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关阳老师课堂笔记4一一怎样画葫芦(2)

小鱼儿

<h3>基本笔墨技法讲析</h3><h3>怎样画葫芦(2)</h3><h3>(2019年4月1日)</h3><h3>今天刘老师继续以葫芦为例,讲述写意花鸟画的基本笔墨技法。用一张2尺的纸和一张3尺的纸,分别完成了两幅葫芦题材的作品。同样是画葫芦,今天与上次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葫芦的配色有所不同。</h3><h3>第一张:半黄葫芦的画法(2尺的纸)</h3><h3>(一)所用色彩的准备:用两个盘,一个盘里用藤黄加朱磦,小笔加水调成杏黄色;另一盘里以藤黄加花青,同样小笔加水调成草绿色。</h3><h3>(二)画葫芦:选用较大的笔,先蘸草绿,然后笔的前半部调杏黄,笔尖部分略调朱磦,在笔上形成色阶,侧锋点厾葫芦。笔上水份不够时,另外用小笔往笔根处加水。此步骤共画三个葫芦,中部两个、左下一个。三个葫芦总体呈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排列,距离有疏密的不同,形状也互有呼应。</h3><h3>(三)画叶子:用大笔,先加水调盘子里的草绿色,使笔上有深草绿的底色,然后调墨画。其余要领同前。</h3><h3>(四)用大笔笔尖的部分画枝蔓。来龙去脉清楚,有主有从,穿插有序。缠绕的蔓变化多,不是简单绕圈就可以。</h3><h3>(五)在后方添加葫芦:后加的两个葫芦较前者色彩暗一些:草绿的成份多些,笔尖略有一点红。</h3><h3>(六)换小笔,调墨,点脐,加葫芦的柄(与枝相连)。</h3><h3>(七)在叶子半干时勾叶脉(叶筋)。</h3><h3>(八)题款:仅此三叶,墨色笔痕;葫芦用彩,复色沉稳;识之画理,简而行远 己亥岁 关阳</h3><h3>【老师在解释此款时说明:画葫芦要求色彩通透,有深边。也要求沉稳,复色就容易达到沉稳。不能颜色太纯,实际上没有绝对的纯色。】</h3><h3>二、作品《芦高比寿 藤似远长》的画法(3尺的纸)</h3><h3>(一)用大笔画墨叶,方法同前。笔上的水分不够时用小笔向笔根补水。随着一次次地加水,笔上的墨色越来越少,所以后画的叶子较先画的叶子要浅,这样就形成了墨色的又一种变化。</h3><h3>(二)画枝蔓,方法同前。</h3><h3>(三)画葫芦:此幅老师共画了10个葫芦,有前有后,色调略有区别,且步骤比较多。此处记下主要的步骤: </h3><h3>1、以较大的笔,先调草绿,后调杏黄,画葫芦;</h3><h3>2、在上边颜色的基础上(笔上原有一点儿草绿),再调藤黄和朱磦,加葫芦;</h3><h3>3、老师感觉颜色不够丰富,另调胭脂与花青配成紫色,又加赭石,用这样复杂的颜色提点葫芦的凹处和边缘;同时用此色点脐;</h3><h3>4、笔上加调中等墨色,再次提点葫芦的凹处和边缘。随着笔上的墨色越用越少,每个葫芦的墨色有深浅不同的变化。</h3><h3>5、以墨再点脐。</h3><h3>经过这样反复的提点,增加了葫芦的立体感,以及色彩变化的丰富性。</h3><h3>(四)用小笔调墨画叶筋。</h3><h3>(五)最后的整理:加小的枝蔓。</h3><h3>(六)落款:芦高比寿 藤似远长 己亥之春 关阳</h3> <h3><font color="#b04fbb">刘老师共示范两幅图,第一张图2尺,第张图3尺</font></h3> <h3><b><font color="#167efb">第一张图</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第二张图</font></b></h3>