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乐和周山马路——周清舟回乡见闻三

今生无愧zhou

<h1><font color="#167efb"> 周振乐和周山马路</font></h1><h3></h3> <h1><br></h1><h1> </h1><h1> 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严寒酷暑,在周山村的马路上常看到一个身影:他身穿橙红色环卫服,或挥动扫把扫地或清除垃圾,总是那么匆忙那么用力。他就是我们村的马路环保卫士——周振乐。按辈分,我叫他振乐哥。 </h1><h1> 十年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惠民政策惠及到了黄河南岸的小村庄——我的家乡周山村。把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土路,改造成了一条条水泥路,硬化路面到家门口。马路街道有明亮的路灯,给村民的出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h1><h1>  新农村环卫工作随着路面变化开始了,乡里要求我村出两名村民打扫大马路,选来选去,选定了振乐哥,并让他找个伴儿一起扫。他把村里适合的人找了个遍,没有一个人愿意干——当时每月不到百元的工资,并且不能准时发放。没办法,振乐哥以主人翁的姿态一人承担起了打扫全村马路的任务,成了周山村里第一个正式清洁工。从此,他和周山村的马路及大街小巷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h1><h1> 每年暑假我都回老家看老娘。前年暑假的一天,我午休后出去转,走到街头看见振乐哥正在街头的犄角旮旯清扫垃圾,衣服湿透了贴在身上。我连忙走过去打了个招呼。振乐哥抬起头,满脸黑红黑红的,汗水直往下流。他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把汗,说:“放假了,回来看看老娘?”我应了声,说:“振乐哥,歇歇吧,扫得够干净了。”他说:“还得做到更干净,争当第一不当第二。”说完脸上洋溢着无法掩盖的喜悦。通过交谈,我知道了,在乡里每次卫生大检查中,振乐哥清扫的路面最干净,是全乡第一。是呀,汗水换来了劳动成果,怎能不让人高兴?此时此刻我深深体会到了劳动最光荣的深刻含义。 </h1><h1>  在振乐哥的生活中,打扫马路卫生是他首要任务。他从没因疾病耽误清洁工作,每逢身体不适,就输了液吃了药继续干,“轻伤不离火线嘛”是他应对规劝人的口头语;农忙的时候,他坚持家里的活放后面,打扫卫生放第一;村干部看他一个人太累,说两天扫一次也行,他笑答必须天天上路,不折不扣地完成打扫任务;他工作不讲条件,还常常干一些不属于自己份内的事,把有的村民家里的垃圾也一并收拾干净……尽管常常几个月拿不到劳动报酬,但丝毫不影响振乐哥的劳动热情,仍然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彰显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h1><h1>  最近,一篇美国《华尔街日报》题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已经老了》,文中最勤奋的人指的就是我们中国像振哥这代人。正是这些勤劳有责任担当的各行各业的人,撑起了中国的脊梁,值得全世界人民尊重!</h1><h1>  在老家度暑假的一段时间里,每天晚上和邻居们一块在马路上散步,不断遇到三五成群的陌生人迎面走来,邻居们说是附近村的。有一天晚上,散步时我喜遇邻村的同学。我问她怎么到我村了,她说:“你们村的路干净呗,我们都喜欢在你村路上散步。”她还说,他弟弟和弟媳回来了(他们在外地工作),也到我村散步了。到我们村子的腹地,我们才遇上他的弟弟和弟妹。她弟弟说:“周山村值得走走看看,像世外桃源——绿树成荫,大路干净,路灯明亮,一条条街道井然有致,整洁舒适,还有浓浓的文化气息,人杰地灵的周山村真是名不虚传。” 可见:周山村是名副其实的卫生村,和曾经的“红旗大队”“模范村”一脉相承,是周山人的骄傲!</h1> <h1>  在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理念指引下,各级政府对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越来越重视。我村的条条大路小路也随之升级了,原来由乡镇和村管理,现在由偃师市龙澄环保公司统一管理。新的单位有新的管理制度,原来垃圾就村处理,现在垃圾装桶统一回收处理。他们的口号是“垃圾不落地,偃师更美丽”。</h1><h1> 这种制度无形之中加大了环保工作量,原来一个清洁工,现在需要三个清洁工。振乐哥年龄大了,乡村领导和家人都劝他休息休息。这个一直闲不住的老人那肯休息,还有谁能拒绝一位老人对劳动的热情?这是共产党人“小车不倒只管推”精神在他身上的体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h1><h1> 振乐哥是周山村光荣的环保卫士,周山村的美容师!他给乡亲们创造了舒适和美好的生活环境,我向他致于崇高的敬意! </h1><h1> 愿故乡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山水更碧绿——向世人展示美丽乡村的美好画卷!</h1><h1> 周清舟于2019.4.3</h1>

振乐哥

山村

马路

垃圾

干净

散步

打扫

清洁工

暑假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