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边的寺院

小黑板

<h1><b>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通州,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b></h1><h1><b> 流经北京、河北、天律、山东、江苏和浙江六个省市。</b></h1><h1><b> 古运河全程可分为七段。 (一)通惠河: 北京市至通县; (二)北运河: 通县至天津市; (三)南运河: 天津至临清; (四)鲁运河: 临清至台儿庄; (五)中运河: 台儿庄至清江; (六)里运河: 清江至杨州,入长江; (七)江南运河: 镇江至杭州。</b></h1><h1><b> 全长1794公里。</b></h1> <h1><b>  京杭大运河历经二千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b></h1> <h1><b>  沿运河南下有许多美丽风景和大小寺庙。</b></h1><h1><b> 到隋朝隋炀帝(杨广)时,据称隋炀帝南下扬州看琼花,(时称扬花,扬州出美女)也为了南粮北运。</b></h1><h1><b> 同时古运河二岸沿水建庙宇多了起来,沿河的三教九流分布之广。文庙、孔庙、龙王庙、娘娘庙、关帝庙等,供祖先的词堂,属于儒教。</b></h1><h1><b> 沿河还有人们所知的庵、观、刹、宫等都是出家人修行或修道的场所。其中庵与刹和寺同属佛教。</b></h1><h1><b> 只供人们信仰神仙,道士捉鬼,阴阳师除妖驱恶和念经已故的人,如城皇庙、观、宫、道等,同属于道教。</b></h1><h3><b> </b></h3> <h1><b>  两汉未年,佛教传入中国,此后寺为寺院(僧侣居住和学习的地方),在古运河两岸的报恩寺、天宁寺、寒山寺、灵谷寺、白马寺等。在寺里修行和弘扬佛法的称之为僧人、和尚、方丈或禅师。</b></h1> <h1><b>  寺院佛塔是“高僧”的墓,就相当于帝王世家墓了,佛塔顶楼称“天宫”,佛塔底下有“地宫”。</b></h1><h1><b> 天宫或地宫都是存放舍利子、佛像和佛经等圣物。(舍利子是佛教修行者遗体焚烧之后,发、肉、骨成珠状或块状的颗粒。)</b></h1><h1><b> 根据级别而有层数的区别,塔层有1、3、5、7、9、11层之分,层数多寡象征道行的高低,七级浮屠就由此而来。念佛经:“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思就说救人一条性命,比建造七层的佛塔功德还大。塔层均为单数,那是取和尚单身之意。</b></h1> <h1><b>  乾隆皇帝通过大运河乘龙船,六次下江南,以考察水利,每次出行都带许多妃嫔。为此他撰写了《南巡记》上、下卷本,记载了观民察史、加恩士绅、培植士族、阅兵祭陵,主要还写道每到一处码头下,总要去寺院祭神拜佛。</b></h1><h1><b> 《南巡记》一文写道: “去寺院,心中有佛,胜似塔中有佛,初机众生,故修道场”。</b></h1> <h1><b>  每次下江南,一带一路,带动古运河岸大兴土木扩建寺庙、修缮佛塔。</b></h1><h1><b> 据不完全统计,古运河沿水大小寺庙三百有余,著名大古刹,寺院三十八处(寺院必有佛塔)。</b></h1><h1><b> 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 中国京杭大运河(古运河)沿水寺院佛塔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b></h1><h1><b> 笔者也去过其中11处京杭古运河的著名寺院,晒图如下:</b></h1> <h1><b>  北京通州古运河旁有“三教庙”,也叫三庙一塔: 文庙(儒教)、佑胜教寺(佛教)、紫清宫(道教),还有燃灯佛舍利塔(佛教)。</b></h1><h1><b> 常言道:“不到三教庙,不看燃灯塔,就不算到达古运河的头”。</b></h1> <h1><b>  北京通州古运河紫清宫(道教)</b></h1> <h1><b>  北京通州古运河佑胜教寺(佛教)</b></h1> <h1><b>北京通州古运河的燃灯佛舍利塔(佛教)</b></h1> <h1><b>北京通州古运河文庙(儒教)和其背后的燃灯塔</b></h1> <h1><b>  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香积寺,河上舟舸穿梭,岸上古风依旧的美妙景象。</b></h1><h1><b style=""> 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年间(公元978年),元朝未年被一场大火烧毁,后重建。</b></h1><h1><b style=""> 清康熙皇帝下江南,在香积寺内又建两座石宝塔。</b></h1><h1><b style=""> 1967年文革中东塔被毁,现仅存西塔</b></h1><h3><u style=""> </u></h3> <h1><b>  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香积寺</b></h1> <h1><b>  香积寺内的西石塔</b></h1> <h1><b>  嘉兴没有峰峦起伏的山,但有紆迴秀美的水,沿运河有许多好风景。</b></h1><h1><b> 嘉兴西门外运河畔,耸立三个高达十余米的砖石砌古塔,古塔后是茶禅寺。</b></h1><h1><b> 至於寺庙前三个高塔并峙,全国似乎没有听到第二处。</b></h1><h1><b> 三塔下又有风帆往来不绝,河光塔影早晚景色不同,最好的在夕阳西下之时,这里也曾经前诗人墨客称之为“茶禅夕照”。