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津英华高中普通高中部,高二四班全体合影。</h3> <h3> </h3><h3> 天津市的高中生要求在高中阶段必须要进行“农训”,我儿子张逸凡所在的英华国际学校是学校统一组织,老师带队到天津农训基地进行为期五天的劳动和学习。</h3><h3>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在初中时到了农忙时节学校要放“农忙假”,因为十四五岁的孩子在农村也是劳力了,虽然妈妈担心我身体单薄怕受不了但是爸爸坚持,农村的孩子不会干农活不体验农活那行,万一学习不好这十几亩田就是安家立命的本钱。</h3><h3> 那可不是体验式的“农训”,而是真的和大人一起天不亮就起床吃口早饭就下地干活,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春季插秧、秋季收割稻子,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感觉累啊!那时没有插秧机,都是人工,而人工插秧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劳动,因为插秧时必须要一直弯着腰,而弯腰时间长了就会腰酸背痛直不起身,腰想断掉一样没有知觉。不长在农村劳作的人一般插过十几垄秧苗就必须要直起身歇息一下,如果是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是根本吃不消这份苦的。而也正因为这段经历这种苦和累,使自己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学出去不在农村受这罪,这真的是我当初刻苦学习的动力,至今和父母亲聊天我还常提起。</h3><h3> 在我儿子的五天农训过程中带队的班主任严老师发了很多微信和视频“直播”,五天的农训生活内容很丰富,大家集体劳动、活动,干了很多以往没接触的农活和学习了很多日常技能。不过对于像儿子这样00后孩子们,城市长大,属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能有这样的经历的确是一件好事儿。与同学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是一种幸福,也算是紧张学习生活的一段休息休假。</h3><h3> 一个城市孩子,在家在父母身边可能仅仅做些简单家务,而现在去挖沟,填坑,运肥料、施肥、引水、放水,帮厨、收拾厨房、学习果树种植,晚上还要上自习,早晨很早就要起床、跑操,这也许,对孩子们来说是个小小的生活挑战。</h3><h3> 五天农训结束,看着儿子灰头土脸、风尘仆仆的进家,一屁股就做到沙发上不动弹,妈妈第一句问的就是“咋样,累吗?”,“说不累,那是假的!要是能再多呆几天就更好了!”。看着他意犹未尽,还在回味农训的生活。</h3><h3> 农训基地的坏境条件肯定没有家里和学校好,但这样才能达到“训”的目的,在我看来劳动强度应该再加大还应该更苦些更好。我对本次“农训”点赞,让这些平日在家“娇生惯养”的孩子们知道生活的不易和农耕的辛苦,才更能珍惜现在的生活和优异的学习环境,<br></h3><h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是发展趋势,人力农耕会逐渐减少但肯定无法全部替代,还需要人的劳动。新一代的农民也不需要向我父母辈一样辛苦劳作。但是我想任何一代人无论干什么工作都需要秉承这种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的农耕精神。</h3><h3> 农训:体验、历练、收获。</h3><h3> 这是孩子们会记忆一辈子的难忘经历,收益终身。</h3> <h3>农训启动仪式</h3> <h3>中餐</h3> <h3>下地干活儿了,挖沟,体力活!</h3> <h3>整垄</h3> <h3>上肥(鸡粪)</h3> <h3>施肥,还带着口罩😷,带着鞋套?!</h3> <h3>引水</h3> <h3>无土栽培技术</h3> <h3>帮厨</h3> <h3>开门迎接就餐同学。</h3> <h3>晚餐,劳动之后吃啥都香。</h3> <h3>洗餐具</h3> <h3>拔河预赛</h3> <h3>拔河决赛,儿子所在的高二四班获得了冠军。强将手下无弱兵,团结的力量。四班好样的。</h3> <h3>叠被子比赛。</h3> <h3>拉歌,发挥我儿子唱歌特长。</h3> <h3>民族歌舞</h3> <h3>摆餐具</h3> <h3>五星级标准,厉害😄</h3> <h3>孩子们吃的很香。</h3> <h3>老师自费给孩子们买大勺子,吃饭快又香。</h3> <h3>晚自习,就在食堂啊?!</h3><h3>因地制宜,不忘初心。</h3> <h3>掰玉米。</h3> <h3>包饺子</h3> <h3>全体参与,大家齐动手。</h3> <h3>叠被子</h3> <h3>打中国结。</h3> <h3>剪纸</h3> <h3>歌舞表演</h3> <h3>不忘学习的好学生,赞一个!</h3> <h3>小憩的孩子们。</h3> <h3>拔河比赛一等奖。</h3> <h3>内务评比二等奖。</h3> <h3>劳动评比三等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