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兵山”~走进本溪

小娃

<h3>  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北与沈阳市、抚顺市相连,西与辽阳市、鞍山市相接,南邻丹东市,东邻吉林省通化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h3><h3><br></h3><h3> 本溪五女山山城是高句丽的发祥地、清朝的肇兴地。本溪矿藏丰富,被誉为“地质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钢铁城市,以产优质焦煤、低磷铁、特种钢而著称。<br></h3><h3><br></h3><h3> 本溪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市、全国依法治市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素有“中国钢都”、“中国药都”、“中国枫叶之都”、“中国辽砚之都”之称。</h3><h3> </h3> <h3>  我出生在本溪,从父母的简历看我在本溪渡过了人生的第一个春秋。然而多年来我心中的本溪印象只是秋天红叶,去本溪也多是为了五女山、牛头山、大石湖、老边沟的大美自然景观。</h3><h3><br></h3><h3> 走进平顶山,细数山上特有的文化遗存,恍然大悟:“工业”、“军事”,才是本溪历史的关键词。</h3> <h3>  平顶山,坐落于市区南部,海拔661.2米,是本溪市区一座高大的山峰。平顶山与太子河遥相呼应,被誉为本溪的“父亲山,母亲河”。</h3><h3><br></h3><h3> 平顶山曾多次易名,古时因原始森林和衍水(太子河)水丰流量大等因素,山上经常白云绕顶,有“白云锁山”之仙象,得名“青云山”。明朝收复元朝镇守的青云山后,易名“平定山”。清朝末期根据其顶部平坦的自然山势,改名平顶山。现本溪最大的行政区平山区由此命名。</h3> <h3>  平顶山顶部平坦,山顶四周绝壁围绕,似刀削斧劈,峥嵘峻秀。置身北端崖上,偌大山城,一览无余。因地貌独特,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曾在此平定元末残余军事力量,清末这里是日俄战争沙河会战的主战场,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期间,平顶山都发生过影响战争进程的重大战斗。因此,平顶山是座名副其实的“兵山”。</h3> <h3>  青云关是平顶山山顶的主要关隘。大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王征东时白袍将薛仁贵率领唐军攻占青云山获胜。这是发生在该山的历史第一仗。青云山助唐有功,易名“紫云山”,山城的主城门顺理成章成了“紫云关”,“紫云关”是古代“青云山八景”之一。</h3> <h3>  公元二世纪,高句丽王朝趁中原内乱,无暇东顾之时,沿浑江流域进入太子河流域,在平顶山首建山城。唐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和薛仁贵征东,大军在青云山下扎下大营,砍树挖井二建山城。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元顺帝逃亡漠北,元朝灭亡,残留元军在平顶山再建山城。</h3><h3><br></h3><h3> 现在仍能出水的四口唐朝古井以及城内出土的元代陶片、瓷片及石臼等,是囤兵的最早记录,验证了平顶山“兵山”之说。<br></h3> <h3></h3><h3> 平顶山元代城址为高家奴占守时期所筑,城墙大部分利用直矗的天然峭壁,仅在山崖豁口处修砌人工城墙,人工城墙保存较好的段落长约30余米,底宽2米,上宽1米,全城周长2300余米。城内设有井池,池壁石砌,池口呈八角形。据文献记载,在绝顶处设有点将台,可能是瞭望地方。</h3> <h3></h3><h3> 平顶山西北面是本钢高炉群。公元1411年,明朝开始在平顶山驻军,为了解决庞大的队伍开支问题,明政府实行屯田、屯铁政策,就地种粮、炼铁。辽东的5处炼铁所中,平顶山炼铁所规模最大,这是本溪最早的冶铁工业。</h3><h3><br></h3><h3> 明朝的炼焦冶铁业催生了本溪第一个商镇-火连寨,明朝修建辽东边墙的重大军事工程又催生了本溪第二个商镇-碱厂,直到清王朝在平顶山下的本溪湖炼焦冶铁,最终把军事意义的平顶山和工业意义的本溪湖整合起来 ,发展成了今天的本溪市。</h3> <h3></h3><h3> 日俄战争遗址。日俄战争是交战双方在中国领土上,为侵略中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益而进行的战争,爆发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4年)10月。</h3> <h3>  日俄战争中著名的“平顶山战斗”是辽东“沙河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顶山和本溪境内的连山关是通往小市、沈阳、辽阳、丹东诸县市的咽喉,决定战役胜负,因此被双方反复争夺。</h3><h3><br></h3><h3> 平顶山日俄战争遗址由前沿指挥所、碉堡及交通壕三部分组成。防守体系呈纵深排列,全长285米,共11个碉堡。遗址多处已被战火摧毁,部分遗址淹没在杂草灌木之中,鲜为人知。这些工事当时被获胜的日军占领。<br></h3> <h3>  因本溪战略地位极其显要,进入20世纪后,日本人一边对本溪地区煤铁资源开展工业化开发,一边疯狂建筑军事设施,防备我国军民的破坏和盟军的打击。</h3><h3> </h3><h3> 上图:本溪草河口车站特大型碉堡遗址,主堡地面部分上下两层,四周规则分布卧、跪、立式射击孔近100处;登上红色竖井式瞭望台草河口镇周边状况一览无遗。</h3><h3> </h3><h3> 下图:安奉铁路隧道和沿线碉堡;</h3><h3> 途经本溪的安奉铁路(今丹东~沈阳)是日本在日俄战争期间,借口战时军运需要,强筑的轻便铁路。是日本掠夺东北资源和侵略中国的主要运输线。