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小鞋绣花鞋

柳影

<p> 一双小脚绣花鞋 </p><p> ( 柳影 2014 7 5 )</p><p><br></p><p>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p><p> 一缸眼泪,既包含当年缠足时的身体痛苦,更包含一双小脚带来精神上终生痛苦。早些年,母亲尚年青,时常抱怨命运的不公;一双小脚,没有文化。被一条长长的裹脚布和竹板束缴,无法正常发育生长的脚,严重扭曲变形,走不快,走不稳,若负重劳动,行进则更加困难。更要命的是,缠足约束的不仅是一双小鞋,更约束了你的目光,约束了你前进的方向,约束了你的自信心,约束了你的精神。</p><p> 母亲有一双皮鞋,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双皮鞋,在五六十年代,这是一双时尚都市女人的必需品。这双鞋静静地躲在木箱的一个角落,默默地在哪儿,数十年之久。崭新的,黑色牛皮鞋,制作精良。鞋里还衬这双鞋垫,还有两团棉线,左右鞋各有一团,用来弥补残缺小脚留下的空间。</p><p> 时尚的女士皮鞋是父亲买的,专门在北京最大的百货商场,王府井店里为母亲选购的。那年他公干去首都空军总部学习,用了半天时间完成了他心中的一个愿望:用这双皮鞋补偿几年单身在外对家庭关照不足的缺憾,还希望以此改变一下她的形象,尽快融入都市生活,融入军营大院青年军官太太中来,成为一个有模有样的城市女性。这样,她与父亲之间,在形象外表服饰方面差距会缩小,会趋向和谐一致,结果令人失望。鞋是双好鞋,可不适合自己,母亲坚持这样认识。她从不主动穿上,甚至连多看它两眼都不情愿,在我印象中,她只穿过一次,还是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才勉强上脚的。</p><p> 那是春日的周末。姥姥从山西老家来到沈阳,与我们一家团聚。父亲一改平日的戎装,一身笔挺的校官毛料军装,英俊帅气,而是换上藏蓝色毛料中山装,帅气依旧又添了几分成熟稳重。母亲也脱下平日里大襟上衣,换上浅灰色的制式女装,发饰依然为素日一贯的“白菜帮子”也称样板戏里的女主角《杜鹃山》“柯香头”,破天荒穿上皮鞋。万泉公园,春光明媚,花红柳绿,蜂蝶飞舞。父亲钟爱的一台苏制135相机,快门频频闪动,为家人记录下了一个个瞬间。为保证拍摄效果,还请了公园里的照相师傅,给全家拍了一张全家福合影。</p><p> 母亲并不开心。皮鞋好看,却不中用,穿上它不会走路,慢且失去平衡,常常落在众人身后,有时还落在姥姥身后。姥姥也是小脚,比她脚更小,为十足的三寸金莲。望着走在前面的女儿和姥姥,她不高兴并气愤着,光为穿皮鞋你们觉得美观,却不知皮鞋里双脚的痛苦。什么脚穿什么鞋。是规矩,硬要改变它是不行的。此此后,皮鞋在也没有露面,更没有穿在母亲脚上,被她深藏于箱中,一个不被人察觉的角落。一双时尚物件被彻底隐藏起来。</p><p> 事实上,隐藏起来的不是一双鞋,而是一条路被封死:一条改变自己脱离农村生活方式走进城市生活的路,一条试图与父亲保持一致的路,一条不再是自我封闭而是步入开放的路,被封堵。作为儿子,我曾经想就皮鞋一事询问母亲,可我没有,也想询问父亲,也没有。似乎觉得询问会刺痛长者内心的隐痛,封存之久的痛不易被掀开。</p><p> 仲夏时节,母亲周年祭日,老屋一隅,一个老式立柜的抽屉里,母亲的一双绣花鞋在哪里。一双天蓝色的绣花鞋,绸子鞋面,极不寻常。在自家纺车织布年代,能花钱买几尺样布的机会不多,绸子面用作鞋面更为罕见,确实必要,因为这不是普通的鞋,是婚嫁新娘的鞋,价格再昂贵也不能省。鞋的前脸,用五彩丝线锈的荷花图,逼真精致,看得出是极其精细之作,每只鞋面五朵荷花,一大四小,错落有致,布局构图讲究,一左一右两只,共为十朵花,象征日后生活十全十美。这是母亲当姑娘时为自己准备的嫁妆之一,是她的杰作。</p><p> 作新娘子的当天,正是穿着这双绣花鞋,在欢乐的唢呐声中,在一阵又一阵的爆竹声中,母亲被一顶花轿抬入柳家新房里的。那一年,她十六岁。精精美的绣花鞋在娘家陪嫁的柜子里,默默地躲了七十五年。七十五年里,除了在三十年前老屋向东迁移两百米,跟随老屋老柜一同搬迁之外,再没有搬动过。老屋老柜,封闭的环境,时间虽然己过去七十多年,绣花鞋依然崭新如当年,色泽依旧鲜艳,只是鞋底上有轻微摩擦穿过留下的痕迹,这痕迹也完好如初。</p><p> 七十多年中,作为随军家属在东北沈阳、吉林、公主岭、在西北的西安等城市居住,母亲不曾将这双绣花鞋带入城市里,是她老人家忘记了,这不大可能。唯一的解释是:她也想改变自己,融入城市,作城市人,然而,她没能做到,或者说做的不够好。她坚持认为自己是农村人,自己真正的家在老屋,故将有重大意义的物件都珍藏在老家老屋老橱里 。</p><p> 一双小脚绣花鞋,是幸福的记忆,也是母亲一生痛苦的记忆,更是旧时代留给她的终生无法摆脱的历史物件。