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凯《我所认知的遆高亮及其书法》

仰止阁

<h3>巍然端雅 智根于心</h3><h3>——我所认知的遆高亮及其书法</h3><h3>高亮兄将自己书法新作结集出版,并拟于丙申仲春举办个展,且自取名曰“华山风骨”,而着实令我叹服!</h3><h3>“风骨”乃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本属人物品评用语,意即风神清明俊朗之美,后而广用之于诗词书画艺术评鉴,实指艺术创作中那种风韵遒迈而富有生气和力量的雄强之美;而华山者,既是地域的实指,又是精神的象征,其挺拔坚韧,峻险逶迤之气象,向来为铮铮豪迈者所向往。因之,窃以为,“华山风骨”这一“文眼”之词的擒来,不仅蕴含着他这一时期书法笔墨与书写状态的内涵追求,更是其书法认知与自我性情融通的自觉与升华,是其智心的显现。</h3><h3>一</h3><h3>高亮兄是一位立身陕西,并在当代书坛颇具影响的优秀书家。我们因书法相识,更因为书法而相知。这不仅仅缘于师出同门,共立于周俊杰先生门庭,听其面命,得其点化,更为重要的是越来越感觉到他是一位以才情和思辨游弋于书法艺术瀚海的智人。</h3><h3>熊十力先生曾指出:“文化的根柢在思想,思想原本于性情。”性情 和才气是成就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的第一要素,也是彰显艺术思想和艺术主张的根本所在。而高亮兄正是以性情预设着自己的艺术选择,并为艺术表现的提升储积着文化的基因与精神的内力,颇有刘勰所谓的“摹体以 定习,因性以练才”之意味。</h3><h3>其实,高亮兄的性情本真确是极具艺术天赋和才情的。他生于华山脚下,长于秦川沃土之中。华山的伟岸峻秀与秦川文化的宽博凝重铸就了他性情的主脉与艺术的灵质,也赋予了他极高的艺术悟性。他兴趣广泛,凡 爱皆学,所学皆有成。他爱好文学,钟情于诗歌、散文、曲艺、杂文,且频频有新作见诸报端。其精妙的文思、流畅的文笔与质朴的文风,以及对情致、气息、格调、意境的把握深得唐宋散文之韵致,而疏朗明快,自然 流畅,畅意立言,其心已见。他喜欢摄影,无论人物、事件、景物、风情,均以其巧妙的构图、恰当的用光、瞬间的捕捉以及情态的攫取,尽现其隐 于内心的那种情与思、敏与捷、好与恶,以及精神指向上的价值判断与审美选择。他喜好音乐,酷爱秦腔,尤其是板胡演奏确已达到专业琴师的水平。在其开弓之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总是以激越的情绪引领与细节、层次、强弱、快慢,以及抑扬顿挫的变幻处理,迅速将演奏者、演唱者与听众的内在情感交织调动,并随着节奏的递进与情感 的升华而令人荡气回肠。因而也便时常被一些名家钦点为其伴奏,并不断有佳话传颂。一次在他的书房,我们由读书谈到书法,再由书法谈到音乐和节奏。只见他以秦腔的板与眼为说头,高低快慢,声情并茂而娓娓道来, 其通悟之透彻,使我这个土生土长、且有着一些秦腔家传熏染的秦人汗颜, 同时、更为其音乐的天赋才华与全面深湛的艺术修养而折服。</h3><h3>热情与真诚是艺术的第一把钥匙。而高亮兄热情真诚的艺术情怀则是 尽人皆知。他喜好交友,待人至善,大度豪放,无拘无束。每次到他的书房都是高朋满座,谈笑风生,一任思绪自由游荡,其融融之情、陶陶之意,令人向往。可久而久之,则会发现他的朋友并非不加选择。凡来他书房者 大都是以文化和艺术圈人士为主,品茗论道,读书谈艺,绝少夹杂其他成分。他直言快语,幽默风趣,所思所想,随感而发,其真知灼见时有闪现。 尤其是对当代书坛诸多非文化、非书法现象,总在嬉笑怒骂中彰显自己的认识和主张。可对于书法青年或真心求教者,则总是循循善诱、悉心指导、把手示范,以明书理,开其心智。因而,他的学生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成 就显著,无论在陕西,乃至全国引人注目者不乏其人,其热情与真挚令人激赏。然而,他又是一个十分严谨和真诚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从来不虚张声势,拾人牙慧,更不以生搬硬套时髦词语装点自己。他谦逊 和蔼、敏捷坚韧,总是能在日常所见所闻的艺术事件与文化现象中遴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过滤而成为自己思想和认知的重要资讯,而决不盲从,细察与甄别成为他性格基因的另一主体。这既缘于他警察职业的素养,又承传了传统文人的独特个性,更为其艺术品格中的精细与精致提供了巨大的心性之源。</h3><h3>高亮兄爱好读书,尤当以历代散文、诗词、曲赋为最,以为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国思想精神智慧的高点,亦是其为“文”之正脉。可对于版本的选择则又十分严格和挑剔,非文物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之物,均不在用功之列,以期于精准的品读中体悟出先贤精神格调的纯正与典雅。至于其他或朋友赠书也多以泛读与浏览处之,增其见闻、扩其视域、怡其情趣,以文的化育来积储其气格的内蕴与魅力。