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82岁老赵第一次来淮河医院骨科看病是在一年前。当时王晓主任告诉他颈椎间盘突出诊断很明确,需要手术治疗。老赵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坚持回家保守治疗。一方面是害怕手术,自己年龄这么大了,糖尿病10多年,冠心病也有10年了,还放过支架,觉得自己上了手术台可能就再也下不来了。另一方面老伴身体也不好,家里家外都离不开他,一旦他去做手术,长期住院老伴就没人照顾了。</h3> <h3>老赵这一忍就是一年。一年后走路已经有些发飘了,双上肢严重的放射性麻木,夜不能寐,双手握力下降,已不能用筷子吃饭。当王晓主任再次询问病史的时候,老赵懊恼不已,后悔没有早做手术。拖到今天,年纪越来越大,症状越来越严重,手术风险越来越高。如今别说照顾老伴,连自理都成了一个难题。去了很多医院,都说82岁,年纪太大,做颈椎手术风险太高。但是现在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再不做手术,老赵怕再也没有机会了。</h3><h3><br></h3> <h3>老赵的经历就是老年型国家未来困境的小小缩影。而且这个困境不仅是老年人的,也属于医生。在王晓主任同意接受老赵住院前,老赵也被好多医生拒绝过,不建议他手术。可是未来医生在面对越来越多的“老赵”时,传统的手术经验是否也需要突破呢?</h3><h3><br></h3> <h3>回归到赵老的具体情况,八个字概括,“症状严重,状态很差”:入院空腹血糖14mmol/L,餐后血糖约20mmol/L;冠脉支架术后,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早;1年前“脑梗塞”病史。术前影像资料显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尤其是颈3/4椎间盘巨大突出伴钙化,椎管侵占达80%以上,髓内已经出现液化坏死信号。根据以往的经验:椎管内前方占位超过50%,一期前路减压手术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可能出现瘫痪甚至死亡的风险。通常是先一期后路单开门减压,让脊髓向后漂移,留出一定的空间,再二期前路减压。但后路手术需要做广泛的肌肉剥离,创伤大,出血多,不适合高龄病人。</h3> <h3>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王晓主任邓钧主任霍守松医生所在的显微脊柱微创团队反复研讨,最终决定采用“显微镜下颈前路颈3/4、4/5髓核摘除减压植骨ROI-C嵌片式椎间融合器置入术”。</h3> <h3>术中视频</h3> <h3>术中图片</h3> <h3>术中术后情况: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30毫升,术后第1天引流量约5毫升,拔除引流管。双手麻木症状明显减轻,佩戴颈托下床行走。第二天复查X线提示融合器位置良好。术后5天即可出院。</h3> <h3>老赵是幸运的,在尚可接受手术的时间遇到敢于担当的医生,遇到了综合实力雄厚的淮河医院。在我们淮医骨科,经常遇见高龄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已与麻醉、心内、呼吸、神内、内分泌等多个学科建立了密切合作,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h3><h3><br></h3> <h3>王晓主任指出:当今是老龄化社会,高龄病人越来越多,然而年龄不能作为拒绝治疗的借口(文中老赵已在多家医院就诊,考虑到手术风险,均让他回家保守治疗),应该让他们的晚年过得更有质量、有尊严,而现实中还有千千万万的“老赵”在忍受本不该有的痛苦,着实令人痛心。我院多学科协作默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力量强大,结合显微脊柱微创技术,颈腰椎手术的创伤、风险大大降低,80岁不是颈腰椎手术的禁忌。数据显示,我院骨科近三年来手术治疗65岁病人占比26%,而其中75岁以上者又占约42%,充分体现了我院老年骨科的强势。</h3> <h3>邓钧主任补充道:显微镜下的颈椎前路手术可以通过椎间隙对突入椎管前方的各种病理类型致压物(椎间盘突出、脱出、游离脱出、骨赘、后纵韧带骨化、骨折块移位、肿瘤等)实现充分安全高效的减压。避免了传统上对于过大的椎管内前方致压物采取椎体次全切、颈后路单开门等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的弊端。通过更小的切口、清晰的视野、充分的减压、精准的止血获得快速康复。这样的病人术后3-5天即可出院。</h3> <h3>据统计,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2.22亿人;到2025年,这个数字预计将会突破3亿。一个超大老年型国家正悄悄地朝我们走来。我们相信老年骨科大有可为,作为一所大型综合三甲医院,我们更应该在这个领域大有作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