</b></h1> <h1><b>  运河畔上的"茶禅夕照”的牌坊</b></h1> <h1><b>  运河畔的三塔</b></h1> <h1><b>  运河畔的茶禅寺</b></h1> <h1><b>  寒山寺,因唐-张继的《枫桥夜泊》而出名。</b></h1><h1><b> 寒山寺位于古苏州城外,现在是苏州市姑苏区。寒山寺并没有山,而是沿大运河畔始建于南朝萧染代天监年间(公元502年)。</b></h1> <h1><b>  京杭大运河苏州寒山寺</b></h1> <h1><b>  寒山寺内的普明佛塔</b></h1> <h1><b>  寒山寺的大钟楼 梵音阁,夕阳正好从正西门照进来。</b></h1> <h1><b>  古运河畔的南禅寺,妙光塔是著名的无锡八景之一。</b></h1><h1><b> 南禅寺历史悠久,位于无锡南隅中心地段,古运河畔独具特色的古寺庙建筑群。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间(公元605年),规模宏大,南朝名寺无与伦比,号称"江南最胜丛林”。</b></h1><h1><b> 寺内炒光塔,高45米, 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距今已逾千年。古塔为七级正八面九角阁楼式,檐角悬挂铜铎铃。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之美誉。</b></h1> <h1><b>  古运河畔南禅寺</b></h1> <h1><b>  七级八面妙光塔</b></h1> <h1><b>  天宁寺位于常州市中心古运河畔,建于唐朝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年)。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有东南第一丛林之称,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b></h1> <h1><b>  天宁寺正门,面对古运河</b></h1> <h1><b>  天宁寺内天宁佛塔</b></h1> <h1><b>  常州天宁宝塔黄昏夜色</b></h1> <h1><b>  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国家重点保护寺院。</b></h1><h1><b> 高旻寺是驰名中外的扬州八大古名刹之首,中国佛教神宗的四大丛林之首,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b></h1><h1><b> 高旻寺创建于隋代,屡兴屡废,且数易其名。清初顺治年间重建为行宫,在古运河岸建七级浮屠,以纾缓水患,名曰“天中塔”。</b></h1> <h1><b>  康熙帝四次南巡,曾登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故手笔书墨额赐名为“高旻寺”。</b></h1><h1><b> 高旻寺的大殿完全采用皇家宫殿建造方式,高30余米,面积1320平方米,殿亭基座全部为花岗岩,很为厚重,殿宇气势宏观,雕梁画栋,金钓彩绘。</b></h1><h1><b> 整个寺院花草树木,亭山放生池等布局合理,是中国唯一花园式的寺庙。</b></h1><h1><b> 僧徒常有百众之多,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与会员也有来自高妟寺的方丈和禅师。</b></h1> <h1><b>  现在高旻寺的天中塔修缮后为9层,高72米,呈八角形,供72尊玉佛。</b></h1><h3><b><font color="#167efb"> 宝塔一层灯一层,灯光直上天光下。</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十里五里灯尚见,明星隐约疏林中。</font></b></h3><h1><b>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修建大观园,就以曹寅等人为康熙帝南巡修建高旻寺塔湾行宫,为背景和原型。</b></h1><h1><b> 《红楼梦》的诗词点明了大观园所在位置,“帝城西”即高旻寺塔湾行宫之西。“有凤来仪”的图案,实际是歌颂皇帝南巡。</b></h1> <h1><b>  当我第一次去高旻寺,仔细欣赏寺院的建筑,便会发现这座邻水而建的寺院与其他略有不同。建筑没有以其他寺庙的庄严,像游客进入大观园的轻松,但曲折幽深的路径又感觉十分含蓄。</b></h1><h1><b> 在那里不同于其他寺庙的不问尘世,但从建筑便能略微感到缕缕的人情味,就像佛所说的尘世。</b></h1> <h1><b>  镇国寺地处高邮市京杭大运河中间,有“运河佛城”之称。</b></h1><h1><b> 镇国寺始建于公元874年,唐僖宗帝的宗弟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他遍访名山古刹,一日云游到高邮,来到运河边,只见运河流水汨汨,俗念尘思顿然消失。</b></h1><h1><b> 遂在此结茅禅修,专心弘扬佛法,法务之盛传至朝廷。唐僖宗拨款修建寺院,赐寺名“镇国禅院”,同时赐与“举直禅师”称号。</b></h1><h3><b><br></b></h3> <h1><b>  高邮镇国寺古塔,赤称西塔,建于唐僖宗时期,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6米,顶端塔利为青铜铸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b></h1><h1><b> 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古塔在拓宽范围内,为保护这一珍贵文物,周恩来总理审核方案时特批: 让道保塔,留下了河心岛上的古塔。