养院疗养。母亲对我们的教育很严格,要我们政治上要求进步、工作上积极肯干,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就是生活在父亲是国民党员,母亲是共产党员之家的芬围中成长起来的。父母时常教育我们做个善良的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h3> <h3>这是七十年代初我大哥、大姐的小孩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照了第一张全家福</h3> <h3>这是七十年代中后期,我们的孩子也来到了这个世界。</h3> <h3>雷氏五朵金花的合影</h3> <h3>这时父母已进入晚年,也是儿孙满堂,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h3> <h3>八十年代我们全家在黔灵公园游玩时的照片。</h3> <h3>我三姐和三姐夫旅行结婚到芜湖看望六姨和她的儿子</h3> <h3>我六姨的儿子结婚到贵阳和大家见面欢聚一堂,留下大家庭的幸福合影。</h3> <h3>父母退休后他们一起回了趟老家,四川铜梁和泸洲,并见到了老同事和老朋友。这是一次让他们开心快乐的一次旅游。</h3> <h3>八十年代父亲和姨爹俩连襟晚年的合影。他们一个是国民党员,一个是共产党员,这是历史的原因。</h3> <h3>六十年代我六姨从安徽芜湖来贵阳看我们。三姐妹相聚在一起留下了这张尊贵的照片。</h3> <h3>八十年代六姨又一次来到贵阳,她已平反有了工作,大家聚会在一起。他们又回忆起年轻时的日子高唱当时流行的歌曲。嘹亮歌声和欢声笑语弥满在房间里。我和三位老人带着孙子辈我们的孩子去花溪游玩。三位老人度过了他们期待已久的美好时刻。</h3> <h3>八十年代末我父亲生了大病,我六姨从安徽芜湖过来探望,她们三姐妹在一起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h3> <h3>父亲病重期间我们几姊妹轮留照顾父亲,希望父亲能战胜病魔,然而世与愿违,我们心情沉重的留下六兄妹和父母的合影。</h3> <h3>大家在看望父亲期间带上孩子强留笑脸留下这珍贵的照片。</h3> <h3>父亲是在八十年代末去世,才六十八岁的年纪真是太年轻了!父亲的离世留下了许多遗憾和悲伤,让我们一想起来就悔恨终生。</h3> <h3>父亲去世后母亲孤单一人,我们经常回家陪伴母亲。</h3> <h3>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生活,几兄妹经常陪伴在母亲身边,母亲也有了重孙,抱着大姐的外孙笑开了花。</h3> <h3>我经常接母亲到遵义来玩,姐姐妹妹也陪同前往。游览遵义红军山、公园。母亲晚年还是享受了几年的幸福生活。</h3> <h3>俩姐妹的合影,因六姨在芜湖山高路远不能相聚。</h3> <h3>姊妹情深,经常来往,出游在大自然的风景里。</h3> <h3>我的八姨爹是个革命老干部,曾经参加解放遵义的战争,身体里还残留着子弹。这次他们到遵义我处游玩也算旧地重游吧!</h3> <h3>这是九十年代六姨妈退休到贵阳又一次的见面。三姐妹和我的表妹的合照</h3> <h3>我的母亲还算不错👍,进入九十年代科技发展的进步让母亲享受到烧煤气做饭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母亲比父亲多活了八年,享年七十三岁去世。</h3> <h3>母亲去世后我的姨妈们经常互动来往沿袭亲情的温暖。游走在芜湖贵阳之间。</h3> <h3>九十年代末我们到安徽芜湖去看六姨妈,平反恢复工作后到退休,姨妈生活平淡快乐,虽受尽磨难和伤害,但她还坚持生活到二十一世纪,于2007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高龄。</h3> <h3>我的家坐落在美丽的西湖路南明河畔甲秀楼旁,我们六兄妹在父母的关爱中,奶奶的照扶下幸福快乐的成长。我们总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这时哥哥已进入青年时期,他要求进步申请入党,但总在政审时搁浅,哥哥的内心对父亲有了深深的埋怨。而我们在文革期间也受到了伤害。这些原因让父亲的内心五味杂陈,心里总认为对不起孩子。在“五七”干校劳动学习时写了一封满是愧疚之情的信说声——对不起我的孩子们。让我看着信不禁潸然泪下!</h3> <h3>我的哥哥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由于历史原因让他无法展示自己的实力,只能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是六十年代,哥哥喜欢写作,经常给贵州日报社投稿。还担任贵阳糕点厂团支部书记,并得到朱德总司令的接见。改革开放后凭着自己的实力考上了市政协工作岗位,成为历史资料室里的编辑,开启了自己美好的人生。然而天妒英才他却英年早逝,在即将退休的年龄离开了我们,让我们痛心疾首。</h3> <h3>这是二姐带上我和妹妹去相馆留下的照片。我们的童年生活是非常幸福和快乐的,我们的院子是旧银行行长的别墅,大门进去是三块石板铺成的路,两旁路边是美丽的美人焦。房屋后面是个花园,里面栽有苹果树、桃子树、柚子树、葡萄架,一棵挺直的松树🌲立在中央,满墙的蔷薇花爬出墙外。每年苹果成熟的时节,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全院子五户人家全体出动摘苹果,每家分得大洗衣盆一盆的苹果。让我们生活在这美丽的花园里,陶醉在幸福的海洋中。</h3> <h3>现在我们六个家庭相互关照相互扶持相互联系在一起。我们已进入晚年的生活中,在自己的子女身边过着慢节奏的生活。</h3> <h3>今天是清明时节,在这寄托哀思的日子里,我想念我的父母,怀念那过去幸福美好的时光。虽然父母离开我们有三十年的时间,但我们的怀念从来没有断过。每年的清明节上坟都是我们姊妹相聚的日子,今年我在珠海带孙女不能前往墓地点上一柱香,只能用美篇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爸爸妈妈您们安息吧!来年的清明我们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