</h3> <h3></h3><h3>  日军本溪城防要塞遗址示意图显示,平顶山、石家沟和红石砬子山三座主阵地呈“品”字形恰巧分布在今天明山区、平山区和溪湖区各一处,互为犄角,形成了完整的关东军本溪要塞。平顶山阵地居首,联动红石砬子山阵地和石家沟阵地,加上伪满防空阵地(炮台山、气象山、宫原阵地)的配合,防空火力可覆盖本溪市区100多平方公里范围。</h3> <h3>  1941年12月8日,面对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日宣战。1944年9月8日,美国空军开始大规模空袭伪满洲国重要军事目标。美重型轰炸机B29出动约百架,对东北最大的煤铁基地本溪和钢铁城市鞍山进行轰炸。9月8日是伪满洲国“诏书奉戴日”,盟军选择这一天轰炸给关东军极大震慑,同时让东北人民知道胜利就在前方。</h3><h3><br></h3><h3> 本溪湖特殊钢株式会社宫原工厂(今本钢特钢厂),由于被轰炸和原材料紧缺等各种原因,生产一落千丈,陷入困境。据1945年统计,本溪湖特殊钢株式会社当年仅生产特殊钢707吨,钢锭647吨,钢材322吨。随后美军在东北的一系列空袭行动,给侵略中国东北的日军及伪满当局以沉重的打击。</h3><h3><br></h3><h3> 照片为美军本溪湖铁工厂侦察照片。</h3> <h3></h3><h3>  与本溪同时被轰炸的还有沈阳、鞍山等重要目标。1944年12月7日盟军飞机在轰炸沈阳军事目标时,由于关东军掌控下的奉天盟军战俘营没有按照国际惯例做出标识,遭到误炸,致使19名战俘死亡,30多名战俘受伤,日军此举受到国际舆论强烈谴责。 </h3> <h3>  抗战结束,1946年国民党王牌部队207师进驻本溪,驻守平顶山的一支驱使民夫一边修复加固鬼子的防御工事,一边用钢筋水泥构筑新的碉堡群。碉堡群由堑壕、暗道、哨所、暗堡、掩体、指挥所等部分组成,墙体坚固,布局犹如迷宫。</h3> <h3>  尽管国军工事固若金汤,我东北民主联军还是取得了本溪保卫战的胜利。</h3><h3><br></h3><h3> 本溪保卫战作为中国共产党实现整个东北战略部署的关键之战,从1946年4月1日开始至5月4日结束,历时33天,共经历3次大的战斗,毙、伤国民党25师师长刘世懋、52军副军长郑明新、14师师长龙天武以下7000多人,打乱了国民党军进攻东北解放区的战略部署,牵制国民党军主力达一个月之久。本溪保卫战是东北开战以来民主联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城市防御作战,为民主联军此后更大规模的城市防御作战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与教训。</h3> <h3>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期间国民党207师退出本溪,平顶山改由国民党辽宁保安第一旅第二团驻守。</h3><h3><br></h3><h3> 10月30日,第四野战军辽东军区独立一支队司令员赵国泰,指挥部队利用暗夜接近平顶山,向负隅顽抗的敌军发动全面进攻,击溃国民党5000多人的守山部队,俘敌三个连。平顶山战斗结束,标志着本溪市全境解放。1948年10月31日被定为本溪解放纪念日。<br></h3><h3></h3><h3><br></h3><h3> 赵国泰,1948年本溪解放时我军最高指挥官。湖北崇阳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4年在大连逝世,享年59岁。</h3> <h3>  我的出生地:本溪桥头镇孙家堡。原以为桥头是荒凉的乡下,去过平顶山才知道,日占时期桥头比本溪湖发达的多。</h3><h3><br></h3><h3> 桥头是人民空军诞生地之一。</h3><h3> 1945年10月下旬,我延安航空小组在桥头金家堡子机场接收了以大队长林弥一郎为首的原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团第四飞行大队300余人和飞机,改编后,他们为中国空军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h3><h3><br></h3><h3> 桥头是解放军高射炮部队诞生地。</h3><h3> 1945年11月,我军在本溪接收了敌伪4门日制75毫米高射炮,组建了第一个高射炮大队。</h3> <h3>  现在的平顶山战争硝烟散尽,一片祥和景象。地质馆、电视塔、孔子像,好好学习,“平步青云”---这是平顶山大门上雕刻的四个大字。</h3> <h3>  现在的平顶山不再是“兵山”,而是人民的公园。喜欢热闹的扎堆健身,喜欢思考的在书房静坐,青云关城墙刻写着文艺青年的爱情宣言。</h3> <h3>  山顶东侧的最高点是紫云峰,峰顶钟楼周边是俯瞰山城东部的最佳处。四座铁路桥和四座公路桥横跨太子河衔接两岸,本钢一片蒸蒸日上的工业气象。</h3> <h3>  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原平顶山碑林已经迁移,门前的本溪历代官印园刷足了历史存在感。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伊始,本溪和重庆、广州、南京、沈阳、鞍山、西安、抚顺、武汉比肩,位列直辖市。本溪煤炭钢铁工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h3> <h3>  平顶山是个有信仰的山,尽管冬季去万佛窟的栈道被封了,山上仍时不时看到庙观。</h3><h3><br></h3><h3> 杜度祠为纪念清初名将杜度而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孙杜度曾在此率兵与明军激战。院里立着一通石碑,碑文用蒙汉两种文字记载杜度攻打朝鲜、山东、山西、北京的一系列卓著战功。</h3> <h3>  观景平台--飞云亭</h3><h3><br></h3><h3> 平顶山还有八角甃、古梯田等历史文化景点,可以说平顶山承载了本溪城市的历史文化。走进这座“兵山”,才真正走进本溪。<br></h3><h3><br></h3><h3> (文中未加印图片借自网络,文章仅为个人游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