</b></h1><h1><b> 镇国寺和镇国寺古塔被列入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b></h1> <h1><b>  海会寺位于山东阳谷县阿城镇古运河畔,大运河的畅通,给古阿城带来数百年的繁华。</b></h1><h1><b> 据历史记载,其全盛之时古阿城四十八街,七十二小巷,最繁华的是依街傍水的东西大街,商铺五里长,沿河建有文庙、书院、观、祠三十几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鲁西最大佛教寺院海会寺。</b></h1> <h1><b>  海会寺是唐宋帝王两赐名额的千年古刹,寺院内设有九层海会六方塔。清朝康熙48年(1709年)重新修缮,康熙增儋十一层六方塔,称之海会双塔。</b></h1><h1><b> 海会寺是华北地区五大寺院之一,也是鲁西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具有北方浓郁的四合院建筑风格。</b></h1> <h1><b>  寺院内的“海会寺碑”是康熙手书,但在1940年抗战时期被日军炮火炸裂,寺院部分建筑被炸毁。</b></h1><h1><b> 1958年“大跃进”中大炼钢铁,寺庙内的大铜钟、铜塔铃被毁,1966年文革初期红卫兵破四旧多次浩劫,寺庙破败不堪。</b></h1><h1><b> 2000年海会寺历经二年大修,现在为鲁西最大佛教活动场所,也是古运河鲁西民族文化旅游重要景区。</b></h1> <h1><b>  一九七九年冬天,路过安徽泗县顺便游览古运河旁的千年古刹释迦寺,通济渠泗县段现存有水故道28公里,是隋唐大运河安徽段的唯一有水河段,也是大运河通济渠段仅存的古运河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b></h1><h1><b> 古运河边不仅保存千年古刹释迦寺大殿和千年九层释迦古塔,运河岸边古城墙以及树围4.12米的千年古槐,至今被誉为“千里汴河第一槐”。</b></h1> <h1><b>  九层千年释迦牟尼佛塔</b></h1> <h1><b>  千年古刹释迦寺大殿</b></h1> <h1><b>  释迦寺内的玉皇阁</b></h1> <h1><b>  2010年7月我去泗县释迦寺发现,古寺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建设的商品房。当地群众指着工地入口处一块被包裹起来的石碑告诉记者,现在就剩下这块刻有释迦寺文保单位的石碑,其他物件都已拆除。</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在古运河旁工地的售楼处,销售人员介绍说,由于位置优越,中小学、广场、菜市场等配套完善,还在建设中的这一楼盘销售很好,售价达2700元/平方米,是当地高价楼盘之一,目前只剩下一种户型的房子可供选择。</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泗县城东古玩市场上,我看到地摊上出售释寺内的玉皇阁檐角悬挂的“猫头鹰”铁风铃,我很惊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地方重要历史文物,我也没有讨价还价二百元买了下来。</b><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等机会以后赠予泗县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泗县许多百姓深感痛心。早在2007年,得知县里将该文保单位卖掉搞房产开发时,县里不少群众也曾联名写信给有关部门,要求自己出钱修缮古寺,保住千年文物古迹,但当地领导置之不理,最终没能阻挡古寺被拆厄运。“这种事情竟然发生在所谓文化先进县,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啊!”</b></p> <h1><b> 释迦寺怜</b></h1><h1><b> 世人来往皆为利,我佛心中荡无存;</b></h1><h1><b> 可怜千年释迦寺,今朝伦为商品房;</b></h1><h1><b> 回天无术奈若何?只缘世俗名利熏;</b></h1><h1><b> 苍茫大地多相似,朗朗乾坤旦夕间。</b></h1> <h1><b>  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天后宫位于天津古城东门外,始建于元代。</b></h1><h1><b> 由于当时海运漕粮,漕船海难不断发生,而天津是海运漕粮的终点,是转入内河(大运河)装卸漕粮的码头,所以,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下令建天后宫(当时叫天妃宫)于天津海河(大运河)三岔河口码头附近,供人们奉祀海神天后。</b></h1><h1><b> </b></h1> <h3><b style="font-size: 20px;">  水工、船夫、官员在出海或漕粮到达时,都向天后祈福求安。居家百姓没钱的也来求财,没儿的求子,有病的祈免病灾。</b><br></h3><h1><b> 这是古人无法克服海洋、江河险难而求助神灵的消极表现,也反映了苦难民众的古朴文化心态。</b></h1> <h1><b> </b></h1><h1><b> </b></h1><h1><b> </b></h1><h1><b> </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