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清吟诗词思故人

z游z@...

<h3>清明时节,春风又绿江南,严冬褪去,杨柳抽芽,桃花绽放。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无数文人墨客、英雄豪杰都曾在这天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既有咏春的,也有抒情的,更有立志的。逝者已矣,生者当如斯......</h3> <h3>杜牧</h3><h3>清明节是缅怀故人的日子,是充满悲伤之日,这一天连老天爷都与失去至亲的人们一同哀伤,一起落下思亲之泪!</h3> <h3>黄庭坚</h3><h3>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生气盎然的春景与清冷凄凉的孤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h3> <h3>白居易</h3><h3>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都是些生死离别的地方啊!亡者在昏晦的黄泉中听不到亲人的哭声,疲惫不堪的人们在傍晚潇潇的雨声里往回走。</h3> <h3>孟浩然</h3><h3>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听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原来是人们到东城去折柳踏青。</h3> <h3>范成大</h3><h3>清明时节,正是春回大地之时,繁花染红了山野,柳条卧在水面上,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h3> <h3>毛泽东</h3><h3>1937年,国际国内形势发了巨大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日本侵华越演越烈,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对国内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巨大呼声,最终国民党政府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在民族大义面前,两党再次合作,走上了联合抗日的道路。</h3><h3><br></h3><h3>清明节,是华夏民族祭奠祖先的重要节日。在华夏民族处在非常艰难的历史时期,清明祭祖就具有了特别重大的意义。</h3><h3> </h3><h3>那一日,国共两党的领袖,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派代表来到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如同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一样,来祭奠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轩辕黄帝。</h3><h3> </h3><h3>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代表林伯渠宣读了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祭黄帝陵文》,从历史到现实,从现实再到行动,一气呵成,文以动情,酣畅淋漓,震撼人心,鼓舞士气,发出了告慰祖先凝聚民心的呼喊和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最强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