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但拿起了画笔,这个世界就只有我了

中伟涂鸦

<h3>郑中伟,1993年出生于江西上饶书画世家。毕业于江西陶瓷工艺美院,进修于河北美术学院,现为培训机构绘画老师,上饶美术家协会会员,上饶“信州七闲”书画艺术群体成员,艺术作品多次被收藏,报道,发表,出版。</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一但拿起了画笔,这个世界就只有我了&nbsp;&nbsp;&nbsp; &nbsp; &nbsp; &nbsp;&nbsp;</h3><h3>&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 &nbsp; 周围很多人用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什么是生活,首先要有能力在这个社会上活下去,才能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而我是相反的做。于是我把自己偏世的思想丢在理想国里, 梦莲居是我自己建的虚拟国度。我的灵魂孤独的在那个国度里游荡,写着关于享受孤独的故事,当然这个孤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h3> <h3>一直想为自己的钢笔风景写生做个总结,总觉得自己画的不够成熟拖拖拉拉,时间久了也想明白了,绘画的提高需要时间和经历的锤炼,艺无涯。高度是我一生所追求的,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到自己艺术之路的顶峰,不断的超越自己罢了。</h3> <h3>&nbsp; 我喜欢画一些便签大小的画,画的最多的也是小张的画。方便携带,随时随地看到心动的景物可以记录下来,不想错过感觉。更是因为画面小,速度提快,最直观的感受可以入纸,这是自己的日志。3.4分钟的画,琐碎的片断拼凑着瞬间的记忆。在初中的时候起,养成了揣一本小速写本在兜里,勾勒一些触及心菲景物的习惯,也就喜欢收集各类符合自己审美的速写本,用画珍藏回忆。</h3><h3>&nbsp; &nbsp; &nbsp; &nbsp; 不管我身处何地,我想要留住美丽的风景时,便从口袋里掏出一小本速写本,以最快的速度勾勒出我对景物的感受,我喜欢这种方式,喜欢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我表现了景物的特征,也记录了自己的感受。我也在尝试各种媒介和表现手法,描绘出最能体现我审美标准的画,画画本来就是自己的行为,应该有自己的方式。有人喜欢以概括的手法表现事物的特征,有人喜欢遵循客观事物,有人喜欢再现自身感受到的形象,侧重点不同并无好坏之论,画者所好罢了,我也在玩感受,玩技法,因景而议,因心情而议。</h3> <h3>&nbsp; 我是一个爱表现的人,喜欢把画分享给大家,我的画就是自己。&nbsp;</h3><h3>&nbsp;&nbsp; &nbsp; &nbsp; 我的风景速写更多的是自己主观的对自然进行臆造,其实就是造景之法,所以看我的风景写生中的一些东西不一定能在自然中找到,事物的位置也有处理过,而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把景物的轮廓通过技法处理到纸面,我觉得合适即可,读者自鉴,思想决定画的审美取向,可能有人会说写生,不把看到的景物如实的描绘出来,那写生还有什么意义,坐在家里画照片不就行了,肯定是有不同的啊。我觉得画面中出现的景物给读者传达出是什么物体即可,它的大小,位置,形状……在画面中和谐就可以了,毕竟这是画,而不是真实的场景,我更关注的是我本人情感的抒发,画作为我情感的载体,更多的是我情感的流露。画照片虽同样也是需要自己处理,可对现场的感受少了,更加理性的分析照片,我觉得一张好画,对所绘事物的感受一定要超越技法的,感受要建立在技法之上,当然没有好的技法如何去表现,那么强烈的感受呢?</h3> <h3>画面的成熟与否也与画者的成长有关,人画俱老,画就是作画之人,就像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写道:世界上本来就没有艺术品,只有艺术家。我们可以通过绘画这一载体去窥视作者的内心世界。如人像和人体写生都有具体的形态相比较,人们总会在造型结构方面找茬,而我画风景,别人不可能说这山不对,这该多出一点,那该多加几棵树,有争议才有意思,可是人们总把目光停留在物体本身,而忽视了作者的情感表达。</h3><h3>&nbsp; &nbsp; &nbsp; 什么是风格,其实就是一个人长期的画画,形成自己的一种特有的模式,说好听是“风格”,其实就是套路,我希望我的画没有任何风格,好像我在做梦,既然在纸上留下痕迹就必然会有它的存在形式。</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h3><h3>&nbsp; &nbsp; &nbsp; 读的书不多,也就胡乱扯扯,画的越多,看的越多,越发觉得自己很渺小。我的废话总是要比废画多,更多的希望自己技与道不断的提高吧。</h3><h3>2016年2月中伟杂记于景德镇珠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