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忆故人

春华求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光飞逝再逢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又到清明忆故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昨夜难眠数心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朝信笔思成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父母在世时,心中总有个寄托,不曾惦记故乡的诸多事情。父母走后,心里没了倚靠,许多久远的往事时常浮现于脑海。虽无紧要,却又挥之不去——几年前就想在清明节时,给记忆中的姥爷烧一把纸钱,可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坟茔,而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这里所说的姥爷,并非我的外公,而是我爷爷的舅舅。打我刚刚记事起,姥爷就是我们家庭的一员,但他从不和我们一起吃饭。他住在我家东院的土屋里,自己另起了一个锅灶。由于年岁较大,又是一个人独自生活,故而每天都起得较晚。待我吃过早饭后,才见他把炉子提到院里,升起袅袅炊烟。吃过饭后就擓起他的糖篮子,到街上卖糖去了。一年四季,复而起始,除了雪雨天,从不肯闲在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姥爷的糖篮子很大,篮口上置一块薄板,板上又放着几个玻璃盒子,盒内分别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糖果。糖篮子就是姥爷生活的全部来源。他每天都在街中心摆摊,周围坐着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姥爷一边与大家说笑,一边时不时地向四处张望,等待着前来买糖的乡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家家都穷,虽然糖块不贵,但一天中也没有太多的生意。只有有孩子的家庭,为了哄逗孩子,才舍得买上几毛钱的糖吃。后来有人给姥爷出了个主意,让他制作一副竹签,用抽签的方式来招揽顾客。我那时太小,不懂得里面的门道,但大概意思知晓一点:谁若是抽到了赢签,就不用花钱,白白地把糖块拿走;谁若是抽到了输签,就给姥爷放下几毛钱,或是买些糖块。</p> <p>姥爷是个实诚人,顾客又多是乡邻,所以他从不捣鬼,运气全由天定。有次傍晚,姥爷回家时,一脸失落而又沮丧的样子。我问他怎么啦?姥爷说今日倒霉,白白输掉了一篮子糖果,一个月的生意算是白做了!第二天早上,我就在院里的柴草旁发现了那把竹签。姥爷做了几年的生意,我从未见他自己吃过一颗糖果,倒是经常拿出一些送给我吃。特别是在我不高兴的时候,他就打开糖篮子任由我自己去挑选。</p><p><br></p><p>还有一件事令我印象颇深。记得我七岁那年,母亲走亲戚时给我带回了两只白色的小兔,由于喜欢,便精心饲养了起来。不管天气多热,我都会背起草筐,到地里去寻找兔儿喜欢吃的野草。半年后,两只小兔长得又肥又壮。本以为是一对“夫妻”,想一直养下去。可后来一看,竟是两只公兔。母亲说:“公兔也好,再养段时间就给你们炖兔肉吃。”</p><p><br></p><p>那年代不到春节若能吃到肉食极为渴望。可不成想没过多久,两只兔儿就都不见了,不知是半夜里被人所偷,还是兔儿自己跑了。我一下子急得痛哭起来。无论母亲如何劝我,我都止不住伤心的哭声。直到后来姥爷提着一只野兔回来,说立马给我炖兔肉吃,我才擦了擦眼泪,跟着姥爷去了。</p><p><br></p><p>姥爷炖好后,只尝了一点咸淡,就捞进盘子,全都递给了我。后来我才知道,姥爷看到我哭后,就急忙走了出去。他本想去给我买点肉食,刚巧出门不远,就碰到了一位打猎归来的猎人。于是一番言语,就把人家猎捕到的野兔给买了回来。</p> <p>姥爷不是我们村人。他究竟何时落户到我们家的,我也不清楚,从未问过,小孩子也不好打听长辈的事情。我只隐隐约约地记得老人们说过:姥爷年轻时曾经娶过一位女人,两人感情甚好。可是天不作美,婚后不久,那女人就突患重病而去了,也未曾留下孩子。姥爷伤心过度,从此再不肯成家,一直过着单身生涯。</p><p><br></p><p>虽然爷爷是姥爷的亲外甥,家人们对姥爷也都十分尊敬,可是姥爷心里总有个“情结”,他不愿拖累别人,不愿给任何人添麻烦,所以从不和我们一起吃饭,自己的日子过得好点赖点他都能担待。所有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的衣被活,也尽力由自己来做,奶奶和母亲想要帮忙他都不肯答应。</p><p><br></p><p>大约我十岁那年的冬天,姥爷终未躲过严寒,病倒在了炕上。家人们急忙请来了村医,给姥爷瞧病用药。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仍未见好。记得有一次,奶奶坐在炕头上,抱着姥爷的头给他喂药,可是姥爷怎么也不肯张嘴。后来无意中掀开炕席一看,底下全是药片。原来家人给姥爷买的药,他不但没吃,反倒全都藏了起来。很显然,姥爷在抗拒治疗。他觉得自己老了,已无力再支撑生活,即便治好后多活几年,也是给家人增添负担,这是他最不情愿的。</p><p><br></p><p>由于那时我已上学读书,没能参加姥爷的后事办理,所以也不知他的坟在何处。只听说在征得村里同意之后,把姥爷葬在了离村较远的一块闲置土地上。后来清明节的祭奠,也都是爷爷和父亲的事情,故而我全无了印象。加之多年后的土地平整,村里所有的坟茔都已被平掉,种上了庄稼。久而久之,也就没了标记。</p><p><br></p><p>祭奠只是后人的一种念想。在漫漫的人生途中,我与姥爷相处的时光虽然比较短暂,但却留下了抹不掉的记忆。从他老人家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代人的辛酸,也看到了农村人的朴实与善良。同时也联想到了无后老人的心境与凄凉……深植于脑海中的有关姥爷的印象,不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么?</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图原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