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 记忆中的香日德农场(二)

香巴佬

<h1><u style=""><font color="#b04fbb" style=""><i><b> 故乡</b></i></font></u></h1><h1></h1><h1><font color="#010101"><i style=""> </i><i style=""> </i><i style="">故乡是浓的化不开的一段情,这段情很浓、很浓,浓得谁也说不清,谁也道不明;<b><br></b></i></font></h1><h1><i style=""><font color="#010101" style="">故乡是永远醒不了的一场梦,这场梦中有情有景,人人弄不懂;</font></i></h1><h1><i style=""><font color="#010101" style=""> 故乡是永远读不完的一部书,书的扉页已悄然打开,里面有读不完、读不懂的内容;</font></i></h1><h1><i style=""><font color="#010101" style=""> 故乡是永远流动着的一幅画,这幅画既多彩又生动,有山川大地,有花鸟鱼虫;</font></i></h1><h1><i style=""><font color="#010101" style=""> 故乡是永远飘溢着沉香的一杯酒,这酒香醇,味道很浓,飘荡在游子的心中;</font></i></h1><h1><i style=""><font color="#010101" style="">故乡是永远散发着清香的一壶茶,这壶茶很纯正,茶香中回味着憧憬;</font></i></h1><h1><i style=""><font color="#010101" style=""> 故乡是灵魂出生的地方。</font></i><i style=""><font color="#010101" style="">是欲望生长的地方。</font></i></h1><h3><i style=""><b style=""><font color="#010101"></font></b></i></h3><h1><i style=""><b style=""><font color="#010101"></font></b></i></h1><h3><i style=""><b style=""><font color="#b04fbb"></font></b></i></h3><h1><font color="#010101"><i style=""> 故乡是用来思念的地方,</i><i style="">故乡是回不去的远方,</i><i style="">当故乡成了朦胧的眷恋,</i><i style="">总是忍不住思念故乡,在故乡,</i></font><i style=""><font color="#010101" style="">总是放不下要去异乡。</font></i></h1><h3><b><i style=""><font color="#010101"></font></i></b></h3><h1><b><i style=""><font color="#010101"></font></i></b></h1><h3><b style=""><i style=""><font color="#b04fbb"></font></i></b></h3><h1><font color="#010101"><i style=""> 现在的故乡确成了异乡,故乡和异乡,</i><i style="">都是他乡。</i></font><i style=""><font color="#010101" style="">人世间的事,人世间的情,谁又能说的清呢。</font></i></h1><h3><b><i><font color="#010101"></font></i></b></h3><h1><font color="#010101"><i style=""> 从青海省西宁市往西沿青藏公路500公里有一个叫“香日德”的小镇,它地处柴达木东部边缘,过了香日德镇大桥再往西北十五公里就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香日德农场。对香农我最早的记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未,出了香日德镇往西一共有两条农场自建的道路通往农场,最早的一条路是黑山头往北途经托海村,河西,一大队到达场部,当时场部大门还是朝西大门正对着这条路。另外一条路(是后来修建的)过了香日德大桥往右边拐途经进水口,农科所,道路两边都是栽植的杨树,左边是一大队,右边是二大队的农田(后交给家属大队管理),再往前路左边是农场新家属院,右边是新建不久的香日德农场子弟学校中学部,走过第一个十字路口就是农场的“</i><i><u>正街”,</u></i><i><u>街</u></i></font><i style=""><font color="#010101" style="">是南北走向,说是正街其实也就是一条土路,街两边有场部,农场小学部,老家属院,农场招待所,大礼堂,加工厂,农机科,车队,林业队,当时大,小电站,水塔,邮局,银行,新商店和供应站都还没有建,车队家属院还是一大片空地。</font></i></h1><h3><i style=""><font color="#010101" style=""></font></i></h3><h1><i style=""><b style=""><font color="#010101"></font></b></i></h1><h1><font color="#010101"><i style=""> 一条引水渠把农场场部和农场医院分了开来,我记得引水渠是条又宽又深不规则的土渠,医院大门前不远建了一座桥方便大家上班看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劳改局水利队帮农场修建了一条二十多公里长石头砌成的新渠(那</i><i style="">条土渠现在回农场也能看见),土渠和新</i></font><i style=""><font color="#010101" style="">渠都是农场的生命之渠,当时农场没有自来水,农场大部分人的饮用水要靠这条引水渠,牲畜的饮用水和农场几万亩的农田也要靠这条渠引水灌溉,随后农场又在这条新建水渠边上修建了两座小型水电站,电站建好后,农场用电情况得到了改善。