</h3><h3>这一切,用高亮兄自己的话来讲都是“生性好玩”的结果。可这一“玩” 竟玩出了层次和味道。既是其热情、执着、率真、大气的性情特质的展现, 又是其机敏、睿智、豪爽,善辨的艺术哲思与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通悟之力 的规使与应迫,折射出的则是心性的迹化与思想的展延。</h3><h3>二</h3><h3>当然,高亮兄最大也最突出的成就当为其书法情怀与书法艺术。 他曾坦言:“书法现在已成了我的艺术主业,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是我的至爱。”而正是这一生命意识中的“至爱”,为他在精神高处矗起了一个艺术的“理想王国”,并在书法文化与艺术的阶梯上不断攀 缘,以理想滋润生命,以生命护持理想,并由“必然”而渐入“自由”之境。</h3><h3>如果说赫然显耀于全国历次书法大展大赛的获奖层级和频次,连任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的专业资质,充盈于新近书作中那些更加纯正、含蓄、典雅、精致的书写风貌和审美指向,只是其书法生活与理想状态建构的印迹和表征的话,那么深藏于其内心深处的艺术思想与文化思辨,则以他的存在而展示出一个哲学的意义:他深知自己应走之路和如何去走。</h3><h3>与诸多同时代的书法青年一样,高亮兄是凭着兴趣与艺术直觉步入书 法殿堂,并在当代书法复兴的大潮中一路走来。有过登门拜访,期求指点的萌动;有过参展参赛,怀揣壮志的炽热;也有过遍临碑帖,精研笔墨,秃笔成冢,废纸如山的磨砺与艰辛;更受过当代书坛纷纭繁复的学说主张与风格流派的滋扰和影响。可他始终没有偏离书法本体,更没有将自己的 书法情怀仅仅滞留于兴趣与直觉的层面,而是在一种原发于心的无限“敬 畏”中以冷静、客观与理性的态度审视着自己的“至爱”,摸索并思考着 自己脚下的道路和方向。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心怀敬畏,深入书法传统经典,攀登先贤们用智慧搭建的艺术高阁,才能领略到无限的书法风光”, 同时告诫自己,“不为展览和市场左右,不跟风,不急于求成,不自我吹嘘,不自暴自弃,而是要常读圣贤之著,常悟生活之理,常平纷扰之心, 常抒有感之想,开我心怀,助我之学”。因而,这就决定了他的书法生活 和态度绝非堂吉诃德式的狂飙突进,而是在一种本然书写与常态化的行进 中,恒持并坚守着在书法艺术的本体规律与旺盛的生命力。其独立的文化 选择与判断当自有一分独尊与高贵。</h3><h3>然而,于高亮兄而言,他深知只有“敬畏”和“至爱”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将自己全部精力倾注于书法艺术水平的提升与品格的塑造上,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在30余年的书法生活中,习书作字、读帖揣摩、阅读和书写几乎占据了他业余生活的全部,并以知行合一的态度,临摹经典、 锤炼技法、静观沉思,以法与意、神与情的融通与转换全然畅达着自己的内在心性与精神意趣,并在价值指向上与书法艺术本体规定相唱和。</h3><h3>审视高亮兄的书法作品及其精神状态,则明显地感到,在其精神高处, 显在地存活着在一种智心选择下自我认同的文化张力。书法传统浩如烟海, 经典碑帖琳琅满目。可高亮兄却始终将自己书法路径根植于传统文人书写风貌的高点之上,且步履稳健,熠然生辉。他真草隶篆均有涉猎,甚至于 篆刻也奏刀多年,颇得秦汉遗风与金石之味。然而,他并没有全面开花, 而是以“舍”的姿态,调整并规划着自己的艺术脚步和目标,且以楷书与行草为基点而朝着两极发展。楷书是功力的体现,行草为性情的乐园。功力愈深愈能展现其性情的丰富与书法大道文化的情怀,进而以臻于意味隽永之境地。因而,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对书法传承发展 规律的遵循与笔墨内涵的体悟,以及自我性情的把握,并以率真、大气、 豪迈、沉雄的品格追求成为其书法艺术审美的基本格调与精神意味。意味之在,集约为三:</h3><h3>一曰,挥洒张弛,恪遵典则。高亮兄的书法有着纯粹的艺术生发之源。 其楷书自唐人褚遂良而入,以魏碑《张玄墓志》为根基,又得以《宣示表》《乐毅论》之韵致,字体稍扁,舒展自然,用笔爽健,斩利灵动,落落大方,挥洒自如颇具魏晋之遗致。这在《遆高亮书唐宋散文》《道德经》以及小品《宋词请柬》等作品中均得以集中展现。而其行草书则根植“二王” 一路,尤当以米芾用功最深,其用笔之精到,书写之流畅,全然脱出传统经典书法的形态基因与深邃典雅的文化气象。</h3><h3>二曰,性真悉露,或鼓骨格。高亮兄楷书作品中那种自然舒坦、节奏 铿将、线条流畅的有序书写,以及精微之处的细节处理和神采展现,全然 透露出其自然宁静的书写心境以及精细、精确的性格本真与精到、精致的艺术追求;可在其行草书中则又以米芾书的风樯阵马、八面出锋之势,参以颜真卿、王铎之沉雄与恣肆,以其韵律节奏与使转墨色的变换、气息的跌宕与贯通尽展其豪放激越与率真博大之本然性情。其书作《古诗句•落 花流水》《白居易词•江南好》《陈师道诗》《辛弃疾词》等堪称其率性 书写之代表。