</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和柳青家在育鹏小学的时候是邻居,我和他也是一起长大的发小。自然对她母亲非常熟悉。他母亲热情、厚道。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困难的那几年,他母亲经常做一些好吃的送过来。玉米面菜团子里面,掺着一些虾皮,特别好吃。就是他母亲的创新。平日里,他母亲总是一袭平实的素装,一对小脚,走路缓慢。浓浓的晋南乡音,堂堂正正,从不躲闪。那时育鹏小学家属院儿里,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几乎都做了部队干部的家属。在这些军队干部中,柳青父亲的官职是最高的,但他母亲却是最朴实的。那个年代热播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其中就有三排长陈喜,入城后,经不起香风毒雾的熏染,嫌弃农村媳妇春妮的情节。这种典型化的情节,也是当时部队中的一种现象。柳青正是通过对母亲性格的叙写,揭示了他父母伉俪情深,一如既往的可贵,也使他的回忆、怀念,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 发小邻居张塞外 )</p> <h3>历史的悲剧,一双小脚达到了封建社会旧观念要锁住女人的目的,即使来到新时代也未能挣脱。文章叙述细腻、流畅,惋惜之情可见可触。如果再加一些母亲自述的内心活动会更加感人。 ( 张若一 )</h3> <p class="ql-block">我们家和柳青家在育鹏小学的时候是邻居,我和他也是一起长大的发小。自然对她母亲非常熟悉。他母亲热情、厚道。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困难的那几年,他母亲经常做一些好吃的送过来。玉米面菜团子里面,掺着一些虾皮,特别好吃。就是他母亲的创新。平日里,他母亲总是一袭平实的素装,一对小脚,走路缓慢。浓浓的晋南乡音,堂堂正正,从不躲闪。那时育鹏小学家属院儿里,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几乎都做了部队干部的家属。在这些军队干部中,柳青父亲的官职是最高的,但他母亲却是最朴实的。那个年代热播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其中就有三排长陈喜,入城后,经不起香风毒雾的熏染,嫌弃农村媳妇春妮的情节。这种典型化的情节,也是当时部队中的一种现象。柳青正是通过对母亲性格的叙写,揭示了他父母伉俪情深,一如既往的可贵,也使他的回忆、怀念,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 张塞外 2021 9 20 )</p> <h3>  柳青你好!将你的作品汇成集子吧,我在渴望。特别想看到有插图的。( 关文革 )</h3> <h3>时代的烙印造成了人们不同命运,裹脚是封建社会为了让女人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看似限制了行走,实则是封闭了女人们认识世界的眼光。通过你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娘亲的痛苦和无奈,以及与时代的脱节。既是娘亲个人的伤痛也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们的悲哀。文章有追忆,有情怀,表达出了父母伉俪情深,父慈子孝的场景。写的不错,给你点赞![强][强][强]</h3><h3> ( 高永红 )</h3> <h3>关于裹足的起源,历代说法不一,相传始于商朝的妲己。妲己是狐狸精变的,为掩饰她的狐狸小脚,纣王下令全国的妇女一律缠足。尽管只是一个传说,但却形成古代女子的审美取向,以现代人看来,三寸金莲是一种畸形审美,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妇女的自我意识被压缩为取悦男性,三寸金莲只是一种典型。这种意识到今天仍未彻底消除,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柳青文章的精髓正在这里。 ( 冯瑜 )</h3> <h3>一双绣花鞋,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命运变迁。体现在母亲的身上,字里行间更是流淌着温暖的理性认知和深厚的疼爱。 ( 申波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