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运河的春天

子牙河老韩

<h3>  大运河(Grand Canal)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后经元朝取直疏浚,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利用了隋朝大运河不少河段,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2014年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 <h3>大运河</h3><h3>文/韩文忠</h3><h3>天南地北运河观,隋帝乾隆玉带渊。</h3><h3>睿智京杭穿经纬,欲流漕运贯坤乾。</h3><h3>民俗融涉家家火,国粹鸿傳代代欢。</h3><h3>先祖尧舜环宙宇,儿孙华夏状元冠。</h3> <h3>大运河天津段和界桩</h3> <h3>大运河的历史演变</h3> <h3>  大运河修建于隋朝隋炀帝时期,如今的京杭大运河。<br></h3><h3>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h3><h3>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h3><h3>扩展资料</h3><h3> 运河从开凿到形成明清的格局,经历了三次大变革。</h3><h3>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的需要开始开凿运河。公元前486年,吴国在今扬州附近开挖邗沟,沟通了淮河与长江,这是中国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h3><h3> 隋炀帝为加强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下令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并重修江南运河,疏通浙东航道,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从南方重要农业产区直达中原地区政治中心和华北地区军事重镇的内陆水运交通动脉。</h3><h3> 元朝时期,由于政治中心的迁移,忽必烈组织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将大运河改造为直接沟通北京与江南地区的内陆运输水道,形成中国大运河的又一次大变革。至此大运河的基本格局形成。</h3><h3> 如今大运河成为连接鲁、苏、浙三省,纵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水运主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航道之一。</h3> <h3>大运河的漕运</h3> <h3>大运河(天津北运河)</h3> <h3>第29届运河桃花节吸引游客110万人次</h3><h3>滨海高新 2019年04月01日 09:41:47</h3><h3> 暖暖春意扑面而来,万朵桃花竞相绽放。3月18日上午,第29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在红桥区北运河畔盛大开幕,娇艳迷人的桃花美景和异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千余米长的桃花堤上人如潮涌,热闹非凡。</h3><h3> 近两年,红桥区积极提升完善桃花堤的环境及配套。从北京植物园引种了品霞、品虹、菊花桃、京舞子、紫叶帚桃、照手姬及部分食用桃等25个品种300余株桃木。目前,由桃花园、桃诗园、北洋园三大景点构成的桃花堤内,有山桃、碧桃、菊花桃、洒金碧、紫叶桃、寿星桃、垂枝桃等39个品种8000余株桃木。</h3><h3> 放眼望去,3月的北运河堤岸已成为一片桃花的海洋,一簇簇粉红色、白色的桃花或缀满枝头、或含苞待放,灿若云霞,美不胜收。阵阵微风拂过,落英缤纷,暗香浮动,一派醉人的春日风</h3> <h3>桃花园诗会</h3><h3>文/韩文忠</h3><h3>津沽三月媚春光,北运桃堤紫气扬。</h3><h3>诵咏题诗飞调令,唱吟词曲满庭芳。</h3><h3>媪龄潇洒留书宝,妙手丹青绘耀邦。</h3><h3>梦幻乾隆揮御笔,踏青誉颂沁园香。</h3> <h3>清晨,运河畔的垂钓</h3> <h3>运河畔的护堤</h3> <h3>天津杨村运河畔</h3> <h3>大运河</h3><h3>文/韩文忠</h3><h3>天南地北运河观,隋帝乾隆玉带渊。</h3><h3>睿智京杭穿经纬,欲流漕运贯坤乾。</h3><h3>民俗融涉家家火,国粹鸿傳代代欢。</h3><h3>先祖尧舜环宙宇,儿孙华夏状元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