</font></i></h1><h1><i style=""><b style=""><font color="#010101"></font></b></i></h1> <h1><i style="color: rgb(1, 1, 1);">  上世纪六十代香日德农场没有什么象样的建筑,农场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土坯建造的房子,最著名的建筑是香农大礼堂,去过香农的人都会记得那个地方,大礼堂最主要功能是召开各种干部,工人大会和演出文艺节目的地方,上世纪九十年以前农场每年的五 一前后都要组织各单位进行红歌比赛,地点就在大礼堂(平时大礼堂又当电影院使用),农场医院是新建没几年的砖瓦土坯建筑,我家住在老家属院第四排从北数第四家,住房是一排坐东朝西很旧很旧的土坯房,没有院子(因为都兰县人民法院每年都会在农场召开几场公判大会,公判大会的威慑力很大,所以农场的治安情况很好,各家各户的鸡就散养在外面),我家的住房不大,房子的外墙没有粉刷任何涂料,窗户很小,没有后窗,家人住的都是土炕,每家都会用报纸加面糊糊吊个顶,房间里到处都是老鼠打的洞,一到晚上老鼠四处乱跑,冬天老鼠会爬到房顶上啃咬报纸加浆糊糊做的房顶,灶台是土坯垒的,操作台也是木板加土坯垒的,因为房子的窗户比较小,屋内光线很差,所以,做饭的操作台就垒在了窗户下面光线最好的地方。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农场修建了一大批住房和办公场所,银行,邮局,供应站,商店,照相馆,车队家属院就是在哪个时间建成的,干警和工人的住房情况得到了改善,农场有严格的用电时间表(夏天是晚8.30一10.30冬天是晚7.30一10点)到点后供电部门会准时拉闸停电,所以每家都会准备一两盏煤油灯,我们一家人就住在这个二十平米左右的房子里,北边邻居是在学校工作的张华堂叔叔家,南边邻居是秘书科的陈守达家,邻居张华堂的二儿子是我的同班同学,南边邻居陈守达,身体瘦高瘦高的戴一副眼镜,显得很有文化,他是公安部下放到香日德农场的“右派”,当时中学部的王主任,医院的廖药技师,场部有个女工作人员姓翟也是公安部下放到香农的右派,当时公安部下放到香日德农场的有十几人,他们大部分人都在场部,学校,医院上班,文革期间这些右派没少被戴上纸糊的高帽子在街上游街批判,“文革”结束后这些“右派”都被平了反全部重新安排了工作。秘书科的陈守达平反后,一家人去了湖南,他的大女儿陈青也是我的同学。农场最早的学校是一些土坯建筑,上世纪六十代中期农场开始改造学校的教室和办公场所,拆除了大部分破旧土坯教室,陆续新建了一些青砖</i><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十</i><i style="color: rgb(1, 1, 1);">土坯</i><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十青</i><i style="color: rgb(1, 1, 1);">瓦的教室,我就是在这些新建的教室里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场部和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几次<u>“忆苦思甜”</u>大会,做一些苦菜糊糊和麸皮窝窝头让大家<u>“品尝”😭,</u>教育大家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i></h1><h1><i style="color: rgb(1, 1, 1);"> 每年的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等节日场领导都要去驻场部队进行慰问,各大队领导都会带上食用油,猪,牛,羊肉去驻场部队看望部队官兵,家属大队也会组织干部,工人的家属去部队帮助部队官兵拆洗被褥和衣服,部队也会组织官兵打扫场部周边家属院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入户帮助居民挑水,劈柴,打扫卫生,军民关系非常融洽。 我的故乡就在这个不显眼的地方,<u>名字就叫香日德农场,</u>农场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叫青海省第七劳动改造管教支队,农场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小的在中国地图上只能找到香日德镇却找不到香日德农场,农场虽小,但它却很出名,世界最高产量春小麦<u>(2026斤)/亩产</u>就出在香日德农场。香农的夏天很美,蓝天白云,一排排的防风林,翻滚的麦浪,一片片的油菜正在盛开,正南方向不远处还有雪山,美的在当时方圆几百公里再找不出第二个像香农一样美丽的地方,农场虽小却能人辈出,工作人员大部分是1958年前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军人,他们有的参加过老红军,老八路,志愿军,还有河南,陕西,天津,江苏等省份的支边青年。我的父亲就是这些转业军人的一分子,他们改造了一批又一批罪犯,他们为农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子女!他们为农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i></h1><p><br></p><p><br></p><h1><br></h1><h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i><u> 朋友你的故乡在那里?</u></i></b></h1><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b></p><h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i><u> 2019年4月1日 香巴佬 西宁</u></i></b></h1><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 </i></b></h1><h1><br></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