并在精神气向上以应张怀瓘所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 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 者也”,又合中国古典艺术审美“风骨”之意蕴,“吐纳英华,莫非性情”。</h3><h3>三曰,通化交融,古风犹存。通者,融会贯通之谓也;化者,消化提 纯之意也。读高亮兄书法近作,无论是忠实临摹,还是依性书写,无论大 幅巨制,还是手札小品,总是给人以不拘不泥、不酸不腐、骨态清和、酣 畅淋漓之美。既深得经典书法结体、用笔与书写之精髓,又具之以赋的大气、诗的韵致、词的意境、乐的律动而愈发显得纯静老道,含蓄中和。尤当以行书中那种“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的自然书写,以及草书作品中以任情感自由宣泄下的那种速度、力道、激情,直至气韵的畅达,宛如一曲金声玉振的交响乐,颇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令人遐思畅想,回味无穷。典雅雍容的气息营造与神采重塑充满着浓郁的古 典之美,或优美、或宏壮、或古雅、或清新。纯正鲜活的高古之气与睿智 通化的艺术之思,所荷载的是其悟性的存在与性灵的价值,以及由“自我” 内心情感和率性书写而奏响的生命观照与精神格度。</h3><h3>“书者如也。”高亮兄的书法艺术与情怀是其才智与性情的写照, 更是其艺术思想的自觉。我想,凭着高亮兄鲜明的个性、澄净的心境, 以及潜心书艺、修为自我的心智与心力,随着岁月的推移并加以学养与 理念大境的润泽与拓殖,他定会迈入书法艺术殿堂的又一高阁,放出更 加绚丽的光彩!</h3><h3>2016 年 3 月 5 日夜于钧思堂灯下</h3> <h3>刘思凯</h3><h3> 1961年出生于陕西兴平,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副高级职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特聘教授。</h3><h3> 书法作品先后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龙岗杯”全国书法大赛;“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及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并多次在陕西省书协举办的各类大赛中获奖。近年来先后在《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等专业媒体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论文(重建什么—当下书法艺术价值建构的文化立场》获第一届“岳安杯”国际书学论坛论文二等奖;《朴茂雄强与文化担当—关于书法新古典主义与当下书法创作几个问题的思考》获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论文二等奖;《突出重围—当代书法创作及现代性探寻的文化反思与期盼》人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国展论坛”。</h3> <h3>遆书院位于西安市建西街163号,面积500多平方米和陕西省演艺集团、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相邻一处。书院北依西安碑林博物馆,南临著名的小雁塔,周边文化氛围浓郁。</h3><h3> 遆书院秉承中华传统书院教学的优良传统,以书法教学为主,使用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帮助每位学员找到适合自己的书法艺术之路。</h3><h3>学时:一年制非脱产周末班,一年课时不少于40天,每周六或周日学习一整天。并进行不定期的课外辅导和有针对性的辅导。</h3><h3>认识艺术 学会书法</h3><h3> 增长知识 广结善缘</h3><h3>联系人~张先生</h3><h3>电话</h3><h3>13384981709(同微信)</h3><h3>029 85220418(办公室)</h3> <h3>遆高亮,1962年出生于陕西华阴。中国书协第四届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第五、六、七届行书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安书协副主席,陕西省公安文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h3><h3>荣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公安部第八届“金盾文化工程奖”艺术类一等奖、“翁同龢书法奖”提名奖、二OO九年度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奖”第一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