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园林之盛,甲于天下

两江同饮

<h3>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h3><h3><br></h3><h3>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h3><h3><br></h3><h3>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h3><h3><br></h3><h3> 1988年瘦西湖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眺望【二十四桥】-【栖灵塔】</b></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颓圮于荒烟衰草。现今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亭桥</b></p> <p class="ql-block">  五亭桥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国家5A级景区——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叫莲花桥。“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彼岸钓鱼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历史典故】</b></p><p class="ql-block"> 钓鱼台是游览瘦西湖唯一一处需要折返的景点!其原名为吹台,是扬州汉代已有的园林名称,也是吹奏丝竹管弦之地。</p><p class="ql-block"> 乾隆年间,盐商江鹤亭等众陪同于扬州城外保障湖(即今瘦西湖)一带建立离宫别苑迎驾。一日乾隆游览瘦西湖,垂钓兴起,于是来吹台处垂钓。平日皇帝一呼百应,而此刻垂钓半晌仍无鱼上钩,亦是尴尬,盐商见状立刻遣人携活龙鱼到水下,举着荷叶,靠荷茎来换气,将龙鱼挂于勾上,于是勾落鱼起,皇帝龙心大悦!但只钓上龙鱼,皇帝心有疑虑,宠臣和珅引用明代谢缙对联答复皇帝:“凡夫岂敢朝天子,万岁金钩只钓鱼”,皇帝大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2年刘海粟老先生畅游瘦西湖,游至吹台,听说乾隆皇帝曾于此垂钓,故根据典故,为此处改名钓鱼台,并留下墨宝,从此以后,瘦西湖将吹台改名钓鱼台。</p><p class="ql-block">   与钓鱼台相关的联语 </p><p class="ql-block"> 《启功联语墨迹》</p><p class="ql-block"> ——启功</p><p class="ql-block"> 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p><p class="ql-block"> 霁月光风境,民胞物与心。</p><p class="ql-block"> 翰墨惊千秋,词章通古今。</p><p class="ql-block"> 浩歌向兰渚,把钓待秋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联道出了在瘦西湖钓鱼台观鱼者的心情,借此提醒人们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协调。</p> <h3>  小金山是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为瘦西湖中一小岛,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当时扬州豪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h3><h3><br></h3><h3> 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吹台”。相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钦佩。月观是临湖建筑的厅堂,四面皆为格扇,堂后是桂园。当8月桂花盛开之际,推窗赏月,清香四溢,天上水下两月同收眼底,此情此景,甚为动人。</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眺望莲花桥和白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景摄)</p> <h3>  钓鱼台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框景艺术,站在斜角60°看去,正洞成正圆,可以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侧洞成椭圆,可以看到白塔竖立云表。一横一竖,一立一卧,五亭桥色彩华丽,白塔色泽淡雅,相互对比,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极美的画面。加上钓鱼台一景,称之为“三星拱照”,这幅画被誉为中国造园框景艺术的典范。</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红桥通往小金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玉板桥</b></p> <p class="ql-block">  杨州白塔,亦称莲性寺白塔,在蓟县城西南隅,独乐寺正南300米,旧称渔阳郡塔。建于辽统和年间,辽清宁四年(1058)重建,在明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乾隆年间重修。明嘉靖十二年(1533)在塔前修建观音寺,塔身白色,所以亦称观音寺白塔。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须弥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硕大的率堵波和顶部的十三天相轮组成。通高30.6米,砖石结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白 塔</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十四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明寺佛塔远眺</b></p> <h3>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2006年0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h3><h3> 据《旧五代史》载,公元887年,庐州刺史杨行密与宣州刺史秦彦对战时,在此扎营。<br></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及视频系原创,欢迎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