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一小】新教育共写随笔专栏--追寻新教育 课堂放光芒

涧西区东方一小

<h1>五年级一班语文教师 布云花</h1> <h1>  当知道新教育倡导的是,给学生和老师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时,我深深地被新教育的这个理念吸引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我才知道“新教育”也是“心”的教育和“幸”的教育,就是要给学生身、心、灵统一的完整的教育和幸福的教育,我对此简直不能再认同了。在追寻新教育的道路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在幸福完整的成长,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也洒满了一个个温馨的小故事。</h1><h3></h3> <h1>  一天上午,第一节课一下课,小班长就急匆匆地跑到我办公室向我报告说不知谁带来了两只小仓鼠,跑到了讲桌下面,班里这会儿特别乱。我随她一走进班,就看见有一堆学生围在讲桌边,其中一个孩子手中握着一只白色的小仓鼠。我就厉声询问:“这是谁带的?”结果所有的孩子都一脸无辜,七嘴八舌地解释自己只是旁观者,小仓鼠与自己无关。正在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就让握着仓鼠的那个男孩先把仓鼠放在教室后面的垃圾桶里,让其他学生打开课本开始上课。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总有几个孩子趁我不注意,偷偷扭头朝垃圾桶的方向张望,或者是低头往讲台的地面上张望。接着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开始忍不住往后扭了。</h1><h3></h3> <h1>  看到这个情形,我忍不住正要发火,却突然想起来朱永新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教育带给教师和孩子的是痛苦和折磨,这样的教育还要他干什么?”而且,为什么我不动用教育机智,让这两只意外出现的小仓鼠融进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的小助手呢?于是,我把课本一合,变换脸色,笑着对孩子们说:“这节课我们不讲新课了,我们来观察那只小仓鼠吧!”跟预料中的一样,班里孩子眼神放着光,异口同声地说:“好!”于是,我把课本一合,变换脸色,笑着对孩子们说:“这节课我们不讲新课了,我们来观察那只小仓鼠吧!”跟预料中的一样,班里孩子眼神放着光,异口同声地说:“好!”我让一个孩子将班里的抹布盆腾出来,把垃圾桶里的小仓鼠捉出来放进去,连着盆一起端到了讲桌上。这个过程中所有孩子的目光都在追随着小仓鼠,后排的孩子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朝盆子里望。我拍拍手,让大家安静下来,接着故意把盆子挡在讲桌后面,说:“观察可以,但老师有要求······”“必须保持安静。”一个孩子抢答道。“不对——”我故意停顿了一下,“观察时不必保持安静,但必须有收获。”接着我仔细对孩子们讲了观察的要求:四人小组一起观察,而且观察时要遵循有整体到局部、从头到脚的顺序;其他组没有轮到观察时,就四人小组讨论自己曾经了解到的仓鼠的生活习性,养过小仓鼠的孩子可以讲一讲自己与仓鼠之间发生过的故事。全部观察完后,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仓鼠的样子、习性和有趣的故事。正当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观察交流时,最后一组的一个男孩来到我跟前鼓起勇气说:“老师,轮流观察一只仓鼠太慢了,到我们组时都该下课了,讲桌下面还有一只,我能不能把它捉出来?”我一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指挥着两个孩子一个拿小木棍伸讲台下面轻轻地够,一个等小仓鼠冒出头便伸手去捉。就这样两只小仓鼠被放到了两个盆子里,被小心翼翼地端到每一组孩子的中间。小仓鼠每到一处,都会引起一处孩子们的惊呼,但接下来他们就会兴致勃勃的边观察边描述自己看到的仓鼠的样子。没有轮到的孩子们虽然心里焦急,但也会津津有味地听同组的养过仓鼠的孩子们讲仓鼠的习性和与仓鼠之间发生的故事。十几分钟过去了,当我让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时,几乎每个小组都有人举手,这是孩子们升入高年级以来,第一次这么活跃。当一个个代表上台交流后,也总有认真倾听的孩子进行补充,提出建议,他们参与得是那么积极认真、那么全心投入。下课了,当我提议要把两只找不到主人的小仓鼠养到班里时,孩子们全都乐开了花,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要为两只小仓鼠送温暖:有要带自己家不用的仓鼠笼子的,有要带仓鼠零食的,有要带带木屑、棉花的,有要带磨牙棒、洗浴沙的······我下午一进班,就发现仓鼠的家已经被孩子们从抹布盆里,搬到了一个粉色的二层“别墅”里,别墅里有木屑地毯、棉花小屋、摩天轮、滑滑梯,甚至还有洗澡的浴池呢!孩子们还兴致勃勃地和我分享小仓鼠的新名字——糯米和瓜子。当天晚上的日记里,小仓鼠成了很多孩子笔下的主人公。而孩子们日记里的小仓鼠是那么可爱、生动,流露出的对小仓鼠的喜欢是那么真挚、浓烈,对白天整个事件的发生又是那么惊喜、难忘。我不敢想,如果当时我就一味固执地把课讲下去,孩子们会错过多少的快乐,会失去多少观察的兴趣、创作的灵感啊!甚至,在他们的心里还会留下小动物的生命不重要,可以被老师随意丢弃的阴影,那我该是多么的罪恶啊。好在,我读懂了他们渴望的眼神,我体谅到了他们好奇的童心,所以我和孩子们才一起遇到了这一场美好的意外。</h1><h3></h3> <h1>  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温度、有生命、有情感、有意义的课堂吧!我也相信两只小仓鼠在某一天还会成为我们课堂的主角,它们会作为孩子们的“学伴”和“玩伴”,在五一班与孩子们一起幸福的成长。正如《新教育》一书中指出的:在传统的教育生活中,“插秧式”教学的课堂要求整齐划一,在维护严格的甚至是苛刻的课堂秩序的同时,约束和限制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心灵。而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则注重开放和生成,这有利于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运行体系。通过这个故事,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感受到了新教育带给我的思想上的转变,也感受到了新教育下学生的快乐与幸福。构筑理想课堂,追寻新教育的光芒,我会一直砥砺前行。</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