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美人间四月天,着一袭淡绿的薄纱,染一身典雅的芳菲,迫不及待的向着邹平市第一实验小学走来,因为山东省教科院赴滨州“送教助教”活动与2019.4.3在此举行。我们带着急需滋养的心情来此,一路学习,一路收获。</h3> <h3> 第一节《分数的意义》来自烟台的王云老师,王老师借助学生熟悉的老朋友计数器创设情境,在学习了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分数,对数位顺序表进行了一次补充,并体会了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单位“1”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节设计新,颜值高的课,令人耳目一新。</h3> <h3> 第二节《比例尺》来自济宁的王成君老师从学生们身边的黑板入手,从黑板的长宽与图上黑板的长宽之间的关系开始探究,带领同学们寻找把实际图形缩小到纸上的方法,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认识了比例尺的意义。</h3> <h3> 第三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来自东营的薛永梅老师,薛老师从生活中的商品打折问题入手,两种打折方案,什么情况下哪种方案更便宜?学生在充分分析题意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在搜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发现规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让学习真实的发生。最后,通过折线统计图,清晰对比两种方案,成为整堂课的点睛之笔。</h3> <h3> 第四节课是来自滨州实验学校翟莹老师的《小数的意义》,翟老师从小数为什么产生?怎样产生?小数是什么?作用与价值?几个问题展开学习,通过身高的测量,细分数轴,借助计数器在潜移默化中体现数学的核心素养,打通了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联系,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做到了润物无声,精彩到了极致!</h3> <h3> 第五节课是来自邹平开元小学孙国梁老师的《比例尺》,孙老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邹平的旅游景点创设情境,从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的意义,作用等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尽情探索比例尺,对比学习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使学生发现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但表示的意思相同,整堂课渗透了符号化思想和推理思想,深切的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h3><h3> </h3> <h3> 每节课后,敬爱的谷翠翠主任向执教老师进行了采访,从课的设计,经验,遇到的问题,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等问题,向大家进行的分享!</h3> <h3> 最后,来自枣庄的肖捷文老师做了《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教》的精彩报告。肖老师结合今天的五节精彩课堂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思考,肖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生动的描述老师该怎样教,该怎样塑造学生的行为,该怎样让教育真实的发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