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注:本文是为即将出版的《杰出寿阳人》所写的介绍温锁林老师的文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六届“杰出寿阳人”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抬头是山,路在脚下。你是全国高考评卷满分作文的开创者,你是全国语言学界的名学者。你不忘初心,坚守高远的学术理想,教书育人桃李芬芳;你成果累累,学术生命力蓬勃旺盛,跻身全国同行的前列。寿阳精英的排行榜中有你,全国学界翘楚中有你!</b></p> <h1><b> </b></h1><h1><b> 一 位 跻 身 于 全 国 语 言 学</b></h1><h1><b> 领军者行列的学者</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荣获第六届“杰出寿阳人”称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温锁林教授</b></p> <h1><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温锁林教授1962年出生于寿阳县平舒乡宋家坪村,1979年考入山西省雁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寿阳一中担任高中语文教师。1990年考入山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语法学家孟维智教授。1993年考入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二十世纪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的著名学者胡裕树教授,为胡先生的关门弟子。1996年7月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山西大学文学院。1998年3月到2007年12月担任山西大学文学院副院长。2007年2月到11月应韩国釜山大学邀请担任客座教授进行合作研究。2008年1月被引进到天津师范大学,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代汉语语法学方向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b></h1><p class="ql-block"><br></p> <h3>2001于山西大学</h3> <h1><b style="font-size: 22px;"> 温教授从教37年来,以他广博的学识、雄辩的口才和优良的师德赢得了学生的广泛赞誉。早在寿阳中学任职期间,他就以独到的教学方法大胆探索语文教学改革之路,是受学生爱戴的语文教师。1983年冬,山西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曹会长一行来寿阳检查我县的语文教学,他在随机听了年仅二十一岁的温锁林老师的课后大为震惊,用“自古英雄出少年”来评价,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后来,温老师开始了他长达六年的求学深造之路,经过硕士与博士的专业教育,他的语法研究能力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他语文方面的独特才华更有了用武之地。家乡山水的蕴育,家庭文化的熏陶,养成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更铸造了一种敢于争先的品性。几十年来,靠着一种拼命三郎的奋斗精神,温老师在他所从事的语言学研究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语法学界的翘楚。长达二十五万字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语用平面研究》(该论文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2005年由韩国新星出版社出了韩文版)是他走向语法学研究前沿的代表作,该书也是我国语法学界第一部全面梳理和总结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的力作。他的恩师胡裕树先生在八十三岁高龄时专门为他的专著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并高度评价:“《现代汉语语用平面研究》填补了我国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三十多年来,温教授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除了他的主攻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学之外,还从事过计算语言学、方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语法理论、中学语文教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工作并在这些学科都有数量颇多的学术成果发表。迄今已出版个人专著两部,合著两部,主持并参与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在语言学顶级期刊《中国语文》上先后发表文章两篇,在《当代修辞学》《汉语学报》《语言研究》《语文研究》《语言科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等重要专业期刊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八十余篇。他的这些论文不仅数量多、发表的层次高,而且都有很高的引用率,在学界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与广泛的学术影响力。</b></h1><p class="ql-block"><br></p> <h3>2006年在榆次常家庄园</h3> <h1><b style="font-size: 22px;"> 温锁林教授的学术成就可通过统计数据更为直观清晰地展示出来。2018年7月,黄月博士的一篇题为《15年来,中国语言学界谁主沉浮?来自文献计量学的分析》的文章轰动了中国学术界。温教授以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我国近万名语言学研究者中排名在前1%,真可谓是百里挑一!更为重要的是,黄月博士的这篇文章的数据不是以某个学者三五年的短期研究为计量依据,而是依据2001年至2015年长达十五年国内最具有权威性与学科代表性的十七种语言学C刊的发表情况,做出详尽的数据分析。由于数据真实,统计科学客观,其统计结论更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学者稳定的科研核心竞争力与学术影响力。</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统计表明,温教授在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三个时间段内均位列前1%,全国近万名发表过C刊文章的语言学者中仅有23人能在这三个阶段一直位列前1%,实属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正如黄月博士文中所言:“这23位学者在这15年的学术生命力呈现稳定的旺盛状态,是中国语言文字研究领域的持续代表性学者。”</b></h1><p class="ql-block"><br></p> <h3>2019年春摄于天津师范大学校园</h3> <h1><b style="font-size: 22px;">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温教授能够十五年来位列中国语言学界的前列,成为天津市唯一一位榜上有名的语言学家,跻身于全国语言学者的前列,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可想而知!</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作为一名学者,温教授以顶级的专业研究水平闻名于语法学界,而作为一名教师,他在三尺讲台上也尽显身为人师的动人风采。说到温老师,不能不提到他高超的教学艺术。众所周知,语言学课程的特点是咬文嚼字,逻辑性强,讲授语言各级单位的构成规律,通过语言规律的说明与推导,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这一注重逻辑的特性与具有生动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的文学课程截然不同,所以语言学与文学的课程相比就要单调与枯燥得多,中文系的学生大都不太喜欢。但是,温老师的课程却能一改这种刻板的印象,颠覆了我们对语言课的认知。上温老师的课,学生都得早去抢占座位,担心去迟了占不到好的座位。他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智慧的火花不时点燃,那些语音、词汇、语法等专业术语与知识,在温老师的点化下奇迹般地化枯燥为有趣,学生感受到的是语言的科学之美,逻辑思辩的之美。这种授课效果得益于他对中外语言理论方法驾轻就熟的运用,也得益于他对语言材料的通透的理解与把握。听他的课简直就是一种难得的乐趣与享受,温老师戏称他的课是给学生“上智力体操”。不论是在山西大学还是现在的天津师大,温老师都是最受学生爱戴的教学名师。</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正是在温老师学术魅力与精湛的授课艺术的感召下,多少人因此而走上了语法学研究之路,成为国内外各大名校的硕士博士,奠定了学术研究的基础,有的甚至彻底改变了人生的走向。夏军,一个来自安徽的贫苦孩子,凭着对语言学的热爱考上了温老师的研究生,温老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指导,还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家里的藏书更是让他随便翻阅。最终他考上了北大陆俭明教授的博士生,如今已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大学教授。胡乘玲,在课堂上受到温老师授课艺术的吸引而对语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成了温老师的硕士生,在温老师的精心培养下,她硕士期间就在语言学专业期刊发表了学术论文,还有两篇论文被录用,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所长刘丹青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如今也成了著名大学的教师。张宝,一个读研期间“不听话”的学生,温老师亦师亦父,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提醒他、教育他甚至训斥他,又在他经受挫折和困难的时候鼓励他、安慰他、帮助他,毕业时他如愿考上复旦大学的博士,成为获得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奖学金的青年才俊。像这些在温老师关怀下成才的学子故事,足足可以讲上几十个。不仅仅是他们,温老师对每一位学生无不倾注自己的一腔心血与深情。在他的培育下,一批批学子也稳步地走上了语言学的研究之路,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即将成为未来闪亮的一批新星。酒香不怕巷子深,慕名受业于温老师门下的众多博士生中,还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名外国留学生,他们正在将温老师的学术影响延伸到海外,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教书育人三十载,桃李芬芳遍地春,温老师堪称是教师这个行业里最杰出的代表者。</b></h1><p class="ql-block"><br></p> <h3>温老师指导的部分外国博士生</h3> <h1><b style="font-size: 22px;"> 温教授常和学生们说,抬头是山,路在脚下。做学术研究,就是要面对无数个问题与挑战,如同面对一座座“大山”。但是要在所从事的领域做出创新性的贡献,就得勇敢地面对这些大山,不能被大山所吓倒,踏实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山的顶峰进发,最终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学术境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温老师怀着对语言学的热爱,数十年来不忘初心,坚守高远的学术理想,几十年如一日潜心学术,把握学术潮流脉搏,笔耕不辍,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学术生命力,结出累累硕果,并尽心竭力育人才,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语法学青年才俊。</b></h1><p class="ql-block"><br></p> <h3>2019年元旦前夕与部分研究生合影</h3> <h1><b style="font-size: 22px;"> 温老师不仅是一位学术成果多元的名学者,他还是一位勇于担当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创新者与改革者。让温老师闻名学界的还有一个大事件,那就是他开创了我国的高考满分作文的时代。他曾于1998年至2007年连续主持山西省高考语文评卷十年。1998年在主持山西省高考语文评卷中,以一人之力,突破重重阻力,首次给出了十篇满分作文,为我国满分作文时代的开创者,推动了我国语文评卷制度与语文教育的改革。满分作文的推出,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值得关注的教育改革成果之一。1999年他又在主持评卷时设计并成功实施了背靠背的作文评卷模式,对推动全国高考语文评卷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重大影响。2001年秋被国家考试中心聘请为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评价专家,在全国各省市举办高考语文试题试卷评价报告300余场。为了适应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改革,给山西语文教师提供及时的语文教育教学的信息,构建语文信息交流的平台,2003年温老师又创建山西省语文信息学会并担任第一、二届学会会长。</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温老师在他所从事过的工作中都以其独到的见识与胆略,做出了造福社会无愧于时代巨大贡献。</b></h1><p class="ql-block"><br></p> <h3>2018年春摄于北京怀柔红螺寺</h3> <h1><b style="font-size: 22px;"> 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全国著名的学者,温锁林老师的成才史本身就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励志教科书。他是不懈的学习者与追梦者,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温老师,家乡的骄子,寿阳人的骄傲!厉害了,温教授!厉害了,我的寿阳人! </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作者:李思静 陆旭</b></h1><p class="ql-block"><br></p> <h3><b><br></b></h3><h3><b>站立者为作者李思静</b></h3> <h3><b>作者陆旭</b></h3> <h1><b><font color="#ed2308">感谢您的阅读,点击下边的链接,您可以看到作者奉献给您的更多的文章!</font></b></h1>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ch8i1v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任性”小鹦鹉历险记</a><a href="https://www.meipian.cn/c10vtr9?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他</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